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著名企业家的商道真经: 做强做久做自己》
派克兰帝(Paclantic)是太平洋(Pacific)与大西洋(Atlantic)的合音,它反映的是派克兰帝的深厚的国际背景和放眼国际市场的远大抱负。 派克兰帝由初入童装业到成为行业典范,由初出茅庐到创造发展神话,成长的轨迹背后有哪些闪光的要素?与其他企业相比,在那些看似大同小异的经营问题上,派克兰帝又是如何做到稳扎稳打,在不同时期处理好战略与细节问题的?让我们走近公司总裁罗建凡,听他给我们讲述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管理经验。 赵晏彪:看了你的简历,我感到很吃惊,你在清华学的是无线电电子学,在美国Adelphi大学读的是物理系,从美国的华尔街回到北京以后,很快由经营IT业转入了童装业,这似乎不太符合常理,令我难以理解。 罗建凡:我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来做童装生意的。当时我的朋友们都不同意。他们说,你就是做生意,也要做卖汽车类的大生意,怎么能卖服装,还是儿童服装呢。可我却认为,生意有种类之分,而没有高下之别。我要做的是一个现代化的服装企业,而不是当时人们头脑中那种在商场里有几节柜台,在城市的小角落里有十几台缝纫机轰隆隆响着的小企业。我要搞的童装产业是现代化的、与传统经营方式有明显区别的大企业。我选择的是注重两端、弱化中间环节的“哑铃式”经营方法。 赵晏彪:何谓“哑铃式”经营?这也许是你的独特经营方式? 罗建凡:就当时国内的商业环境来讲,没有人能弄懂我的这个经营理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利用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生产能力,采用贴牌生产的经营模式,将主要精力用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网络的建立上,这就是“两端”——前端为产品的设计、开发,后端为营销网络的建立;中间庞大而复杂的生产环节留给社会上的工厂去做。派克兰帝至今没有一家自己的工厂,这是借鉴了美国耐克公司的经营形式,虽然没有自己的工厂,但拥有畅销全球的品牌。这就是我的独特经营方式——“哑铃式”经营。因此,尽管所有的人都反对我搞童装,我还是不改初衷。 赵晏彪:听说你在创业之初的远景规划是建造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装帝国,所有的儿童服装和服饰在派克兰帝要应有尽有,各种配饰一应俱全,是这样吗? 罗建凡:这是我们最初的理想。要建造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装帝国,如果选择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形式,全靠自己的工厂生产,那么仅建成这些工厂恐怕都不是十年八年能完成的,人力、物力的投资也不是一个小企业所能做到的。可以想象,就是厂房都建齐了,不同的工厂、设备和各类生产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和协调也是一项非常牵扯精力和财力的工作。但是如果放弃一些产品,仅选择其中的几项来经营,既体现不出派克兰帝现代化、国际化的风格,也谈不到对市场的影响力和统御力,而数量少、品种单一,又怎么可能成为色彩斑斓的童装帝国? 所以我决定采用“哑铃式”的经营模式,将主要精力用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网络的建立上,将庞大而复杂的生产环节留给社会上的工厂去做。派克兰帝终于成功了。从1999年开始,我们一直是北京的第一名,到2000年进入到全国的前六名、前三名行列,大概2003年~2005年,一直都是全国的第一名。 赵晏彪:派克兰帝的成功是否与你在美国的经历、知识和眼界有关? 罗建凡:没错。我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使我比国内的一些企业家更早、更具体地了解了沃尔玛成功的秘密,他们的分销中心有一个非常先进的、由卫星传输的信息控制系统。沃尔玛的这一系统可以与美国国防部的信息系统相媲美。

在企业刚刚起步时,我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发挥自己具有的IT专业知识优势,开发设计了用于服装销售的信息管理软件。尽管我没有沃尔玛那种经济实力来建造耗资数亿美元的信息系统,但是我可以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数据库,做到管理体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