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 我校教育评估中的几个问题



热爱自己的单位,是一种很朴素的、自然而然的感情,身为学校的一员,没有哪位教职工不希望自己所在单位变得更好——就如大家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没有谁不希望中国队赢,是一样的道理。然而,广东教育学院学员对学校教师上课的不甚满意、中专学生因学不到东西而流失这两个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敲响了警钟,也暴露出了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尽管本人并不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但依然关注这个问题。也正是基于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希望学校变得更好这个角度出发,本人在此理性、不带丝毫个人恩怨地、坦诚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学校行政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参考。

一、关于教学评估

好几个学期了,本人因未交教学计划、备课本、总结,因而评估总分居倒数第一。对此,本人首先要检讨自己——即便哪怕是形式,身为行政班子的一员,如此不“以身作则”,的确有点不应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每次的教学评估结果,也无论学校的奖惩措施是什么,我都默默地接受,没有丝毫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在此,我要说明的是,除了“抗旨不遵”的罪行外,本人觉得,学校教学评估环节,也实在存在太多的缺陷了:

(一)教学评估客观吗?

尽管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总要尽可能地客观一些,不要太离谱才是。可目前的学校教学评估,有时候结果真的有点离谱。在此不妨试举两个例子:

一是吴钊。在本人印象中,他来我校后,在教学评估中,既拿过顺数第一,也拿过倒数第一(这一点,既可以查以往的教学评估资料,也可以问吴钊本人,我是记得很清楚,应该没错的)——这有点离谱吧,因为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如此大起大落,只能说明教学评估本身存在问题。对于吴钊,虽然他的性格不温不火,比女人还女人,但在教学方面,至少有一个优点:只要学生愿意学,他肯牺牲时间去帮学生提高。比如课余时间办英语角啦、从音标开始一个一个地辅导学生啦,人家这些都是义务劳动,学校好象没有给额外的补助吧。可就是这样的老师,教学评估也曾经被评为倒数第一!

二是2002年下半年的教学评估结果。尽管有无数的事例证明高学历未必高能力,低学历未必低水平,但从平均意义上看,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与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还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才不惜牺牲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籍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可根据学校2002年上半年的教学评估结果,却是学历与评估等次成反比!(具体情况不想细说,可以查看那次的评估结果)。

(二)现行教学评估能提高教学质量吗?

教学评估,是指挥棒,运用得好,能起很好的导向作用;用得不好,会起相反的作用。但学校目前的教学评估,某种程度上,却正好起了相反的作用。在此,也不妨举两个例子:

一是要求一个教师一学期上三十来节课、写五六本教案,可能吗?

受教师人数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一般教师每学期都要上近三十节课(上学期好像平均是26节),五六门课程。由于行政班子成员相对上课少些,这样老师们一星期的上课时数,就应该超过平均数26节了。如果按一星期上30节课算,那么请看下面的公式:

30个小时的上课时间+至少10-20个小时的看书时间(上课前总得看看书吧)+至少5-10个小时的班主任时间(班会课加脱产班与业余班,应该只多不少吧)+至少2-3个小时的批改作业时间=至少50-60个小时。

再加上学校会议时间啦,批改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时间啦,平均下来,每周6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应该是最保守的吧。注意,这个时间还不包括写教案!倘若再要写五六本教案的话——唯有神仙才做得到!当然一定要写,也不是不可以——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把书本的条条框框抄下来啊。也正因为时间紧张、也很抵触与反感照抄书本,所以我很多时候没有交教案(计划和总结亦如此类似)。

所以,现在学校这样的教学评估,根本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实事求是。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不尊重教师,不以人为本,不利于建设和谐学校(和谐、以人为本,可是中央反复强调的)。

二是不区别对待,所有课程都统一要求,切合实际吗?

尽管上学期我没有交教案,但实际上,有几门重点课程,我是备了课的,一是广东教育学院的《邓小平理论》,二是《政府经济学》,三是《西方经济学》,为方便学员学习,这几门课程的讲义,我都发到网上、并把网址告诉学生了(见:http://zhengjianren.aihuau.com,上面有我讲义的发布日期,也可向学生调查核实,广东教育学院的学生和冯健应该是很清楚的)。但中专班的两门课程,《商务谈判》和《推销学》,我只看了书,没写教案。

 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 我校教育评估中的几个问题

原因在于,各专业都有各专业的核心和骨干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这几门课程就可以了的,其他课程,相对可以忽略些,如此才能突出重点。否则不分轻重缓急,时间精力平均分配,势必会削弱重点课程的教学。

比如说,在学校,吴利侦主任应该算是挺厉害的了吧,大学学的是生物,可麦克风啦、音响啦、绿化啦,什么都会,加上他的敬业,所以我挺佩服、并发自内心的服气——可是,他英语就不行!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位出色的行政领导、教师啊,也并不妨碍他出色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啊。

再比如说,会计学专业,考会计师,就考三门课程: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考注册会计师,也只考五门课:会计学、审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把这五门课程再加上计算机和电算化,也只有七八门课程,学生们把这些课程学好了、学精了,毕业后倘若能考个会计师,最保守的,月薪一二千,应该没问题吧。可是,梁月梅老师任班主任的02财会班,纪律和学风,在学校,都应该算最好的了吧,但你把这班的学生叫来,用最简单的会计基础知识考一考他们,有多少人完全掌握了?我很有把握地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计知识赶不上我的水平。而我,只不过比较认真与系统地学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两本书。

这方面,岑校长也好几次举过郑坚伟班的一位学生的例子,这是大实话啊。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招鲜、吃遍天”——关键是一技之长。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不区别对待,所有课程都统一要求,既不切实实际,也无必要。

(三)计划总结与教案写得好,等于教学质量高吗?

这个问题,应该不用多说吧,二者之间,绝对不能用等号!甚至可以说,二者并不呈正相关关系!不信的话,不妨调查调查那些上课真正上得好的老师——比如吴钊,据我所知,无论是中专班、业余班还是广东教育学院的学生,对他上课的评价,都还不错的。可他却不知道有多少次抱怨:写教案浪费时间?(此点也完全可以找他核实核实,看我是否说的有假)。

再说本人了,尽管教学评估中分数倒数第一,但本人并不认同这个评估结果——活了30多岁啦,顺数第一的,我拿过不少,可倒数第一的,唯有在恩平电大才拿过!中专班学生对我上课的评价先不说,不知道上学期评估时,有没有去调查过广东教育学院班学员的意见?这个学期,我没有给他们上《毛泽东思想概论了》,2月26日,收到一学生的电子邮件,内容很简单、也很感人:“老师,你回来教我们吧!我们好想你回来啊!你不要丢下我们不管啊!我们需要你这样的老师!”——如果怀疑这封电邮的真实性,可以来我办公室查看,甚至可以找到这个同学本人——如果真的要调查的话,我相信他或她会出来承认的,如果我愿意给他们上这门课程的话(现在连我都不知道是哪个班的哪位同学发的)。与此同时,电大我的博客专栏中,我写了一篇题为《一位教师的情怀》,不知道现在负责教学评估的,有没有看过这篇文章的留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留的。总体上看,也是褒多于贬吧。

尽管我上学期上他们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时,写了教案并发到网上去了,但这只是为了方便他们学习而已,如果说因为写了教案,就提高了教学质量的话,那是假话——如果要真正上好一门课,相关的知识,你不是装在脑子里,而是写在教案上,能上好吗?这方面的实际情况也经常是,写在教案上的,未必装在脑子里;装在脑子里的,未必写在教案上。计划和总结,也如此类似。

(四)教学评估,结果和过程,谁更重要?

学校目前的教学评估,重点是结果,至于过程吧,似乎看不到——典型的例证是,为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直到毕业时用人单位测试了,才发现居然不会打字?这期间的三年呢?学校为何没发现?再比如说,开行政班子会议时,梁校长提到计算机专业的不会发电子邮件,梁贻昌主任也提到计算机专业的不会拆字、用五笔打字——缘何负责教学管理的,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或者说,即使发现了或者问题暴露出来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实际上,这方面的考核,是相当简单的——期末考试时,去上机操作一下,马上就看出来了。还比如说,教学评估时,发现有老师没有交计划总结和教案,教务处有没有催过这些老师补交?有没有找过这些老师谈心?——至少,我是没人催过我、也没人找过我谈心,如果真的有人催我交,至少最起码地,我会把载有我教案的网址说一下,介绍去网上看我的讲义。但既然没人催我,我也懒得说,也懒得辩解和辩护——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良心工作,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至于评估的等次和分数,我既不在乎,也已经麻木。甚至说得狂妄一点,以经济学硕士、高级讲师、发表论文在江门电大系统居第一位这几项,学校教学评估倘若我真的只能居倒数第一,那么恩平电大的师资,或许比广东省电大甚至中央电大还要厉害了!

    上述种种,说明了一个相当简单的道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实际上,这也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陈主任好像也上过《管理学原理》的,我说的应该没错吧)。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不在于期末搞搞教学评估,而在于平时去发现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倘若真的这么做了,05级学生的流失,怎么会等到这个学期才听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不到东西”啊。如果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反映“学不到东西”,那么就可以深入了解:为什么这么说?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还是某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行?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防患于未然。

附:面对本科教学评估 中国教育界大脑集体注水

作者:张录强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畏缩不前、无所作为,甚至开倒车。尤其表现在近年来全国规模的本科教育评估等方面,用千篇一律、事无巨细的评估条款约束高等教育的手脚,对所有的高校采用相同的琐碎的、低劣模式进行评价,简直就是扼杀本来就缺乏生机的中国高等教育。

  更为奇怪的是,二OO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接受评估的54所高校的评估结论:其中30所高校“优秀”、19所高校“良好”、5所高校“合格”。整个一个倒置的的金字塔,优秀的比良好的多,良好的比合格的多,不合格没有,中国高等教育果真好到这种“无可挑剔”的程度了吗?

其实,用不着列举太多的理由,大家都很明白,教育部评估标准出台在后,评估的时段在前(教育评估时间跨度是最近三年),要想让已成的事实符合“后生”的评估标准,只有造假一条路。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得断言,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的高校,无一例外都是造假高手,成绩良好的高校,也大多逃不过这种判断。

有些学校口口声声要“以评促建”,并要求所属院系必须确保本科评估万无一失,促使下属部门造假无所不用其极。而造假的结果是较高的评估成绩和更有保障的发展资源(资金、荣誉、生源等)。在这区区小利的感召下,在中国社会的良心地带,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高校轮番上演了一场场有组织、有计划的、轰轰烈烈、名正言顺的造假运动。

曲阜某大学,据说他们有一届毕业生培养计划上的一门课没有开,为了补充上这些学生的这门课程的试卷,就安排下一届的学生造试卷,并且必须造出学校要求的分数,当然事先校方提供了标准答案。这种闹剧实在不在少数。某经贸大学,由于以前没有规定优秀毕业论文至少达到5000字,结果现在要求带毕业设计的老师,替学生把论文补足5000字。以前从来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某些教授,通过“重建”文字档案,就被“造成”了每学年都给本科生上课的“标准”高校教师。

这就是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活动产生的效应,中国大学是在传承知识、塑造后人吗,这不是在糟蹋中国的未来吗?

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骨气,中国教育界缺少的恰恰就是骨气。做人没有骨气,做事不用大脑,整个一个大脑注水。没有骨气、没有健康的人格,哪来的健康的学术和健康的文化。中国没有一流大学理所应当,如果万里有一,出了一个世界一流大学,那可就真奇了怪了。

面对本科教学评估中出现的种种怪现象,在小利面前,中国教育界表现出义无反顾地大脑集体注水、集体失语。呜呼,中国高等教育;呜呼,中国文化;呜呼,中国人。本科教学评估可以休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507.html

更多阅读

李乐山: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文/李乐山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教授(一)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之——文化断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社会群体行动方式。例如,追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抗灾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花钱方

法的价值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

追寻法学人的信仰--这里是【法学中国】法学中国 ( 微信号:faxuezhongguo )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4期。作者: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贝倍,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的价值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坚持辩证唯物

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取向 价值取向理论

内容来自:文档资源库http://www.93576.com/更多"高等教育社会学三个主要理论取向"相关资料请点击这里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取向Structural第一部分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一结构功能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50年代

2012年新课标生物书中的50个核心概念 核心素养生物概念教学

2011版新课标中的50个核心概念(个人认为这版应该改称为2012版,因为是2011年末编好,审查通过后,2012年6月出版的,最后也是2012年9月开学才用上)  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10个主题中筛选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

声明:《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 我校教育评估中的几个问题》为网友緈諨味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