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迷雾 周华健 穿越迷雾



     回看今年上半年的读书生活,颇有感触。年初貌似风平浪静,到3月上旬形势陡变,直至5月下旬。6月生活有了新抉择,迄今稍微安定。当时的阅读,与生活上的波折并无因果关系,却不乏相关性。拣选数本我觉得有意思的书,它们都曾满足过我的好奇心,继而成为“我”的一部分。

 穿越迷雾 周华健 穿越迷雾
  首先说《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这是一本讲“习惯”的书。所谓习惯,就是浸淫在一国一地的社会文化中,人们下意识养成的行为方式,与动物习性类似。本书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社会学方法。作者凯特?福克斯以一种统计加实证的方式来验证英国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生动而贴切,令人钦佩。

  第二本书是“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加 (也译做“葛詹尼加”)的《伦理的脑》(原水文化2011年2月版)。他的书,无论专业的还是普及的,都非常好。我们通常以为思辨性强的伦理学,在加扎尼加那里被还原成了基因、神经元和胚胎。一本可以破解伦理困境的好书。

  相比之下,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的《追寻记忆的痕迹》具有更强烈的还原色彩。因为这位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是从海兔的神经元起步的。巧妙的是,坎德尔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术进展结合起来,写得水乳交融,即使从文学的角度看也非常高超。

  反倒是文学让人有些失望。以印度当代小说家阿米塔夫?高希(Amitav Ghosh)的《罂粟海》(郭国良/李瑶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为例。作家在历史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东西使得这部长篇小说具有很特别的趣味,值得中国作家借鉴。然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却很难称得上优秀。小说的大段篇幅就像知识的迷雾,笼罩着文学的印度洋,阅读之船很难穿越。

  那么,过去的作家在文学与知识之间怎么能做到平衡?历史学家彼得?盖伊(Peter Gay)的著作《施尼兹勒的世纪》(梁永安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从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施尼兹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写作的年代大概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本人做过医生,对自然科学和心理学有较深的涉猎,因而作品中常带有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子。特别是他那无比坦诚的,同时又卷帙浩繁的日记,更令历史学家动心。

  历史学家的工作做得如何?我只能说,幸好他们不全是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严格地说,傅高义写的《邓小平时代》(冯克利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版)不是历史,是政论。关于史实的部分,他的描述与观点,新意甚少。

  反倒是一位年轻的日本历史学家的小书让我颇觉意外,书名很惊悚,题为《中国化的日本》(何晓毅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一读内容,发现與那覇润这个70后学者眼光相当独到,具有廓清历史视野的能力。

  上半年还读了好些不错的书,分别是《大连接》、《醉汉的脚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过得越来越快》、《M型社会》、《窃言盗行》和《城市的胜利》,感谢书籍,感谢作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34.html

更多阅读

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 再爱我吧 周华健

今天是第一次在上班的时候写SPACE,有点小罪恶感,因为我一般都很努力地工作的今天事情不多,所以来自己的家小小休息一下,告诉你们,我的朋友,我最近的生活时光还是一如既往地飞逝感觉忽地一下子天气就从上个星期的瑟瑟发抖变成了秋日

周华建资料 韩红管彤结婚接吻相片

周华健(1960年12月22日-,英文名:Emil WakinChau),台湾著名创作歌手、音乐人。祖籍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出生于香港西营盘。1979年赴台湾求学,1986年加盟滚石唱片公司,逐渐成长为台湾及亚洲华语流行乐坛的天王巨星,至今已发行音乐专辑逾40张,累计销

声明:《穿越迷雾 周华健 穿越迷雾》为网友梦如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