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货币 货币形式的社会债务及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货币 货币形式的社会债务及外汇储备


  当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或存款货币成了货币的现实形式的时候,不管是人民币还是美元、英镑、欧元等等,它们都是债务载体,是通货债务。这是当代货币的另一重要职能。

  不管货币的供应是采取当今社会的普遍形式,即以中央银行为货币供应的源头,还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由商业银行承担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职责,从基础上讲,真正的债务人都是以借贷方式取得货币资金后,运用这些货币资金实际地购买了相应有内在价值的实体性资产的社会主体。当代社会,种类多、数量巨大的金融资产与实体性资产的联系日趋松弛,并在形式上具有了更大的独立性,但金融性资产最终不可能摆脱实体性资产的束缚。任一时点的货币存量,本质上都是相应数量未结清的社会债务额的体现。当然,货币存量并非是全社会未结清的全部债务额。容易理解,存量货币所体现的债务额小于该时点全社会的债务总额。

  现当代社会,这部分社会债务,不管是由中央银行直接主动供应基础货币,还是贷款以后的派生存款形成的货币供应的后续增长,与贷款相联系增加的货币供应,无疑是相应的社会债务的体现。这部分社会债务最终会落实到企业等生产单位、个人、不生产商品的单位。而所有的存款货币或纸币,都是一种债权凭证;它所代表的债务额是隐含于其中的,对应的显性债务此时是体现为贷款等形式。

  如果我们以最原始的货币供应方式为考察的切入点,银行的存款职能确实是一种中介职能,事情最终会归结到,某个愿意出借一定量价值的社会主体与另一个希望借入一定量价值的社会主体的关系。这时候,是个别的、具体的借贷关系的建立。流通中的货币或存量货币,使一定数量的债权在不断的流动中分布于全社会。与这些债权额相对应的正是现实存在的等额社会债务。纸币形式的货币是如此,存款形式的货币同样如此。而在现当代社会,存款货币是无内在价值的货币的主要形式。虽然如此,一直到现在,不少人讲到货币发行或债务形式的货币时,仍容易局限于货币的纸币形式,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或看不到存款货币是现当代社会货币供应的最大部分。其实,纸币形式的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性的差别。无论纸币还是存款货币,只有当它们作为购买手段——全社会流通的债权凭证被承认的时候,才代表了一定量的价值。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通货膨胀问题也曾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当时对于财政赤字、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关键性原因,是很多学者及经济实务部门业内人士的普遍认识。这样的看法本身是正确的,但在此有必要再作点分析。那时,人们更具体的政策建议是,当财政发生赤字时,如果以举借国债的方式,就不致造成通货膨胀。

  确实,国债形式的财政性借款,直接地讲,是同量购买力在不同的社会主体间的转移。撇开由此可能引起的其他一些问题,购买力这样的转移就并没有形成增加的货币供应,因而就不致由此促成物价的进一步上涨。与之不同,撇开其他因素,财政透支就形成了货币供应的相应增加。但是,财政透支引起的货币供应的增加,也只是造成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的一个因素、一个途径。即使没有这一个因素的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也没有变化,如果其他原因引起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流通的商品价值总额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就同样会造成通货膨胀或使通货膨胀加剧。另一方面,即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不管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流通的商品价值的增加仍维持两者原来的比例,那么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就实际情况讲,在我国以往管制型经济体制下,财政巨额透支往往是造成货币过量供应、通货膨胀的主因。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继续增产本来就不容易;大量非正常损耗既起因于当时低水平的社会生产状况,又和管制型经济体制相联系。而在当时的体制下,财政性资金是全社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当时的国营企业对生产资金的需要基本是通过财政渠道获得的,财政透支成了货币供应增加的主要原因也与此有重大关系。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眼睛盯着的是财政资金、财政透支对物价的普遍上涨影响有多大。也是在那种社会经济状况下,绝大多数生产单位的借贷资金的增加相当缓慢。这实际意味着,当时其他渠道、其他原因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通常就不大。

  现在与那一时期相比,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目前的财政赤字所代表的政府部门从其他社会主体借入的购买额,与全社会各生产单位贷款或债务融资额相比,通常是较小的。而全社会流通商品价值总额增加巨大,交易的其他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额增加得更加迅猛。这些情况都是决定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的实际重要因素。

  但不要忘记,尽管上述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形成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及其与全社会流通的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有具体的显著的差别,但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撇开其他类型的社会货币需求,从基础层面讲,两者仍旧归结为流通的商品价值总额与通货总量的关系。从这个基本性质着眼,不在于造成货币供应量显著超过流通商品实际需要量的原因是什么;与之不同,如果是着眼具体的政策措施,就必须弄清全社会流通的商品和其他重要资产总量的现状及变化趋势,造成当前时期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具体原因。

  大家知道,外汇,是指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撇开其中的货币黄金,外汇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资产呢?当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准备上市时,尽管在多年前已经对这几家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进行过剥离处置,此后几年的经营利润也对以往造成的损失作了一些弥补,但重新核实以后的不良资产依旧数量很大。为尽快上市、尽快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变,当时是采取动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资金的办法。关于这个办法,当时也有过一些讨论,其中的存疑方指出,外汇储备实际是已经运用着的资金,而且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与作为资产运用的外汇储备相对应的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起因是,我国目前积存的巨额外汇储备是经常贸易净出口积存的结果,最主要的,这是由经常贸易中的货物贸易的出口额显著大于进口额形成的。当出口企业的商品中代表净出口部分获得剩余外汇的时候,相应的企业实际需要的是人民币资金,这部分外汇是由中央银行以人民币资金收购的,从而形成等量基础货币供应。从这一侧面来看,外汇储备的运用确是以对应的负债为前提的,就是以中央银行的负债为前提的。但从其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讲,这样积存的外汇储备是对别国的债权。因为对于售汇企业说来,已经因此得到了等值的人民币资金,这些本币资金已经是货币总量中的一部分,所以从根本性质上讲,这些外汇储备是全体国民的资产。这和属于各个企业、个人、非生产单位等主体所有的外汇资金是根本不同的。后者不管是在银行存款还是委托理财、委托投资,都不会模糊这些资金属于特定的社会主体的自有外汇资金性质。而且从全社会整体讲,此时还有另一部分企业、个人、非生产单位等主体是别的国家有关主体的债务人。

  外汇储备,就其中以货币形式存在即本国支配的外国货币讲,同样是一种债权凭证,它们表示着,别的国家欠了本国多少债。当然,这是撇开了国家间其他渠道、其他类型的债权、债务额。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我国企业的整体层次也将较快地得到提高,包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渠道的拓宽、进出口贸易趋向均衡、服务贸易所占比重显著增大。与这些变化相联系,单向性的外汇积存将减少,因为企业等主体对外汇资金的需求量,逐步地赶上了外汇资金的增加量。可以预见,这是我国经济总的发展趋势。

  我们再来看不同于外汇储备的对外负债。从表面讲,当今世界无论那一个国家,其外汇储备都不可能是零或负数,但这实际是指该国中央银行或政府掌握的可以用于支付的外汇资金,而不是指该国全部社会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债权债务总量抵冲计算后的债权或债务净额。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之所以要掌握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因为现当代社会在国民经济整体的正常运行中,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的对内和对外收付外汇是常规的经济行为,本币与别国货币资金的兑换是中央银行的外汇收支业务的基础;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干预自然要动用大额资金包括外汇资金;本国政府出面的对外贷款和接受外国的政府贷款也是其重要的职能。

  如果某国中央银行掌握的外汇储备近于枯竭或过少,难以满足用于对外支付的需要,这意味着此时该国中央银行或政府从国际上借款几乎是必然的。这种由该国中央银行或政府对外借款形成的负债,其中的大部分最终会转变为该国的企业、个人、非生产单位的对外负债。例如,某些企业要进口原材料或购买技术、设备,如果它不是出口产品生产企业,或者需要的外汇资金数量巨大,企业就会以本币资金向中央银行购买等值外汇。类似地,其他原因如对外进行证券投资引起的对外汇资金的增加需求,也有一部分会以本币资金向中央银行购汇。但中央银行此时的外汇储备早已不足,为此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别国银行融资。其他情况不变,这样借入的外汇将很快因当时的各种急需支付而减少,直至本国的经济状况发生新的重要变化。所以,这部分对外借款实际是该国整体对别国的负债。但是,这并不是该国的对外负债总额。撇开中央银行的对外借款及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一方面,任一时点,该国各类主体总和与其他国家的债权债务关系最终净额是净负债抑或净债权及金额的大小,存在着各种可能;另一方面,别国握有的本国纸币及本国握有的别国纸币,是一种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就这一点讲,纸币确实有其特殊性,纸币持有者实际是缴纳了铸币税;因为与其他国家比较而言,流通于美国之外的美元纸币数量最大,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给美国缴纳了大量铸币税。之所以从根本上讲全球可兑换的货币是于该货币发行国有利的,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存款货币相比纸币的特殊之处在于,纸币的投放首先是纸币的接受者给予发行纸币的中央银行以信用,这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其实也是清楚明白地将流通的货币总额表示为负债额。纸币当然可以购买实体性资产,但是流通中的纸币正是在流通过程中,会在难以计数的各个社会主体处停留或长或短时间。所以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铸币税就是取得了纸币形式的货币资本之后却不加以使用而支付的利息。与之不同,贷款和存款通常都要支付利息,其他类型的应收、应付款或者要支付利息,或者债权债务人之间的相关损益以其他方式予以平衡。

  上面的简述可以归结如下:流通中货币或货币存量以及外汇储备,是与实际的经济过程紧紧相联的;是已经完成的、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果一部分的体现;撇开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它们是具体的、一定量国内和国际债权、债务的体现。

  2008-1-1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8231.html

更多阅读

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果到底是什么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媒介,也是财富的象征。纸币作为主要货币形式是从对金银的替代逐渐演化来的,自然演进国家纸币代替黄金的顺序是:黄金不便于携带,金匠铺利用客户加工的黄金短期放贷,产生了黄金存放凭证,逐渐形成纸币,这

货币及货币理论的发展历史 货币的发展历史

昨读蔡定创先生的《货币迷局》,其中第一部分是关于货币来历及货币理论的发展历史,感觉非常精彩,讲述极其清晰通俗易懂,而且逻辑性很强,通过对货币及其理论发展的逻辑过程进行考察,从中找出了货币的本质属性,颠覆了传统的货币观念,给出了货币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货币体系

李太后摘要: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的顺利运行。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探索新国际货币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

声明:《外汇储备货币 货币形式的社会债务及外汇储备》为网友放荡低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