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两地租车 CEPA框架下粤港两地制造业的整合



1、香港制造业空心化。

由于大量港资北移,造成了香港制造业的空心化,使当前的垂直一体化动力减弱。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香港70%的大型工厂已将部分或全部生产线北迁。1991年香港工厂有4.9万家,1995年减少到3.1万家,截至2003年3月,香港制造业从业人数为19.7万人,制造业机构数为19362个。目前,香港70%的电子元件,80%的纺织加工工序,80%的皮革制造工序都已迁往珠江三角洲地区。

从产值比重看,1984年香港制造业占全部生产总值的24.3%,1989年为19.3%,1994年为9.2%,2000年减少到5.9%,说明香港本地制造业已出现明显的空心化,传统产业北移即将结束,粤港经济一体化的推力正在减弱。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稳定的基础,单纯依靠服务业支撑的经济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也很难维持长期的繁荣稳定,因此,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re-industrialization)”发展战略和制造业振兴计划。显然,香港必须发展一定的制造业,以此支撑城市经济,但由于传统制造业已经北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缺乏本地科技教育的强力支撑,如果沿用当前的发展思路,很难延续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必须借助广东乃至内地的科技优势,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重新发展高技术制造业。

 

2、粤港制造业产业同构化。

对广东而言,港资北移为广东复制了“香港经济模式”,即香港接单——海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配件——广东加工——产品投放国际市场,这种模式未经嫁接改造,因此,粤港之间一直没有形成较高层次的分工合作,广东外资企业没有走出香港发展模式的影子,如以轻型加工装配为主,两头在外,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等,这些企业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发展成大企业。   

对香港而言,由于资本北移降低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成本,延缓了产业周期,减轻了产业升级的压力和动力,结果却错过了20世纪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好时机。与之相比,韩国、日本、台湾、新加坡等产业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则经过产业转移后都迅速升级,并相继发展了电子、计算机、资讯、生物工程等产业,而香港到1998年才提出发展网络通讯等产业。目前来看,港资北移主要是原来产业的地域转移,甚至是原厂设备的搬迁,复制多,创新少,造成产业同构化和内部竞争加剧。广东制造业结构与香港制造业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即纺织、服装、塑胶、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行业的比重较大。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即由两个地区相同行业的产值构成的两列数组的相关系数)的计算表明,1992年广东省和香港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47.1%,1993年为54.0%,1994年为49.9%,1995年为46.6%,1996年为37.0%,1997年为37.3%,1998年为36.1%,说明广东和香港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高,相似系数逐年下降则说明港资北移引起的产业转移已接近尾声。由于产业同构化,造成竞争加剧,相互争原料,抢市场。

3、产品技术含量低。

 粤港两地租车 CEPA框架下粤港两地制造业的整合

以香港制造业与韩国相比较,韩国走的道路是通过长线投资带动短线投资,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时至今日,韩国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同日本、美国争一日之长短,并走在亚洲区台湾、新加坡的前面,成为四小龙的“老大”。香港走的道路是依靠灵活机智的头脑和拼搏创业精神,充分把握中国改革开放机遇,把生产工序北移,解决了土地、劳力成本上升的难题,维护了香港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正因为如此,香港制造业厂商倾向于短线投资模式,争取劳动密集产品的高增值,而不愿意耗费资金去冒投资高科技的风险。而且香港制造业大多数是中、小型厂商,也实在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究与开发或投入到高科技产品方面去。

 

4、CEPA助推粤港科技合作发展中心的建立。

建立一个覆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粤港科技合作发展中心,已是当务之急。

香港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1997年之后才逐渐启动的。以前,香港的高新技术产业几乎是空白,其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将生产加工环节迁往内地,本港的产业层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留下来的较高层次的制造业环节和其他相关体系如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构成香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香港已明确发展的具有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电子、资讯科技产业,1997年香港提出资讯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其后分别提出了“数码港”、“中药港”、“硅港”等方案。新签署的CEPA鼓励高附加值产业赴港,未来将会对芯片设计,医学产品研究与生产等类似的高科技产业,有进一步推动作用。

综合广东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情况和香港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双方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上既有重叠,又有交叉。其中香港的资讯科技产业、“数码港”、“硅港”、“中药港”,正是广东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也是广东发展最迅猛的产业。因此,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主要产业领域应该是: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与香港数码港对应)、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零部件——半导体产业(与硅港对应)、生物技术产业中的中成药与中药材(与中药港对应)。上述产业是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共同领域,也是具有巨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应大力合作发展。但同时,不应拒绝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环保产业的合作,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粤港区域环境质量,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两地应该在能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改善原有低技术层次合作模式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广东和香港在创新和科技开发体系中的优势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广东的科技研发能力集中于基础性的上游环节,但其包括科研成果中试、商品化及产业化机制和能力薄弱,研究成果转化率不超过10%,科研创新的中游环节和下游环节是弱项。香港的研发活动特征是市场性、实效性,基础性研发能力薄弱,其强项是下游的商品化,中游的应用研究和上游的基础性研究是薄弱环节。因此,香港针对本身的科研体系的不完善,为填补中游和上游研究开发环节空白状况,提出建立香港应用研究院。同时香港也注意到应利用广东和内地科技研发的上游优势,补充自身研究体系的不足。广东也应借香港应用研究院成立的契机,积极利用香港的产业化体系,实现粤港技术开发体系的合作。

 “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崛起,已经是客观事实,只不过人们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这个崭新的形势,或者还没有胆量去迎接亚太地区一条最有活力的第五小龙的腾飞。港英殖民政府管治时期,人为地割裂香港同天然腹地广东的联系,妨碍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在,“一国两制”原则提供了大珠三角区域融合的前提,CEPA开创了新的历史机遇,粤港两地地缘、人缘关系得天独厚,携手合作,迈开步伐,必能把粤港制造业更好地整合起来,促进大珠三角进一步融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875.html

更多阅读

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 掀背车 三厢车

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简介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如下: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方法/步骤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 1、两厢车车尾没有后备箱。例如,赛欧两厢、高尔夫、迈腾等。

大众POLO三厢与两厢车的区别,难以取舍! 难以取舍

大不同点:车身线条、尾灯、车长  两款车从外观看,最大的不同是“尾巴”。在我们试车之前,对于选POLO车的人是否会在两厢与三厢之间犹豫的问题,编辑之间发生了分歧,一派认为买两厢的人不会喜欢三厢,买车之前已经定好了,不会犹豫。而另一派

两个库克砍下英王查理一世的头颅 小鳄鱼被砍下头颅

两个库克砍下英王查理一世的头颅——自由之追求(一)任何审判都必须在公开的法庭内进行,而且得有独立的陪审团,法官也得做出正义的宣誓,没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套法律适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国内所有人。但在内战前,英国有两套并行的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大两厢车 公路骑士的崛起

     2012年年中,新款福克斯上市,其两厢车型销售火爆,月均销量都保持在2-3万辆,在长期被三厢车把持的A 级市场(价格在12-20万元的A级车)中脱颖而出。三厢车or两厢车、实用型or个性化,一直是消费者在选购紧凑型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抉择,

2012东本cr v用户手册 CR-V减负 东本要开两轮车

     “两轮车肯定比独轮车走得更稳,”在CR-V新两驱版广州上市活动的现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本”)销售部副部长黎鹏称企业要从过去CR-V的独轮车变成思域和前者的两轮车。  而CR-V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销量上减负,将营

声明:《粤港两地租车 CEPA框架下粤港两地制造业的整合》为网友蓝眼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