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应用主机 中国企业e-HR应用的12个关键问题是什么2



  引进e-HR的确需要一个基础。如何判断这个基础已达到可以上e-HR的地步?这就需要e-HR评估,评估企业的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网络技术环境、员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关键的成功因素、HR人员的e-HR知识和能力等。根据这样的评估结果,可以确定目前是否是引进e-HR的恰当时机,也可以根据这样的评估绘出所在组织的e-HR蓝图。

 关键应用主机 中国企业e-HR应用的12个关键问题是什么2

  管理咨询完成以后是否是e-HR的引进时机,笔者的看法如问题5所回答的那样,需要一个综合的判断。有时可能是,有时就不是,或者局部是,即有些管理职能方面咨询的结果与原来的流程没有大的改变,只是更加规范或者流程化,操作和执行起来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有时,企业会遇到改制的机会,进而启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时也许是e-HR引进的好时机,只不过,你需要判断的是这种改制是过渡式的、渐进式的,或者暂时是终极式的。不同的模式,决定了不同的e-HR发展路线和策略,也决定了不同的成本与收益模型。

7.如何看待,HR的标准问题?

很多人都对一个行业的标准问题感兴趣。曾经有很多人问我:“e-HR行业什么时候会形成标准?好像现在任何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以开发出一套系统,他到底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政府要报表的时候能否出来,能否与其他系统进行无缝连接……”

在笔者看来,大家之所以关注标准,大致有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如果有标准,而某个e-HR软件商是通过标准认证的,企业用户就不用很谨慎地考虑这套系统是否规范,是否合乎大家的基本需要;第二,如果是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经常会要求上报固定格式的报表,如果一套。HR系统的信息代码不是按照国家人事信息代码的标准进行,或者没有这样的报表而需要二次开发的话,就会带来不少麻烦;第三,从长远来看,人力资源领域的在线交易会越来越多,比如用户的e-HR系统与招聘网站直接进行招聘广告的技放、简历的筛选和接受,比如在线采购培训课程,比如购买在线的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福利对比服务等,这需要各家系统的信息是匹配和可交换的,第四,与企业内其他管理系统的整合,以及系统的升级,比如与ERP、CRM等进行协同,比如从一个较简单的HR系统升级到一个大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果两者都遵循一定的数据规范和标准,那么升级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如何才能达到上述的境界,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支持?笔者认为,应该有政府颁布的强制标准和行业协会制定的可选标准,比如,美国有职位大典,全面囊括了美国几乎所有的职位,而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虽然公布过一个职位分类大典,但由于滞后于实际经济生活,很少被使用。当然,职位分类大典只是一个基础性的标准,比较重要的是信息代码的标准,国家人事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科技部、国家信息产业部、中组部五部委联合颁布了国家人事信息代码规范,用于规范人事信息化领域的代码编制,但由于其局限于国家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部分代码在工作中无实际意义,实际上。HR软件商业遵循的并不多。劳动部从构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平台的角度,曾经尝试制定用于企业需要的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的相关信息代码标准,但由于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目前并没有太多的进展。

在国际上,有一个HR-XML的组织,他们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制定人力资源行业电子商务的交换标准,没有他们的标准,很多人力资源领域的在线交易就无能达成。笔者曾经邀请过该组织的主任Chuck Mllen先生到中国演讲,并进行考察。之后,该组织希望能够将这一标准推广到中国来。

那么,在各种标准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用户该如何看待标准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标准问题,暂不用太多关注,是否选择某一个系统,要有一个综合的选型评估,毕竟,上e-HR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改变管理模式,而上级单位要的报表,只是众多需求中的一小部分需求。

8.e-HR供应商非常多,而表面看起来大同小异,怎么选?

经常有人谈论e-HR,他们还常草率说出口的话就是“目前国内。HR产品还不成熟”或者是“很不成熟”。我常常会反问他们“你对e-HR了解有多少,你对市场上众多的产品了解多少?怎么样才叫成熟?”

的确,相比于两年前,现在做HR软件的公司更加多了,有人说是100多家,有人说是300多家,也有人说是500多家,当然,有很多不是以HR软件为主营业务的。其中,做HR软件历史较长、也应该算占有主流地位的在20家左右。这些公司和产品是否成熟?

我认为,相对于中国市场用户的需求来看,这20多家公司和产品是成熟的,不成熟的反而是一些用户的需求。从世界三大来看,SAP从1997年就开始了本土化,并且拥有了40多家国内巨头企业的成功案例;PeopleSoft白今年年初也推出了本土化的版本,并且很快为通用汽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企业提供e-HR产品和服务。他们都是带着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最佳实践来到中国,虽然未必全都适合中国企业,但我相信,中国企业的最佳实践他们用技术是可以实现的。从国内主流HR专业软件商来看,金益康、朗新偏重于政府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产品功能集中在事务处理和报表层面较多,万古、铂金、施特伟、嘉扬、奇正等偏重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品理念接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软件功能也是多年积累众多行业领先客户的需要而产生。实际上,他们目前的软件功能代表了目前的市场需求水平,应该说是相对成熟的。用友、金蝶、东软等也开始在近两年投入很大的力量去完善ERP中原有的HR模块。

有些咨询公司总是抨击现有眼软件没有体现管理思想,不能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的解决方案。我倒是想问问这些咨询公司:“你们对e-HR了解多少?你们是否做过或为企业做过e-HR的项目?你们为客户提供的咨询方案真正能落实的有多少?你们所设计的流程是否能够走得通?”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少数咨询公司具备e-HR项目的能力。

我之所以为国内的HR软件商“打抱不平”,是因为我看到这一个群体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日夜操劳”,可能一年365天,他们天天在为e-HR琢磨和忙碌,为更完善自己的产品、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而奔波。

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他们都需要赚钱以维持生存和发展。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天花乱坠的演示,信口开河的承诺,悉心安排的成功案例”。该选哪一个?即便当你谈完合同,就要盖章时,仍然是胆战心惊,不知道你会不会因为这个项目的失败而职位不保。

究竟如何选型,才算是成功的选型?上边我们谈到,e-HR初期应该做一个e-HR的评估,评估的结果决定了我们的。HR蓝图,根据这个e-HR蓝图,我们进行需求分析,接着做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投标规则和标书,根据投标书进行筛选,这个筛选的过程就是选型的过程。选型要考察一个HR软件商诸多方面的因素,企业用户逐一考察并做深入了解是不现实的,这时就需要e-HR培训、需求分析、选型和实施监理等。

9.e-HR,以HR业务为主导,还是以企业信息化整体布局为主导?

说实话,目前的中国企业里,限的地位受到重视的并不多。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讨论ERP的项目时,根本就没有把HR的信息化考虑进去,即使考虑,也是排在整个项目进程的最后。还有一个因素是,在一般的ERP产品里,HR的功能非常粗糙,无法完全满足HR的需要。

这时,我们就要思考: e-HR的终极目标是什么?e-HR的终极目标不是为配合企业信息化整体布局,我们不能因为ERP项目的复杂或者更加重要,而把e-HR的目标牺牲或抛弃,。HR的终极目标是提高HR的工作效率、改善服务品质、提升HR工作的价值层次。在一个庞大的ERP项目面前,HR可以先行一步,或者从小做起,至少是先把事务工作e化起来,这样做成本很低,而风险相对较小。更进一步,如果该企业采购的ERP里的HR与需求差距较大,完全可以把e-HR的预算单独抽出来,购买更加专业实用的e-HR系统。

说到底,在e-HR的主导路线上,应该以HR的业务为主导,当然,也需要适当配合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布局。

10.e-HR,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和变革的必由之路?

我们在上边谈。HR的概念时,已经提到e-HR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融合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摞管理领域的最新理念。技术和新思想的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向前发展。

所以,e-HR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和变革的必由之路。

首先,当我们对HR的工作深入开展,同时需要有量化的分析时,需要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做更多的分析与决策,而这必须借助于信息系统才能完成。

其次,当今HR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从事务性角色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要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就需要HR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借助于自动化、网络化是必由之路。

第三,在一个管理规范、经理人职业化的企业里,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化的需要,即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重要职责,而人力资源部则需要提供一个高效、务实、快捷而稳定的平台,这个平台非网络化的。HR莫属。

第四,HR需要改善在企业里的形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水准,提高员工满意度,这需要通过自助服务或者门户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而这也必须借助于e-HR系统。

11.如何评价和衡量e-HR的应用效果?

评价和衡量e-HR应用效果的方陆有很多种。定性和定量都可以拿出结果来。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你想要得到什么,而不是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当然,软件不是无所不能的。就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层面而言,只要预算适当,没有实现不了的。但你需要思考的是,你想要从e-HR中得到什么?

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有些人非常小看e-HR,认为就是帮助自己算算工资、管理一下原来纸面的档案,而忽略了e-HR战略意义的价值;而另外一些人,则对。HR抱有过高的期望,总希望一切都网络化起来,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企业是否准备好了,自己企业目前的状况是否能够成功引进e-HR。

12.e-HR的热潮何时到来?

曾经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国家有关部门想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在美国读博士,这个数字国内算不出来,最后结果是从美国的有关部门算出来的,因为他们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讲这件事的是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他说,以前讲“党管干部”,现在是党也要管人才,党要把中国的“高级人才”和“核心人才”“管”起来。所谓“管”,不是限制、不是找茬,而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把这些人才识别出来、建立专门的人事和能力档案、监督激励和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等,而这必须借助于信息系统才能高效开展工作。而如果这样的策略颁布,必然会带来“高级人才管理的信息系统”,这则是政府和社会意义的e-HR。

国家人事部在争取建立类似“金人工程”的全国人事人才信息管理平台,如果一旦能够立项成功,那么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建设资金到位,人事、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热潮到来也为时不远。

笔者相信,当政府或者社会力量对e-HR进行立项建设时,更多的企业也会争相引进e-HR,那时也许是e-HR的应用热潮,但至少目前还是处在发展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869.html

更多阅读

小微企业发展阶段的12个常见问题 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12个常见问题一个企业从成立到成长发展,再到成熟要经历一个艰难、痛苦而危险的过程。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在不同时期遇到各种发展的问题与瓶颈,这些瓶颈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拐点,成功突破则可进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则

经营企业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经营企业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缘由,深入接触和了解了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亲身经历着很多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亲眼看到了很多企业在痛苦的挣扎,甚至崩盘。作为一个咨询人士,更多的时候,我在苦思,在今天这个相对公平的商业

踏歌起舞的中国串词 中国企业要“按自己的节奏起舞”

  过分关注竞争对手如何做,过分关注行业地位和排名,导致中国企业按照竞争对手的节奏起舞,顾住了眼前,失去了未来。  6月6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总裁方洪波,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袁利群,合计增持美的集团股票101万股,增持资金

组织关系管理 中国企业组织管理关系的演进

中国企业发展的道路与西方截然不同,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只是国家大供销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完全没有自主权。而1984年后的一段时期内,企业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领导者能否走出制度中的“陷阱”。企业领导者必须正确

市场领导者 做中国企业e-Learning市场的领导者

  “时代光华e-Learning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e-Learning市场发展的缩影。”回顾上海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时代光华ELN总部,下简称“时代光华”)在中国e-Learning市场上的探索过程,时代光华常务副总裁吕长春的话语充满激情。  

声明:《关键应用主机 中国企业e-HR应用的12个关键问题是什么2》为网友帅高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