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文献综述范文 全息经济理论——“后理论经济学”综述(十七)



  

 经济学文献综述范文 全息经济理论——“后理论经济学”综述(十七)
  ——崔长林“后理论经济学”综述(十七)

  “全息经济理论”与“超微宏经济学”是“衔接”在一起的,如果换一种角度,我们当然也可以把“超微宏经济学”就理解为“全息经济理论”。诚然,两者也有区别,否则笔者也就没有将它们区别开来的必要。那么,何谓“全息经济理论”?读者似乎听说,但未必知晓。所谓“听说”,是由于业已有一个“全息理论”的存在,所谓“未必知晓”,是因为把“全息理论”嫁接给“经济”有点“夹生”的感觉。其实,在我们中国,已有个“全息经济理论”。

  不过,可以肯定,笔者这里讲的“全息经济理论”与彼“全息经济理论”是有本质之不同的,因为我们研究的,压根就不是一种东西——读者可以到网上去搜索、比较便知晓。这是因为,笔者这里讲的“全息”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或者说是将生物学意义上的那个“全息理论”借鉴到经济学。如是,又怎么会与经济学连在一起的?这就是笔者需要解释的问题了。

  当把前数卷的书稿完成时,笔者才意识到,它们应该归纳于“全息经济理论”麾下。全息,本来是生物医学中的概念,意思是可以从一个细胞体、甚至从一个基因物质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生物体的全部遗传、变异之信息,从而揭开该生物体产生、发展、转化之奥秘。

  现在笔者把“全息”的范畴借来,用于经济管理学上,是否有这种可能与必要?当然。大家知道,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从头上揪下了几根毫毛,放到手心里那么一吹,结果变出若干个形态完全相似的小孙悟空来。我看,这就具有“全息理论”之意思。今天,生物学家通过基因对比,分析是否具有遗传关系,“全息理论”由此而产生。那么,“全息理论”是否也适用于非生物界?是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生物物质是由非生物物质构成的。

  如果说有“有机分子”存在的话,那么,笔者请问,有“有机原子”吗?当然,也就更不要说,有所谓“有机亚原子”或者说“有机粒子”的存在。既然有机物是均由比它更小的无机物构成,那么,人们凭什么要否认,在非生物世界,也会存在一个“全息”的事实?这样,笔者也就把生物学意义上的“全息理论”推广到了非生物界,可理解为“广义全息理论”。

  何谓“广义全息”?比如,我们可以从原子结构、机制、状态中瞥见宇宙、星云、星系、星球、分子的结构、机制、状态等。不是有科学家说,原子就是个小宇宙?当然,全息理论的适用性不仅在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也应存在于中观世界——人类经济社会之生活中。比如,我们应该能从社会、国家、企业、产品、成本、盈亏关系中得到经济事物的诸多信息。

  我们要想从中取得这些信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会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但这也不是说就没有什么办法了。而值得庆幸的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为我们起到了模范、先驱作用。比如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比如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等已经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科学已经走在社会科学前面。

  从本质上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原本就不存在什么本质区别,存在的也不过是本质差异而已。为什么?因为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经济事物本来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难道不是吗?如果没有自然界的存在,又怎么会有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经济事物的产生、发展?人是什么?不就是自然界中一种动物吗?尽管这种动物有点自以为特殊,但他毕竟是一种灵长类动物啊!人类社会是什么?不就是人与人的一种社会关系吗?

  尽管人类这种动物的社会关系比一般动物的社会关系相对复杂一些,但我们也不能说其他动物就不存在社会关系啊!经济事物是什么?难道不就是盈亏关系?尽管其它动物在交往的过程中无法通过货币、商品交换来实现这种盈亏,但却不能说,动物在进化中不体现盈亏。

  当然,这也不是说人与一般动物没有区别,只是说不存在什么本质区别。比如,人与动物都存在语言,但人类却发明了文字;比如,人类可以制造比较复杂的工具,而一些动物只能制造简单点的;再比如,由于人类发明的文字,可以将思维活动记录下来,可动物们却做不到,但它们却可以用自己的排泄物划分出领地。要不怎么能说人类是高级动物?如此,人类是否就可以凌驾于一切动物之上呢?否,也正是由于人类的自大和狂妄,才使得大量宝贵的生物物种灭绝,才使得自然生态失去平衡,人类才会遭到自然界的不断的报复,才使得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举步唯艰并陷入困境,而忘记了人类、社会、经济是自然的一部分。

  那么,具体点说,什么又是“全息经济理论”呢?笔者以为,所谓“全息经济理论”就是我们同样能够从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的;社会的、人类的、生物的;自然的、生态的和宇宙的角度去读到经济事物、物质能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信息,能够从每个细微经济形态提取出我们需要的全部经济信息而不是仅从企业、盈亏的角度,更不能简单到就价值论价值。

  笔者以为,客观世界先有物质,有了物质就有了物质结构;客观世界先有结构,有了结构就有了结构机制;客观世界先有机制,有了机制就有了事物运动;客观世界先有运动,有了运动就有了运动状态、趋势、规律。当然,一事物要想真的运动起来,还需要有外力或外物的介入,因为任何一个结构事物都不可能封闭起来,势必与外界产生一定质量、性量、能量的交换(内外在能级存在能量差)。能否事先掌握其信息?当然,只要它们是物质就应该存在质量、性量、能量的交换关系,这就为产生“全息经济理论”,打下了坚实的物性基础。

  那么,建立“全息经济理论”又有什么实际用途?当然有。大家知道,人们在到医院里看病的时候一般是需要“抽血”的。为什么?因为在你的血液里存在着病人的“病因”。同样,我们亦可以通过“抽血”的方法来检查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为什么也会衰败的“原因”。当然,千万不要等到病如膏肓以后再去检查,因为“圣人治未病,而不治已病”。

  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笔者之所以能够研制出《腐败疫苗》、《金融危机疫苗》和《企业亏损疫苗》来,也就是由于已经认识、掌握、具有了“全息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与原理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320.html

更多阅读

十二星座管理法 逆变管理法—“后理论管理学”综述(十二)

    企业亏损和区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发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亏损资源、危机资源、能源资源,而这些亏损、危机、能源资源对于拥有它们的人说,正是经济学、管理学意义上的熵。熵是从热力学那里引来的一个概念,即不能被

声明:《经济学文献综述范文 全息经济理论——“后理论经济学”综述(十七)》为网友橘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