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阵痛期 信维通信转型阵痛背后的疑云



     全球移动终端及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品牌智能手机增长迅速,为应对市场的竞争和变化,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维通信”300136)进行了战略转型。对信维通信而言,2012年是战略转型建设调整年。

  这一年,他们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全力拓展,并努力开拓培育国际市场,但终因整体运营管理费用上升、毛利率降低,导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滑,险些步入亏损境地。

  分析师更倾向于将2012年视为信维通信的转型阵痛期。信维通信目前最大的难题是要“消化”北京莱尔德这头“大象”。受大客户诺基亚手机业务日薄西山影响而中止手机天线业务的莱尔德并非易啃的猎物。而信维通信此前的股权激励方案被指忽悠投资者、被曝出用相当于去年两成的净利润为高管报销200万元高尔夫会费,以及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依旧为管理层大幅加薪,均显示出这个上市不到三年的公众公司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上市仅两年余业绩急转直下

  信维通信成立于2006年,并于2010年11月登陆创业板。资料显示,这是一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致力于移动终端天线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上市公司。其主要产品为移动终端天线,可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上网本等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通信设备,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行业。除销售移动终端天线产品外,其公司还为客户提供移动终端天线系统设计方案和手机整机射频无线性能测试及解决方案。

  在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2011年,信维通信实现了7545万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6.58%。然而,2012年,其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净利润仅为609.43万元,大幅减少91.92%,扣非后净利润更是仅有87.3万元,险些步入亏损境地。

  今年一季度也成为信维通信上市以来亏损最严重的季节。信维通信201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大幅亏损1985.58万元,同比下挫334.89%。

 经济转型阵痛期 信维通信转型阵痛背后的疑云
  对2012年业绩大变脸,信维通信称2012年是信维通信的战略转型建设调整年。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环节的全力拓展建设,整体处于支出大于收益的建设初期。同因属于战略转型期间,整体运营管理费用上升、毛利率降低,信维创科(北京)正式交接后,逐步还在整合恢复期,公司还需继续投入并承担较大费用支出,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

  至于一季度的巨亏,信维通信也解释称,每年第一季度为移动终端行业的传统淡季,去年重组标的信维创科(北京)仍在整合期尚未贡献业绩,也继续承担子公司的各项费用,而培育的国际客户在报告期内尚未放量生产;同时,市场竞争却日益加剧,使公司产品的售价、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继续推进扩展海外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也给公司带来了多项管理成本的增加。

  银河证券分析师王莉称,信维通信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小幅增长37.23%,主因是一季度为手机行业传统淡季,尤其是今年,春节前手机厂商几乎都在清库存,公司一季度客户订单不多,主要产生营收贡献的大客户是Amazon,由于给Amazon供应的是音射频模组,单价较高,故而营收实现小幅增长。

  但同时,由于给Amazon供应的音射频模组毛利率较低,导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4.4%,比2012第四季度略有改善,但远低于2012年第三季度及之前29%以上的毛利率水平。

  而信维通信一季度的费用率依然居高不下是今年首季亏损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维通信的管理费用为2337万元,管理费用率为59.34%,远远高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36.05%,主因是信维科创(北京laird)合并报表后带来费用增加及新增海外分支机构费用支出、本部运营费用增加等。第一季销售费用为188万元,总体保持平稳。预计后三个季度,费用水平依然难降下来,全年费用预计在1亿元左右。

  “蛇吞象”扩张难消化

  信维通信之所以业绩大变脸,与去年收购莱尔德无线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北京莱尔德”)不无关系。

  去年,信维通信斥资1.73亿元收购莱尔德(香港)控股公司所持有的北京莱尔德100%股权。

  2012年8月13日,信维通信完成北京莱尔德的股权过户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名称变更为信维创科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信维创科”),并于2012年11月2日完成股权对价款的支付。

  从规模对比来看,此次收购被认为是一次“蛇吞象”式的兼并。北京莱尔德2011 年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7.10亿元,而信维通信2011 年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只有1.63亿元。

  北京莱尔德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手机天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实际控制人是在英国上市的国际手机天线生产巨头莱尔德集团,其一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天线系统供应商,占据了全球逾25%的份额。

  北京莱尔德主要客户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LG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而信维通信的客户主要为三星、华为、RIM、金立、步步高、OPPO等,在手机领域显得档次较低。

  通过收购快速获得其他高端品牌手机厂商的供应商资质,是信维通信收购北京莱尔德最主要的目的。

  然而,从现在来看,“蛇吞象”后的信维通信明显有些消化不良。从某个程度上看,北京莱尔德更像是一块烫手山芋。

  数据显示,2012年度,信维通信刚接手的信维创科亏损了1149.63万元。信维通信证券事务代表罗辰解释称,信维创科亏损与消化旧订单和没有接新订单有关,公司是在支付股权对价款之后才将信维创科纳入合并范围,也就是说只将信维创科2012年最后两个月的业绩纳入了合并报表。

  也即是说,信维创科在去年最后两个月便亏损了1149.63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市场变幻莫测,IOS系统的苹果手机和Android系统的系列智能手机盛行,而曾一度啃着不被市场认可的塞班系统的诺基亚却败走麦城,走向没落。虽然诺基亚推出了Windowsphone8操作系统的Lumia920,但目前成效并不明显。

  资料显示,北京莱尔德的2011年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公司2011年度总收入的97.00%。信维通信董秘杜敏此前接受中国资本证券网记者采访时称,北京莱尔德来自诺基亚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8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业绩大受影响的北京莱尔德不得不宣布退出手机天线业务并寻求将相关剩余资产变现。

  信维通信希望通过收购进入北京莱尔德本身的欧美主流客户供应链,实现对国际市场全面快速切入。然而,信维通信的国际化道路能否顺利,目前尚未可知。

  业内人士指出,诺基亚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已日薄西山,信维通信接手北京莱尔德,虽然以成本法作为评估定价看似捞到好处,但实际上其所接手的可能是块烫手山芋。信维创科未来的命运是与诺基亚绑在一起的,诺基亚重新建立客户习惯以及市场尚需要时日,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而名义上信维通信也没有承接供应商资质,也不能实质性接单,信维通信能否顺利取得国际大客户的信任,也考验着其管理层的整合能力。市场对信维通信在三星、RIM、华为等大客户的份额提升抱有较高期望,但目前为止进展并非一帆风顺,也仍未到大幅推升公司收入规模的时点。

  信维通信在2012年年报中也坦承,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战略调整的需要,布局培育国际市场,与多个国际客户建立关系。由于国际客户认证周期长、技术攻克难点多等特点,故在供应商认证等方面需要更长时间,为公司产生经济效益还需时日体现。且前五大客户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在客户较集中的情况下,如重点客户的经营情况因各种不可抗拒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则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与损失。

  未来信维通信对北京莱尔德的管理成效与技术传承也存在挑战。双方管理人员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而随着公司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的逐步实施,公司业务覆盖面不断向外延展,员工数量也相应增长,对信维通信现有的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也是新挑战。

  信维通信还表示,公司和信维创科(北京)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业务开拓及销售网络布局等诸多方面需要相互融合。若企业整合过程不顺利,无法发挥协同效应,将会影响公司整体的经营与发展,给业绩带来影响。

  信维通信董秘杜敏表示,通过重组公司获得了客户、研发实力、制造工艺、品牌认知的跨越式发展。公司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给公司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为使收购达到良好效果,公司管理层已将整合工作提高到2013年的重要优先的工作层级,公司将进一步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整合企业文化、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制定合理的业务结构及营销渠道定位格局等方式,降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

  此外,目前全球移动终端天线行业的市场竞争正在加剧,国际知名移动终端天线厂商,如 Laird、Pulse、Molex、Amphenol 等,凭借其技术实力和产能规模,在全球市场上不断扩张,并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采取独资或合资等方式直接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国内部分竞争企业,也都在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产能规模,积极参与行业竞争。如果信维通信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扩大产能规模,则可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市场竞争风险。

  上调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标准

  信维通信5月7日晚间公布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修订稿),在此前激励计划草案的基础上,对业绩考核条件进行了上调。

  今年1月7日,信维通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称,向7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推出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业绩要求以2012年净利润为基数,公司2013-2015年净利润较2012年增长分别不低于300%、400%、500%;公司2013-2015年营业收入较2012年增长不低于100%、200%、300%。

  当时尚未公布年报,众多机构和投资者均按照2012年前三季度业绩去推算股权激励行权基准条件。

  信维通信去年10月27日披露的2012年三季报显示,受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传统天线业务出现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013.47万元,同比增长15.49%;受产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上升的影响,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为2156万元,较2011年同比下滑63.07%。

  当时有分析人士称,2011年信维通信净利润约为0.75亿元,即使2012年业绩如前三季度一般下滑,全年仍约有3000万元的净利润。

  伴随着净利润增长300%以上的股权激励行权“高标准”,动辄超过2012年数倍净利润的行权条件,信维通信股价飙涨,甚至出现久违的“一字”涨停。

  然而,1月29日晚间,信维通信公布2012年业绩预告称,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5%~95%,盈利约600万~900万元。不少投资者才大呼“被忽悠”了。

  根据信维通信2012年财报,公司2012年扣非后净利润只有区区87.3万元。也就是说,以87.3万元为基数,公司2013年~2015年的扣非后净利润只需分别达到349.2万元、436.5万元和523.8万元,便可堂而皇之地进行行权。

  有投资者抱怨称,信维通信先出股权激励,暗示前三季盈利2156万元,然后以2012年净利润为基数,2013年增长300%,结果业绩预告出来,2012一共才赚了几百万,股权激励毫无意义。信维通信管理层不可能对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毫不知情,这不是忽悠投资者又是什么?

  如今,信维通信已上调业绩考核条件,将主要业绩考核条件修订为: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2013-2015年净利润(扣非后)不低于4000万元、5200万元、6800万元;2013-201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6亿元、8亿元、11亿元。

  激励计划显示,信维通信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权益总计为667万份信维通信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13334万股的5%。

  高管花近两成扣非净利打高尔夫

  一边是业绩大幅下滑,险些步入亏损境地,另一边却被曝刚上市半年,高管便斥资200万元成为深圳某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这样的反差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反感。

  在信维通信2011年半年报中,公司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 “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费”,期初余额为0,当期(即2011年上半年)增加195万元,当期摊销5.06万元。

  此后,2011年年报中,该项费用摊销12.66万元。公司同时作出特别解释:“长期待摊费用比年初增长146.43%,主要是公司支付的高尔夫12年会籍费用”。而在2012年年报中,该项费用的摊销金额为15.19万元,目前,账面上还剩余167.14万元的长期待摊高尔夫会员费。

  有投资者称公司高管从事高尔夫运动花费巨额资金,却需要全体股东来买单,这实际上是扩大了公司高管的职务消费,这种行为不但对公司的长久发展颇为不利,对公司的股东也是不负责任的,有变相侵害股东利益的嫌疑。更有投资者称,动用股东的资金,为自己谋福利,这样的管理者该引咎辞职。

  河北功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薛洪增也表示,对于信维通信高管高尔夫会员会费的报销问题,从法律上讲并不违反规定,但从情理上来说,公司上市后第二个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便大幅下滑且险些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依然维持高昂的娱乐费用,公司应该受到谴责。

  信维通信高管每年耗费在高尔夫球场的经费在15万元以上,如果是一家盈利能力不错的公司,未必会引起投资者强烈的质疑,但信维通信2012年一落千丈的业绩,偏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012年信维通信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有87万元,按此基数进行计算,信维通信高管实际上拿出公司近两成的收入,投入到高尔夫球场上的娱乐中。

  对于投资者的质疑,信维通信在上月底举行的网上业绩说明会回应称,在公司成长的道路曲折坎坷,同时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公司也存在这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该回应未涉及高管会否削减娱乐支出的举措。

  业绩下滑仍为高管大幅加薪

  另一个引起投资者不满的是,在公司业绩下滑九成多的情况下,信维通信还为管理层增加64.4%的薪酬。

  根据年报,信维通信2011年给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下称“管理层”)支付的薪酬为275.57万元。2012年,该项数据达到453.16万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约178万元,增幅高达64.4%。

  对比信维通信上市后两年的财报不难发现,2012年该公司管理人员普遍大额加薪,其中加薪额度最大的为董事长彭浩,其薪酬由2011年的48.18万元升到了2012年的79.2万元,加薪幅度高达64.3%。2012年新上任的总经理吴会林薪酬也高达56.4万元,其薪资水平在管理层中排第二;技术总监周仲蓉的薪酬增加了14.8万元,达到37.4万元;副总经理左建彬的薪酬增加了9万元,达到42.6万元。

  对于管理层报酬确定依据,信维通信在2012年报中表示:“依据公司盈利水平及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分工及履行情况确定。”

  让人不明白的是,既然公司盈利水平是依据之一,那在2012年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为何还为管理层大额加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017.html

更多阅读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谈中国企业如何跟进国家经济转型的步伐

     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真的相当复杂,原因主要还是大家的步调不一致,有的向左转,有的向右转,有的向后转,有的仍原地不动。这样看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就由复杂变得简单了,只要统一步骤,或许中国经济尚可以成功实现软着陆。然而,事实上

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 陕西试点民营经济转型

     此次陕西省选择府谷作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可以说是对其之前所做探索的肯定。为打造“府谷模式”,府谷在今后几年内将实现五大转变。  陕西的经济引擎、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陕北,正在失去增长动力。

徐冠华: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三道难题

 传统产业步履艰难  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传统产业步履维艰。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产业规模非常巨大,在解决就业、维护国计民生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传统产业低利润的状况令人堪忧,

创新与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呼唤微创新

     当前,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一提创新就希望惊天动地,进行历史性、革命性、颠覆性的大创新,纵览全球,有几个企业能够做得到呢?不仅寥寥无几

声明:《经济转型阵痛期 信维通信转型阵痛背后的疑云》为网友不气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