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开发区同济医院 营口开发区15年后找到方向



 这里是目前中国最庞大和繁忙的工地之一。

  5月16日,营口开发区东北海边近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万多名施工者和上千辆载重卡车,在两个超大型重工在建项目———鞍钢营口项目、华能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的工地上,同时进行着紧张的施工。

  按计划,总投资45亿元的华能营口电厂二期工程本月底竣工并网发电后,这个总发电能力已经高达184万千瓦的“东北第一”电厂,将随即启动第三期扩建工程。而一年后的2008年5月,总投资226亿元、年产600万吨精品板材的鞍钢营口钢铁项目一期工程也将全面投产。

  从此处南行十几公里,隶属于营口港四期工程的仙人岛石油码头也已开工建设,而此前,主要供鞍钢使用的营口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获批。

  “‘钢港结合’这台发动机,将为营口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营口开发区区长王延东说,鞍钢项目的到来,给开发区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经营15年后,营口开发区的经营模式将随着鞍钢项目的落地,出现全局性调整。

  营口落后了

  如果没有鞍钢,也许直到今天,营口开发区仍然找不到发展方向。而营口港被确定为国家级开发区,却是15年前的事。

  1984年,在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后,国务院在沿海开放的12个城市中,首批兴办了包括大连、广州、青岛等在内的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为了减轻营口老港(即营口市辽河港)的压力,位于渤海东北部海湾的新营口港开始兴建。1990年初,港口始成。

  营口港建成后,年吞吐量提升很快,短时间内就达到了2000万吨。正是由于港口的先决条件,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国务院第2批批准的包括北京、武汉、重庆等在内的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在第一的就是营口开发区。

  从渔村升格至开发区,营口港周围的土地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韩、日的小型外资企业和东北三省的储运企业。和其他开发区一样,此后的15年间,营口开发区的几任管理者都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然而营口开发区却没能抓住产业升级的两次机会。直到2005年,入驻营口开发区的项目也都是一些规模小、档次低、质量差的项目。在2006年12月的一次内部讲话中,营口开发区党委书记高作平坦承了营口的差距,“开发区建设这么多年,还没有引进几户能够代表国家级开发区形象的大项目、好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引进世界500强的项目还不到10个,世界500强直接投资的超大型项目至今还没能实现零的突破。”

  营口开发区区长王延东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招商引资之所以输给南方沿海的开发区,首要的原因在于当时东北整体经济、金融环境的限制。而开发区一家外企的高管则认为,营口母城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的弱小,才是让开发区在2000年之后的这一轮增长中失去了动力的核心原因。

 营口开发区同济医院 营口开发区15年后找到方向
  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营口开发区以135亿元的GDP排名第24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排名第40位。与其它国家级开发区相比较,天津开发区2006年的两项数据为780.6亿元,61.3亿元,当年分别增长137.7亿元、9.9亿元;广州开发区789.4亿元,76.2亿元,当年分别增长136.5亿元、14.8亿元。

  营口在2006年等来了央企———鞍钢,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国企扎堆的港口样本

  鞍钢从十年前就开始筹划自己的沿海钢铁基地,从辽宁到海南,鞍钢考察过的地方超过20个。营口开发区港口、交通、能源条件都很好,而且离鞍钢老基地非常近,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源保证,使得鞍钢把目光向外。

  “转机出现在2004年以后。”鞍钢前总工程师龙春满回忆说,营口开发区不但为鞍钢的到来新建了水库,营口港还专门为鞍钢建设了铁矿石专用码头。“港口和工业区的零距离”,成了鞍钢最终选择在营口开发区建设沿海钢铁基地的理由。

  2006年,鞍钢结束前期准备,正式投入新钢厂的建设。随着鞍钢的落地,围绕鞍钢的大项目也纷至沓来———德国诺玛、印度塔塔、辽宁米高、中国三冶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而大连造船重工、韩国造船重工,也有了明确的投资意向。

  鞍钢项目彻底改变了营口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招商方向从过去欢迎出口加工型企业,转向更希望重化工制造型企业落户。

 “鞍钢带来的招商环境变化不可估量。”王延东认为,诸如韩国生物汽油、英国碳素深加工、香港中华煤气、北新建材等一批高附加值、环保型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都与鞍钢项目的建设息息相关。“而营口港的大发展是这一切变化的前提。”

  从跨越5000万吨的吞吐量开始,营口港以每年增长1000万吨吞吐量的速度,迅速跨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港口的迅猛发展,让营口开发区作出了临港产业重化工布局的决策;而营口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又强烈地吸引着大型国企的目光。

  来自营口港的消息表明,该港仙人岛油码头的建设,就是为迎接中石油到开发区投资的前期铺垫。而随着央企中石油的到来,营口开发区的另一个主要增长点———石油化工产业也将浮出水面。

  钢港结合

  鞍钢营口项目总体规划建设规模为年产钢铁1000万吨。按行业通用数据测算,该项目达产后,销售收入应在400亿元左右,地方收入应在30亿元以上。

  400亿元的工业产值,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把营口市从位居辽宁第十直接送至全省第四大经济体的位置上。

  鞍钢的到来,还带动了营口开发区原有国企的投资步伐:华能电厂二期、三期的建设,铁路公司加大投入……

  榜样的力量巨大。营口开发区大力发展重化工产业的模式,正在迅速被同省的营口沿海、大连长兴岛、庄河花园口、锦州临港等开发区所复制。

  “而鞍钢带给营口冶金产业的集群效应,远不止于这些。”龙春满指出,围绕鞍钢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其中既包括运输、附料生产、产品深加工、职工生活等直接产业链,也包括环保、废料再生产等间接产业链。以运输量为例,鞍钢1000万吨的钢铁产能,需要营口方面提供6000万吨以上的货运量才能相配套,这对于营口开发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鞍钢的到来,促使开发区第一次目光向内,开始大举改善环境。在王延东的桌子上,开发区2007年高达20亿元的城建投入,不但包括重新建设区内每一条街道,还包括更换1000盏路灯。

  来自营口开发区房产部门的数据表明,开发区的住宅楼从1992年到2004年,一直保持在每平方米800元左右;而随着鞍钢的来到,现在每平方米住宅楼的价格已在2500元以上。

  一个重工项目激活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域的故事,在营口港正在上演。

  从开始的引进外资,到现在依托港口布局重化工,营口开发区在经营15年之后,终于开始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8649.html

更多阅读

准妈妈必知 上海仁济医院建大卡攻略 仁济医院 大卡

【准妈妈必知】上海仁济医院建大卡攻略今年8月15日,我成功在上海仁济医院建了大卡~^_^~最近有朋友问起建卡攻略,我顺道总结一下,希望对所有想要在仁济医院建卡的准妈妈都有帮助。因为我是头胎,又是和老公独自在上海打拼,所以对建卡神马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初试第一名的考研心得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

从07年七月22日开始复习,到08年一月19日,20日参加考研初试,三月9日出来初试成绩,三月27日去同济参加复试,一直到前几天录取信息公布出来,我的考研终于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首先介绍一下吧,我本科四年在北航的土木工程系学习,现在土木

声明:《营口开发区同济医院 营口开发区15年后找到方向》为网友能忘了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