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应轻易改变



倾向于一种观点的舆论宣传报道

  近闻光大银行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海房贷新政事实上已经将原先严格限制的二手房转按揭贷款放开。如此,在连续5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未见明显效果,房价在调整中不仅未见稳定,不少三线城市反而加速涨升的背景下,在上海这样的房价涨升领头羊依然领涨房价的严峻形势面前,国家宏观调控新政,在仅仅执行了几个月之后,居然面临被个别企业或个别地方政府轻易改变的事实。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应轻易改变
  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十分的担心。近些年以来,凡是涉及强势集团利益的宏观管理政策,总是很难得到有效有力的执行。股市的政府调控和管理是如此,房市的宏观调控同样是如此。即便是在宣传报道上,人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明显倾向于利益集团的一边倒的现象:在国家强力收缩银根,与通货膨胀进行坚决斗争的关键时刻,电视台很少关于房市情况的深度报道;各地控制房价,尤其是实施限价房措施也很少得到及时全面的报道;在房价调控新政急需舆论支持的形势下,电视台出现的却是这样的报道安排:“某某城市今年一二季度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30%”,此条新闻播出不到几小时,马上又一条“该城市二季度商品房销售量较一季度上涨40%”的新闻字幕打出。

  在国家下大力气稳定房价的大背景下,报纸上的通栏标题却经常是:发改委预测,房价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涨升过程。几天前中央台组织的关于房价问题的电视讨论,请来的主要专家,在问到该不该买房时,答曰:你周围的人不买,你就不买,你周围的人如果都买了,你赶快买;在问到未来房价的走势时,专家答曰:你不见周围的大河小河都在涨水,你能指望你身边的河水不涨吗(大意)?

  电视台在播发这样一类观点信息的时候,并没有同时重复国家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信息,也没有将在房价调控问题上颇具影响、颇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的相反意见、看法报道出来。从个别学者透露出来的某些地方电视台采访内幕看,有些对房价走势拥有不同意见的学者,虽然被请到了电视台,但他们的不同意见在播出时还是被删除了。

  应开放有分歧的重大公共政策的讨论

  囿于媒体目前的管理办法,形成国家电视台和部分报刊新闻报道的高度垄断现象势所难免,以至于象房地产宏观形势报道、房地产价格走势讨论这样的新闻内容,事实上只有央视一家电视台可以播发。这就加大了媒体言论偏向某一方面或某一侧面的概率。政府或国民如果常常接受这样的不完整信息,则不仅会产生误导,更可能带来危害。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放开这一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的讨论限制(尤其是在分歧较大的问题上),比如,允许各种各样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热点问题的讨论。这种讨论,一可以起到宣传国家相关政策的作用;二有利于政府部门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政策建议,以集思广益;三有益于不同言论观点之间的争锋辩驳,形成客观中道的舆论观念。

  在宏观调控遭遇极大阻力,实现政府既定目标面临众多困难的条件下,媒体上的报道竟然依旧是谈论房价涨升的内容比谈论下跌的内容多,房地产看涨专家的意见比看跌专家的意见更受重视、更能主导言论走势,而“未来的房价还将继续涨升”则成为专家学者的一致吆喝。在房价涨升近10年,飞速涨升也有好几年的严峻形势面前,在宏观调控措施屡屡不见成效的背景下,在平面媒体或电视上,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权威的政府官员说过“时下的房价是不合理的”。

  听到的往往是“既不能让房价涨升过快,又不能令房价下跌过猛”的所谓稳定房价的辩证法。这个观点,在今天的形势下,所能起到唯一作用就是令人们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及其坚定性产生怀疑,就是令现状持续并发展下去。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治疗感冒发烧的病人,还是解决突出的社会矛盾,人们很少应用这样的辩证法。面对发烧40度的孩子,人们会强调“既不能不退烧,又不能快退烧”吗?面对去餐馆吃饭过多,家庭收支入不敷出的问题,人们会提出这样的解决问题指导方针,即“既不能不去餐馆,又不能去得太勤”吗?显然不会。

  对于政府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政府历经数年努力坚定不移的政策,不管是什么部门或什么专家,都不能轻易言变。尤其是在整体形势没有明显改善、各方人士对问题认识分歧众多的情况下。笔者以为,对于房地产宏观调控这样事关重大、影响深远的国策,应展开参与者广泛的公共政策辩论,充分听取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观点。如此,将不仅有利于政府收集广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决策,还能够给人们留下政府重大政策坚定性、一贯性及改变的科学性等等印象,更有利于深入宣传党的宏观调控政策,让公众了解并认识政府宏观调控上的困难与用心。

  参考资料:

  [1]网上查资料,看到下面这样的过期新闻,我终于明白:前几年的宏观调控为什么不见成效。

  上海房贷新政亮相二手房龄放宽到20年

  [提要]一边是楼市交易量持续低迷少人申请房贷,一边是年末提前还贷人数的激增,随着年末年初的来临,上海各银行的房贷业务正在承受“煎熬”。近日,记者调查后了解到,沪上银行的紧缩房贷政策除了仍高悬风险防范准则,已经开始对贷款成数、二手房房龄以及第二套房贷款等方面都有暗暗放宽。针对明年1月1日即将执行的升息后的新房贷利率,多数银行已明确表态,对还款记录良好的老客户将执行9折优惠利率。另外,一些银行已经把二手房龄放宽到20年。

  多数银行倾向9折优惠利率

  早在10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首家向客户公告明年的房贷新政策:凡在今年3月17日央行调整房贷利率前申请获得房贷的老客户,只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没有逾期的贷款本息余额,明年的贷款利率即可享受2006年1月1日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9折优惠。该行甚至还宽容到对因出差等原因非恶意逾期的客户……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05年11月17日16:20来源:上海青年报王庆慧姜琨烨)

  [2]光大银行房贷降息打响稳定楼市第一枪

  据相关报道获悉:在市场预期央行可能加息的背景下,固定利率房贷却出现年内首次“降息”。从上周起,光大银行已经调低固息房贷利率,每个档期下调了5到35个基点不等。而同样有固贷业务的建行、招行、农行等银行,截至昨天仍维持原有的利率水平,但深发展等行已经开始调整措施(www.soufun.com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08年07月02日09:16来源:搜房博客莲世界佛世界)。

  [3]央行对银根紧缩的政策丝毫没有松动。就在5月份,银监会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额度随房产评估价值浮动、不指明用途的住房抵押贷款;对已抵押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不得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这在打击假按揭、加按揭之时,也叫停了转按揭。”业内人士表示,银监会推出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防止开发商利用假按揭骗取银行贷款,将资金风险转移到银行。

  但这次“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政策实施,却无意中放开了转按揭。上海房地产评论人士顾海波认为,这相当于对央行转按揭禁令的挑战,同时也变相地鼓励了房产投机。“该政策实际起到了‘托市’的作用。”

  (中国房地产报:《上海转按揭放开暗松银根》2008-7-616:31:43陆彬杰李子擎)

  [4]造成我国房价飞涨的重要原因是非理性购房需求的过度膨胀,而过松和盲目的银行房贷则是推动这一需求的主要动力。房地产业超常规发展和房价的猛涨,所推动的对钢材不断增长的需求量,已经给国际铁矿石联盟涨价创造了条件。高企的房价将使中国人付出今后几十年节衣缩食的代价,而建筑业的较高收入又使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大下降,推动了农民的弃农务工,后者又导致农牧产品生产的减少,引起农产品全面涨价。最后,不断涨升的房价,带来的房地产日益增长的泡沫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相信这一点人们众所周知。因此笔者以为,放松房贷的后果将是严重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716.html

更多阅读

德州晚报 楼市回暖 年末楼市回暖 调控政策不动摇

     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再次定调,表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地王”再现和个别借势飞涨的房价并不影响市场大局,平稳发展仍将是来年楼市的主基调。未来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

郑州楼市调控政策 不能寄望于楼市调控

     芜湖市政府出台的“楼市新政”只实施了三天即宣布夭折,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风口浪尖上,此事受人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被视为一次“试错”:如中央允许芜湖的房产新政,则意味着房地产宏观调控将会松动;如叫停,则说明房地产宏

供方评价表 张宏伟:房地产调控的不只是需方 还应有供方

在此次调控措施出台之前,房市政策是比较软的,未对市场形成真正的打击。这一轮的调控,也并未出尽“狠招”,还有许多可用的“法宝”并未祭起。比如,在控制房地产业的资金链方面,包括银行放贷、开发商项目开发自有资金比例规定,等等,都还没到

尽早 向文波:好政策不能挂在墙上 要尽早实施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出台的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为人大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产业振兴规划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但好政策不能挂在墙上,需尽早出台实施细则。   

声明:《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应轻易改变》为网友如梦如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