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民俗文化:传承危机与特色之辩



     困局考量

  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占全国1/3。每平方米土地下平均蕴藏着6吨煤、140立方米天然气、40吨盐、115公斤油。

  这就是榆林,中国的“科威特”。

  过去的十几年,是这座城市最风光的时刻,经济发展持续“超车”,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07亿元,一跃成为陕西省内仅次于西安的第二大经济体。

  能源经济高速增长的快感多少影响到当地政府在产业发展权重上的考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就榆林古城保护与利用情况,榆林市也组织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的调研、座谈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例外地提出按照规划名城复兴将以“整合古城优秀历史遗存和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策划精品游览线路,培育古城旅游产业;合理疏导降低人口容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从古城传统民居四合院的保护、恢复特色小手工业作坊、修缮古城内宗教建筑、历史遗迹、搬迁改造与古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完善市政道路建设等方面进行。

  思路清晰,分析到位,但据了解,因为种种原因,相关规划很多停留在纸上,很难实施。

  比如,许多四合院的基础设施太差,房子老旧不说,供暖供气、废水处理也跟不上,生活稍微宽裕的人家都搬到了商品楼里,留下来的也在老房的基础上盖起了二层楼房。早在2004年的时候,一些专家学者就向榆林市政府建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古城民居的供气、供水、供暖、供电、排水、消防、垃圾和粪便处理体系。但是,这些建议多年未落到实处。

  据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回忆说,王登记2002年当榆林市市长时,投入巨资主持了对古街的恢复工作,并对骑街上六大阁楼和牌楼做了修缮。但是恢复后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都没有参与管理,而是划分到城建部门,古城没有统一的功能区划分,车辆管理混乱,以前的古城小吃、文房四宝等老字号都没有宣传出来,很多商铺招牌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古建筑都没有得到保护而逐渐被损毁。

  “古城城墙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榆林市的古城建筑、古城街道都是十分重要的遗产,但存在各大管理部门职能不清的问题,哪些需要旅游部门管理、哪些需要文化部门管理,并不明确。”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表示,政府如果能够明确各部门职能,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下面的有关部门就能着手管理,否则没人管,就没办法制定保护细则。

  而对于古城修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张飞荣表示,榆林古城钟楼的修复时间很紧张,十一之前必须完成,但很多地方如屋顶、台面都来不及处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外包的专业施工队也需要相应的单位审查其资质,审查的过程比较繁琐。除此之外,现在拆迁的地方由于都是低收入人群居住,拆迁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只要拆迁补偿的费用合理,整体上搬迁的难度并不大。

  就榆林古城面临的困局,当地一位旅游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基础设施陈旧、交通线路混乱、建筑性质冗杂、居住条件落后、产权关系复杂、旅游配套缺失、文保力度孱弱、管理主体不明、资金投入乏力等,引发的古城文保与民生双重压力正日益加剧。

  而事实上,2012年1月陆治原到任榆林市市长之后,已引起了当地人对于榆林古城保护开发的更多关注。

  一位市人大代表向记者列举这位“本土市长”的一系列业绩:打通了市区的若干条断头路,对古城所有巷道基本进行了改造铺砌,基本解决了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给水、排水、电力供给等问题,部分住户实现了天然气供给,同时在古城巷道内增设了集中垃圾收集点和公厕……

  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位人大代表,对此感受深刻。但同时她也强调,将改变榆林古城乃至榆林文化事业尴尬现状的希望寄托于一两个核心官员身上并不乐观,而是有赖于整个政府层面的理念转变。

  鼎盛繁华之后,榆林古城的前世今生,给予后人更多深思。

  榆林古城的失落,不仅在民居文化上得到了放大,在民俗文化上,榆林也失色不少。

  当地居民认为,体验榆林的民俗文化,一定要去老街。

 榆林民俗文化:传承危机与特色之辩
  如今的榆林老街,被改造成一条步行街。穿过骑楼的门洞一路走下去,各样小店铺一间接着一间,吃喝穿用应有尽有。店铺门前均匀整齐地种植着有些年代的榆树,枝叶细碎茂密,树叶在风中摇摆。走在街上,能听到四合院里的鸡鸣犬吠、榆林小曲的迂回婉转、孩子的嬉戏吵闹。饭时,还会看见有人端着一碗“拼三鲜”或“大烩菜”从胡同里出来,坐在圈着榆树的木台上吃饭。木台上,还整齐地摆放着热气腾腾的榆林老月饼。

  文化在褪色

  “古城没有统一的功能区划分,车辆管理混乱,以前的古城小吃、文房四宝等老字号都没有宣传出来,很多商铺招牌都不统一,很多古建筑都没有得到保护而逐步被损毁。” 榆林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副局长赵旭东无奈地说。

  “榆林古城文化,有别于榆林其他地方的陕北文化。”榆林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龙云表示,榆林古城因为军事战争而存在,而且期间有两位皇帝来过榆林,因此古城内的贵族文化很突出,是京城文化和江南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从古城内密布的四合院、只有城内才会有的榆林小曲等文化特征中就能窥见一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榆林古城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龙云说。

  近些年,随着榆林小曲老一辈艺人年龄的增长,已有300余年历史的榆林小曲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传承危机。

  据榆林民俗博物馆馆长宫桂春介绍,清代康熙年间,榆林小曲由随军塞上的江南艺人传到榆林。榆林小曲虽然来源于明清时期江南的小曲、时调,但它根植于榆林这块厚重的土壤上,必然和榆林的语言、民间音乐交融结合,吸收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久而久之,榆林小曲既有了北方的粗犷和豪放,又有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甜蜜。

  近几年,人们才开始考虑榆林小曲的继承和未来发展。榆林小曲研究会自2006年成立,也试着吸收一些有天赋和兴趣的年轻人加入。榆林小曲研究会会长王青告诉记者:“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年轻人对榆林小曲的了解越来越少,更谈不上喜欢,目前榆林市传唱榆林小曲的有3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5岁,5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

  延伸产品

  邻近中秋,榆林古城的陕北老月饼早早出现了脱销现象。走在老街上,浓浓的月饼香味扑鼻而来。

  位于榆林步行街南大街145号的“祖传韩记糖棋子”是一家老字号。这家以糖棋子著称的百年老店,做月饼已有27年历史。今年40岁的韩首星是位老榆林,他说,“祖传韩记糖棋子是韩记祖上三代传下的基业。我家好多亲戚都是做月饼的。”

  韩首星的店前,围满了前来买月饼的顾客。他把月饼十个一卷,放在一个麻纸上,利落地卷成一卷,外面放上一张写有店名的红纸,再抽出一根麻绳一捆,就交到了顾客的手上。“快到中秋的时候,我们都是早上五六点就起床,晚上十一点才睡觉,有时还要更晚。我记得有一天,我们卖出近24袋面粉加工的月饼,基本上做多少卖多少。”

  榆林老街有很多这样的月饼店。从和面到配料再到烘烤,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烤熟之后,店家会把热气腾腾的月饼端出来,放在老街上的古树旁边的台子上晾晒。游客走累了,闻见月饼的香味,就会买几块月饼,坐下来,细细感受榆林的风土人情。

  在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的印象中,榆林陕北老月饼的这种做法,既古老又纯朴,但存在产品包装意识。“榆林这样的旅游产品还有很多,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榆林传统的豆腐房、铁匠铺、擀毡坊、皮匠铺等地方特色手工作坊的展示以及脍炙人口的榆林小曲、榆林秧歌演艺等堪称榆林一绝的特色文化,都没有在步行街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慢慢消失。现在,榆林老街沿街店铺千篇一律,都是经营百货、工艺及餐饮、副食店,连一个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商店也难寻觅。”

  不仅如此,榆林历史上曾经璀璨一时的明清时代的衙署、知名商号、地域特色商品等旅游文化和传奇典故还没有挖掘开发。与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榆林古城相比,缺少历史文化内涵的厚重感、沧桑感和沉淀感,在旅游产业链的延展方面,榆林无疑还有诸多工作值得去做。

  而在今年7月,榆林市旅游局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榆林市组织参加陕西省旅游商品大赛,选送的旅游商品子洲炕头石狮获得金奖、清涧老人头获得铜奖。榆林市以路遥头像、驼城标志骆驼和黄土情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已经专家论证,将进一步推进生产研发工作,成为榆林具有代表意义的旅游商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21.html

更多阅读

“科技视野”系列之十一:能源危机与新能源开发

21世纪,“能源”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人类的一切物质活动,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如今,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探索新能源,是人类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困境,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一

鲍宗豪:金融危机与可持续社会现代化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与深层原因,多数学者从经济或金融的层面进行了分析,也有不少学者把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这些分析都是很有价值的,但我们不能停留于一般的

第52节:价值投资与交易之路(1)

系列专题:《私募操盘手的柔性交易哲学:非常交易》  第十八章 价值投资与交易之路  有效市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的有效性和投资获利方法的有效性成反比关系,市场效率越低,投资获利方法的效率就越高。同时,市场信息在不同环节的"

国美文化:“五行精神”与“五大品牌目标”

 2004年,国美以其自身文化为基础,首次制定了品牌建设的五年规划,并确定了5个品牌建设目标,即:  成本控制专家  供应链管理专家  服务专家  消费行家  沟通、共享和谦虚的行业领导者 

声明:《榆林民俗文化:传承危机与特色之辩》为网友嗟我怀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