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酒入中国:玩一场“无知者无畏”的游戏



     如果你像央视在大街上随机采访普通市民“你幸福吗”一样,去随机采访人们对进口葡萄酒知识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在被访者中,你一定会发现,除了正宗的进口葡萄酒业内人士和专业的进口葡萄酒研究人员之外,真正能够说出几个进口葡萄酒品牌来的寥寥无几,更遑论各产区及产品之间的区别了。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尽管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已经有了20年的时间,但其市场现状和消费理念还远远谈不上成熟,无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还处于“无知者无畏”的混沌状况和非理性阶段。

  初级市场阶段的无知

  一直以来,中国的酒类市场是白酒的天下。无论政务、商务间的应酬,还是亲戚朋友间的闲聚,喝白酒都是酒场上的首选。如今,啤酒消费得到了普及,而葡萄酒尤其是进口葡萄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居于市场消费的末流。

  2005年是进口葡萄酒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我国每年进口葡萄酒的数量还不足5万千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进口葡萄酒在他们的概念里是“奢侈”的代名词,似乎与己无关。因此,就连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消费进口葡萄酒也远没有形成主流。然而自从2005年中国进口葡萄酒关税大幅降低以来,进口葡萄酒的消费量却出现了暴涨,逐年以几何级数递增。如今,不仅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连内地的二、三线城市,进口葡萄酒销售机构也开始随处可见。进口葡萄酒以暴风骤雨般的步伐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以平民化的姿态呈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

  如今,进口葡萄酒琳琅满目,进口酒品牌多如牛毛,但这只不过是利益杠杆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纵的结果,在热潮背后,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消费真空。

  进口葡萄酒经营门槛低,渠道混乱。据某机构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我国的进口葡萄酒经销商中,规模在5人以内的小公司占据了36%的份额。其中很多人都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成功淘金。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其实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乐观,初级阶段的市场,初级阶段的经销商以及初级阶段的销售模式,成为当前进口酒市场的重要特征。此外,进口葡萄酒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尤为显著的是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严重不足、渠道覆盖率很低。而目前因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进口葡萄酒仍然还处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时代,远未像白酒行业那样形成层级分明而又相对稳定的状况。

  初级消费阶段的无畏

  进口葡萄酒能够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产品的利润率远高于国内其它酒种。所以在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并不是中国的消费者对这种“舶来品”有什么明显需求,而是经销商天然的投机逐利本性,硬把进口葡萄酒这个市场给“炒”了起来。也就是说,在中国消费者并不知道进口葡萄酒是个什么东东,更对其产品口味一无所感的情况下,经销商“一厢情愿”地为了那点暴利,将进口葡萄酒引入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进口葡萄酒的经营渠道非常复杂,在国外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分级。决定一瓶葡萄酒的品质和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葡萄生产地、酿酒使用葡萄的品种、酒精浓度、单位产量、葡萄汁糖份、葡萄的种植方法、酒的发酵方法、酒的储藏规定、装瓶时间的规定、酿酒使用葡萄收获年份的规定等等。但在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所有这些,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有两种主要方式,即原瓶进口和散装进口。原瓶进口就是在葡萄酒的原产地进行装瓶生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出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漏气”风险,因此多适用于知名品牌或实力雄厚的酒庄;而一些小酒庄因无力独立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往往选择与人联合向中国经销商供应桶装原酒,然后到国内再灌装的方式。国内不少保税区都新建了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国际分装中心”,有很多大桶进口原酒就是在这里被分装到小瓶中,并被贴上“原瓶进口”的标签去迎合消费者的。

  正因为进口葡萄酒的信息相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不对称的,因此,早期投身于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们大都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市场上存在着的大量擦边球产品,让不懂葡萄酒的中国消费者灌了一肚子“洋垃圾”。

  如今,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已经逐渐成为高品质、好口感、有品位的象征。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饮酒消费习惯,动辄聚一大桌,胡吹海喝一通,酒过三巡之后,都是哥们兄弟,什么白酒红酒,通通“感情深一口闷”,让适应了讲究品位,自斟自饮的西方人大跌眼镜。不过作为进口葡萄酒的生产者和经销商,看到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没准儿正在旁边没事偷着乐呢。客观地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销量的激增,中国人的饮酒消费习惯也是重要的“推手”之一。

  文化差异中的阻塞

 进口酒入中国:玩一场“无知者无畏”的游戏
  饮酒消费习惯的差异,归根结蒂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延绵不绝的儒家文化,不仅培养了中华民族忠孝仁义、尚德崇礼的优良传统,也造就了攀比消费,打肿脸充胖子的劣根性。中国人消费的出发点不是唯物的,而是唯心的,朋友们一桌喝酒,大部分人都说喝茅台,你自己就不可以坚持说我就是喝五粮液;大部分人都说进口葡萄酒法国的好,你自己就不可以坚持说我就是认为澳大利亚的好。这既是懂礼貌,不驳别人的面子,也是有教养,与人为善的表现。这种“留面子”的做法久而久之,在消费上就是湮没了个性,从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这种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消费观,严重地扭曲了对市场消费品的认知。就拿葡萄酒来说,多数人认为葡萄酒进口的好,进口葡萄酒法国的好,法国葡萄酒波尔多的好。对法国其他产区的葡萄酒,乃至新、旧世界千千万万的名庄酒,不能说一无所知,但起码了解甚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能够数得上来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在不包括五个法国一级名庄酒的情况下,往往再也超不过5个。这与中国消费者接触葡萄酒的时间与数量有关,也与多数国外葡萄酒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力度不足有关。因而,众多中国消费者并不知道很多进口酒的存在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知识的缺乏,成为进口葡萄酒销售的一大障碍。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消费者不知道如何来评价葡萄酒的好坏,也许他们已经知道葡萄酒的年份代表了葡萄采摘的时间,也听说过了部分葡萄酒产区和葡萄品种,但他们普遍认为自己不懂酒,喝不出酒的好坏,更不要提辨别品种、年份和产区了。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如今正处于盲目、矛盾、困惑期,他们最注重葡萄酒的质量,但他们恰恰判断不了葡萄酒的质量。于是,最适合中国人的“从众心理”,“随大流不吃亏”的消费理念在进口葡萄酒消费上出现了。

  在如今的中国葡萄酒消费群体中,无论是在怎样的购买需求下,法国葡萄酒特别是波尔多葡萄酒,都是最受欢迎的葡萄酒。在礼品葡萄酒市场更是如此,需要送高档礼品的人首选波尔多五大名庄酒,特别是拉菲。这样的消费理念形成的消费逻辑是,我不懂酒,以此类推你受礼的人也不懂酒,在大家都不懂酒的前提下,人们都说好的就是好。至于你自己认为哪种好,适合你的口味,在我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也不敢送给你,这就是中国礼尚往来的真谛。

  由此看来,进口葡萄酒要想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更大进展,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并力图尽快融入中国的饮酒文化,研究各省份、各地区之间酒文化的异同,有的放矢地开展进口葡萄酒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多元化地开拓产品结构和营销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品酒会及宣传,来推动中国葡萄酒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尽管如今的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属于“拓荒期”,但依靠浑水摸鱼,“无知者无畏”的做法很快就要难以为继了。接下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37.html

更多阅读

胎停妈妈: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她们曾经孕育生命,却无法把宝宝带到人间。每个医院的妇产科走廊里,都曾回荡着她们绝望的哭号;每个不孕不育医院都能看到她们憔悴的面孔。无助、绝望、哀伤、焦虑、悔恨,当求医问药无效后,她们甚至祈求观音菩萨的保佑……她们就是这样一群

邓正红:美国正在玩一场全世界的公司游戏

美国正在玩一场全世界的公司游戏。美国经济衰退,世人皆知。但这种衰退仅仅是规模上稍稍变小,并没有伤及其筋骨,反而美国利用“衰退招牌”,就汤下面,不断示弱,抓紧时间暗自修炼,提升企业软实力,加速公司成长转型。为了掩人耳目,美国甚至刻

声明:《进口酒入中国:玩一场“无知者无畏”的游戏》为网友哇塞你好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