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源商超集团 商源十年与超商十年



   十年可以磨一剑,十年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发生三次巨变。“商源”十年三变,三变成就了今天的“商源”,三变之中有偶然亦有必然。如与其他“超商”类比,“商源”三变既可作为行业变革的历史读本,也是酒类流通渠道巨变的有力参照。

  2000~2005:“超商”崛起前夜

  这个时期中国酒业还没有“超商”概念,酒类流通行业看似波澜不惊,但正是“超商”崛起的黎明前夜。

  2000年,一个叫做“伊力特”的品牌在杭州市场崭露头角。由此开始,一个叫做“商源”的品牌运营商开始被业界熟知。

  业内谈及“商源”,也往往是从1999年运作“伊力特”开始,而忽略了1994年至1998年期间“商源”的经历。实际上,这是“商源”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阶段,“商源”经历了从饮料到酒业,从啤酒到白酒经营产品结构的转变,这一阶段实为“商源”“第一次转型”,但其战略意识并未成型,属于自发转型。

  同样在2000年,深圳的银基集团与五粮液集团开始战略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也是这一年,杨强经过周密市场调研之后,创立了陕西天驹商贸有限公司,并先后代理了“口子窖”和“天山雪”活性乳等产品。

  2001年,创立于1988年的吉马集团入股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并投资1000多万美元组建了占地150公顷的美国加州吉马葡萄种植园和加路威国际有限公司,开始其国际化探索。

  同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郝洪峰来到山西太原,成立百世商贸。

  与此同时,创立于1996年的金六福企业(华泽集团前身),与中国白酒行业龙头“五粮液”联手,凭借先进的营销模式,正在走上一条从代理品牌、创造品牌到拥有名牌的发展之路。

  就是以上这些企业,后来成为叱咤酒水江湖的“大佬”,但在当时来说,有些人还只是籍籍无名。

  2006~2011:超商俱乐部的诞生

  这五年是流通型企业巨变的五年,其中,以“华泽”、“商源”、“银基”、“天驹”等为代表的酒类流通型企业强势崛起,年销售规模均突破10亿,成为“超商俱乐部”成员。

  2006年,“商源”久加久酒博汇连锁成立,成为国内第一批专业品牌酒连锁卖场。

  此时,“金六福”也更名为华泽集团,已成为拥有18个大区、4个生产企业、近2000名营销人员、5000多人促销队伍的酒水营销专业企业。

  深圳银基通过与“五粮液”的战略合作,名气也在全国打响。

  陕西“天驹”则通过成功运作“口子窖”,已成为西北白酒市场的一方诸侯。

  一些国有流通企业如“北京京糖”、“北京朝批”、“上海海烟”等传统经销商也开始频频发力。

  由此,酒类“超商俱乐部”正式诞生。

  酒水行业“超商俱乐部”的诞生给整个流通行业做出了一个示范,尽管各家崛起的特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均找到了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或叫引领模式,并很好地把握住了行业发展格局,以及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态势。

 亿源商超集团 商源十年与超商十年

  另外,“超商俱乐部”的诞生还成为酒类流通行业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中国酒业过去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所以商业体系一直发育不健全,并呈现出厂家独大、渠道商过弱的状况,由此带来的是行业集中度低、渠道对上游的影响力弱、渠道对上游的议价能力低等特点。如今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而改变这一状况的因素之一,当属“超商”崛起。十五年前,中国酒水经销商,民营类企业中没有一个规模上亿。但现在,中国民营经销商做到三十亿以上至少有三家,上十个亿的有几十家。但尽管如此,与已经步入“百亿俱乐部”的上游生产企业相比,“超商”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商源”崛起的偶然与必然

  “商源”和同期崛起的“超商”尽管殊途同归,但是过程上差异很大。“商源”的崛起有着自己的偶然和必然,是市场、产品、机遇等偶然性,加眼光、思路、模式等创新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市场偶然性。如果“商源”创始人朱跃明没有从金华来到杭州,如果朱跃明没有进入酒水行业,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源”,此为“商源”崛起的市场偶然性。但今天看来,选择杭州显然有一定必然性。

  其次是产品偶然。同样的假设,如果没有1998年朱跃明与新疆建设兵团驻京办的一位同乡的聊天,也就不会有后来“伊力特浙江神话”的诞生。此为“商源”崛起的产品偶然性之一。

  产品偶然性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商源”和市场现状。以当时“商源”的影响力而言,“商源”与一线品牌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且“商源”与一线白酒企业之间并无深度合作的契机。当然,这也与当时的白酒产业背景有一定关系,过去受政策限制,名酒资源多集中在国营糖酒公司手中,民营经销商还没有成为主流。而民营经销商的集体发力,则是在2003年之后了。另外一点,就当时市场环境而言,代理一线名酒并不盈利,尤其是1999年到2003年之间,除了“五粮液”赚钱之外,多数名酒“叫好不叫座”。“商源”选择了4000公里以外的“伊力特”,具有明显的偶然性。

  第三是战略偶然。从“商源”发展史来看,从卖饮料到卖酒,从批发商到买断商的战略转身也有极大的偶然性。今天来看“商源”似乎在战略上走在了前沿,极具预见性、前瞻性。但是就当时的“商源”而言,草根出身的朱跃明在创业初期处于信息、资金、人才均有限的情况,一切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通过发展来实现,需要从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因此,“商源”当时不可能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思考。

  在三个偶然之外,“商源”崛起同样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首先是眼光。从最初的卖饮料到后来的卖酒,从最早代理“酒鬼”、“口子窖”到后来代理“伊力特”,这些均为“商源”创始人朱跃明的眼光体现。

  其次是思路。“商源”是酒类流通企业中最早进行企业经营和管理现代化运作的楷模企业。新疆乌鲁木齐的桑瑞公司总经理吕子明曾多次公开表示,“桑瑞”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向“商源”“取经”。这一点,不仅是“桑瑞”,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大批经销商赴“商源”考察学习。

  酒类流通企业中,民营企业比较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有个很大的障碍就是管理,即不能从家族化的管理制度很快过渡到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上去,很多企业不能上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皆源于此。

  “商源”存在这个问题吗?从“商源”多元化的人才结构便可得出答案:在决策层面,“商源”获得国际知名的营销战略专家卢泰宏教授加盟做专业咨询服务,同时邀请到了白酒专家、资深经理人钱雷全面掌舵。在执行层面,“商源”引进高级经理人陈立宇担纲集团发展部总监。可以说在人才引进方面商“源走”在了前沿,而从其企业核心骨干人员构成比重来看,员工每年从名校大量招聘,来自于五湖四海,并不都是杭州本土,团队年轻化特点明显。在文化建设上,“商源”推出“源地”内刊,来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这实际上是一个跳出酒水做酒水的必然结果。

  第三个必然是“模式”。 实际上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商源”均找到了适合自己且顺应潮流的“商源模式”,这也正是“商源”个性的完美体现。无论是产品运营模式,还是品牌运营、渠道运营及今天的供应链服务运营,模式创新无疑正是其崛起的必然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60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收入10亿元 北奥集团 收入 亿元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 收入10亿元http://bbs.chinabyte.com/thread-934922-1-1.html无论是“超女”的前选秀时代,还是“好声音”的后选秀时代,都以观众和商家是否买单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这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收视率。根据央视发布的

清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十年 清朝统治了多少年

金冲及:清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十年    怎样看待清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十年,本来不是难以判断的问题。因为清政府在1911年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遭到国人抛弃这个事实,已比任何雄辩更清楚地做出了回答。  但近年来这个问题却又被讨论得

尚源堂美丽与你同在,尚源堂引领国际水准 红色引领美丽乡村

尚源堂美丽与你同在,尚源堂引领国际水准,在镖局大厅的主座之上,尚源堂红天侠、红思雪、方梦菁、贾扁鹊、司徒婉儿、郑绝尘、雷野长、尚源堂侯在春和彭母推杯换盏,尚源堂共同品尝着彭无望亲自烹调的十几道精致美食。  红天侠大口吃了几

万科千亿计划 多元化超千亿 保利地产紧逼万科

     在中国房地产界,几乎所有有“理想”的公司都把万科作为对手,因为只有超越万科,才能成为“老大”,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048.SH,以下简称“保利地产”)也不例外。  虽然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

声明:《亿源商超集团 商源十年与超商十年》为网友終紆看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