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作用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综述及建议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中国的“入世”,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引进外资的政策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清醒地认识与评价FDI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整理当前学术界及政界关于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并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促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调整和深化。

关键词: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直接投资)  经济发展

 fdi作用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综述及建议

 

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FDI达到了527亿美元,位居全球之首。2003年中国引进FDI继续保持较高水平,FDI的合同金额超过1100多亿美元,增长39%,实际值为535亿美元。虽然FDI出现了可能减缓的迹象,但是仍然是外资引进中的重头戏。FDI对东道国发展的贡献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跨国公司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美国学者Cave(1996)将跨国公司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渠道总结为8个,即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转移、新方法引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国内市场诀窍、员工培训、国际生产网络和国际市场渠道。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将跨国公司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归为促进资本形成、增强技术能力、提高出口竞争力、创造就业和增强技能基础以及环境保护。过去的25年来,中国引进外资战略成为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外资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FDI的作用是否真有如此之大、它的作用是否被高估或者伴随着其他的成本?还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对于FDI的评价做更为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则可能得出更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一、        FDI与GDP增长计量研究的文献综述

1、以国际为背景的一般性研究成果

Blomstrom,Lipsey,和Zejan(1994)依据1960-1995年间的数据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FDI流入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而发展中国家尽管外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和生产率差距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能从流入的FDI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原因是当地企业技术水平相关太远,无法模仿跨国公司或者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这说明东道国利用FDI的外溢效应与东道国本身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Balasubramanyam(1996),Borensztein(1998),De Melo(1999)等人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可以吸引FDI。其中,Balasubramanyam利用过去20年中FDI有发达工业国流向69个发展中国家的有关数据,对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跨国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东道国具有一种充分吸引先进技术的能力时,FDI对经济增长就会发生作用。

Borensztein,De Gregorio and Lee(1998)使用69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9年建的数据,对OECD成员国的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做出了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依赖于该国的人力资本,FDI与人力资本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当FDI给定时,劳动力教育水平越高,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

20时世纪90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FDI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研究。Blomstrom,Lipsey,和Zejan(1994)讨论增长与投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增长导致高的后续投资率。A.Bende-Nabende与J.L.Ford(1998)从内生性增长理论的角度以台湾为例讨论了FDI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DI促进GDP增长

N.Fabry与S.Zeghni(2002)通过对俄罗斯的研究则表明该国在吸引FDI方面是一个例外,即俄罗斯并未像其他转型国家一样成为FDI的主要东道国。研究结果认为FDI与GDP两者不相关。而L.P.King与B.Varadi(2002)则以匈牙利为例进行政治分析。认为FDI既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也可以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但总的来讲,短期内FDI对匈牙利经济起促进作用。然而,他们还在长期内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外国公司目前的成功会导致社会有害的市场集中,甚至阻碍未来经济的增长。

2、以中国为背景的具体研究成果

Mody和Wang(1997)通过对中国的有关情况的研究证实了FDI与教育的相互作用。他们着力于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大小。YanruiWu(2000)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将FDI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检验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中国作为转型国家乃至全球中主要的FDI接受国,已有许多文献进行研究,而且大多研究认为FDI促进经济增长。比如,Chuang Chen,Lawrence Chang和Yimin Zhang(1995)三人从FDI的数量、来源、地理分布以及组成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在1978年以后的经济发展中FDI的作用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FDI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且极大的改善了国内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当然,他们也指出了FDI流入中国所造成的诸如恶化了收入分配等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中国学者陈浪南、陈景煌(2002)使用中国1981-1998年的有关数据,在新古典模型下将FDI视为一个独立的投入量,考察了FDI对中国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FDI的存量增长率与GDP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马明和(2003)选取1983—2000年间我国FDI与GDP、进出口总额T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运行轨迹,对 FDI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实际测算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贡献。结果表明,FDI与我国经济运行、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平行,从一定程度上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显著的反映。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FDI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贡献确实存在着当年的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任永菊(2003)根据中国1983-2002年的有关数据,在建立自回归模型(VAR Model)的基础上,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关系;并在建立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的基础上检验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认为FDI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关系。并且由于滞后期的不同,FDI与GDP之间有着不同的因果关系。滞后期为1-2时彼此独立;滞后期为3-4时两者互为因果关系;滞后期为5时,LNGt(某期GDP的对数值)在4.57%的水平上为LNFt(该期FDI的对数值)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却不成立。当然,还有许多学者都做出了很多类似的研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二、        关于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分析的综述

以上是学者们利用计量的方法在测度和研究FDI对于东道国以及具体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事实上单从这些结论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FDI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作用的,但是这个作用应该具体的实证的进一步的分析。经典的FDI理论指出,国际投资流向与规模取决于国与国之间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在资本短缺或生产率增长较快的国家,与其投资回报率较高,从而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较大。从整个学术界来看,对于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不小分歧的。二战后,有影响的左倾发展经济学派,如阿瑟.刘易斯(LEWIS),佩必思(PREBISCH)等对FDI持怀疑态度,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培育当地“民族工业”应对FDI予以限制。但是主流经济学则是肯定FDI的积极作用的。喜迎FDI被认为是落后国家缩小差距、实现赶超战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将就专家学者对于这方面的阐述进行大致的整理综述。

事实上,对于FDI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价在有些方面有一致的共识,而在有些方面分歧也是相当之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模式,FD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即FDI对中国就业创造、贸易扩张、技术进步、增长促进的影响。以下,就以这几个方面为基本框架来看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就业创造

在创造就业方面,胡祖六认为FDI对促进就业立下过汗马功劳。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成千上万的三资企业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作岗位,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入制造业以及国企下岗职工重修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余永定认为,外资既有增加就业的创造效应,又有摧毁效应。外资企业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是作用的高峰期(90年代中期)已过,其作用的有限性日益明显。外资企业减员高效的用人目标与中国实现工业化、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目标不一致。另外,外资也使一部分国有企业倒闭,客观上造成失业增加,尤其是低技术水平工人的失业。

2、贸易扩张

一般说来,FDI的贸易扩张效应非常明显。外资企业对中国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和加工贸易的规模和增长贡献巨大。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丁一凡认为,动态的来看,FDI投资的企业出口占全国比重的高低与中国初期引资政策有关,中国对外资企业有外汇平衡的要求。随着中国的入世,强制性规定将取消,以及将来外资企业可能出现的国内市场导向,其贡献率会降低。

3、技术进步

对于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的观点分歧较大。胡祖六认为,FDI给中国带来了技术转移,产生了外溢效益。江小娟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进行了调研,在127家被调研企业中,使用母公司比较先进的技术的企业57户;使用母公司先进技术的企业为53户;使用母公司一般技术的为17户。这说明绝大多数公司提供了母公司先进和比较先进的技术。另外,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提供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技术。而且江小娟认为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明显的,譬如,对于中国配套企业的带动作用,人才双向流动作用,引导国内研发面向市场作用,与国内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示范和竞争作用,为国内企业提供高水平配套产品的作用,等等。与此相反,北京大学的路风认为,FDI技术能够在全球扩散,但扩散是不均衡的,最大的技术转移发生在美日之间,并没有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跨国企业的新技术产品属于物化技术,他不等于技术能力,也不等于技术溢出。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高世楫虽然承认外资的溢出效应,但是还认为同时存在表现为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的挤出效应,以及表现为国内对外资技术的依赖和外国研发机构对国内研发机构的排挤的替代效应。国家外汇管理局陈炳才认为外资带给中国的技术并不是先进的,而是已淘汰或正在淘汰的,真正的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是拿不到的,人家也不会给。即便是给了,其知识产权费用和价格也非常昂贵。王春法也提出了要认真反思以FDI提高内生技术能力的发展战略。

4、先进的经验与管理模式

胡祖六认为FDI给中国引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表现为产品与服务形态的多样化,质量显著改善与运营效率的提高。然而陈炳才提出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丧失了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管理经验之后,最后,合资、合作分裂了。应该有这种危机意识。

5、产业效应

江小娟认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大大加快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多数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最密集的行业有微电子、汽车制造、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办公用品、仪表仪器、制药、化工等行业,都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同时,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陈明森认为,目前出现了FDI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乏力的现象,他称之为“外资流入陷阱”。他认为FDI所投资的工业项目的结构性倾斜对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转换缺口的形成与扩大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        对于我国引入FDI战略调整的建议

经过整理发现,出现分歧说明对于FDI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又是非常重要,备受关注的。面对新的情况和环境,我们就必须结合以前的经验和研究结论适时地调整引入外资的战略以及进一步开放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利益,又要有危机意识。

整体上看我国引入外资的动因已经发生变化,又引进资金需求为主导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或技术和管理,到借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完善。在进一步调整战略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招商引资计划时,要充分认识到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为其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最大的发挥FDI的作用,但是又不能过分倚重。同时,应充分认识到FDI与GDP之间的特定关系。一方面避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坚持恒久不变的政策,因为发展阶段的不一致,FDI可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其次,一方面要肯定FDI在创造就业的贡献,另一方面还要认识清楚目前流入我国的FDI的投资领域比较集中在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类型本身对于就业量的需求远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在政策上的调整,吸引部分FDI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着力发展国内企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第三,要充分利用FDI形成的技术外溢效应是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同时要注意国家安全和重大技术能力不能依赖外部资源。而且吸引外资时必须注意垄断和经济安全问题。一方面要提供平等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商并购过程的监管。在战略上,应着力培育本土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具体要做到,推动国家创新系统向全球创新系统的演进;推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向中国转移技术转向推送中国企业积极主动的学习吸收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国内当地企业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经由产品联系而产生的技术联系。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注重产业竞争应更甚于企业竞争。注重培养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整体上中国经济增长的立足点的确定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外资战略应服从于国内基本战略,服从中国基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取向。

 

 

 

 

 

 

参考文献:

[1]任永菊:《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J]2003.5

[2]陈浪南,陈景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J]2002.6

[3]马明和:《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www.51lw.com 2003-3-12

[4]江小娟:《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J]2004.3-4

[5]陈炳才:《中国引进外资战略的反思与展望》,《国际经济评论》[J]2004.3-4

[6]陈明森:《外资流入陷阱的产业效应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东南学术》[J]2003.5

[7]胡祖六:《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国际经济评论》[J]2004.3-4

[8]王春法:《FDI与内生技术能力培育》,《国际经济评论》[J]2004 3-4

[9]余永定:《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J]2004 3-4

 


[1]徐策,男,1981年生,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系经济学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2]苏海燕,女,1956生,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480.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管理战略转变案例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物流现代化

     一、经济体制的转轨为物流现代化创造了巨大需求  物流现代化的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物流的现代化需要相应的资金投人、应用技术的成熟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市场压力随着生产发展不断增大,迫使生产者转而

声明:《fdi作用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综述及建议》为网友冷风刺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