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文化惠民”范式



  文化民生谱华章 千年遗址换新颜

  此次文化演出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自2010年10月1日开园后首次推出的规模最大、门类最丰富的群众文化演出活动,该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文化惠民”的号召,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4月24日下午2点45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御道广场西南侧长14米、宽7米的大舞台下,早已聚满了从周围赶过来的群众。没有化妆间,演员就在舞台下化妆。已经化好装即将上台表演秦腔《夜逃》的王德昭,在做最后的彩排,一招一式分外认真。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文化惠民”范式

  从4月1日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群众文化展演就拉开了序幕。这个看似简易的舞台,近些日子却成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乃至周边区域的热门场所。“走,去大明宫看表演去!”这是居住在自强东路上的群众这些天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

  敞开的百姓舞台

  “我去年参加老年秧歌队后,每天晚上都在丹凤门前集合训练,经常在这里扭扭秧歌、唱唱小曲。”住在自强东路的李阿姨笑着说。自2010年10月1日开园以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三分之二都为免费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开阔的展示平台,吸引着周边群众来此休闲、娱乐。

  “我1966年就通过招工进入了大华纱厂,在遗址区居住了将近50年。”张惠贤老人告诉记者,直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前,遗址区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马路窄、棚户区多,没有大型超市,更没有环境这么优美的公园。”张惠贤说,自公园开园后,这里就成了她和街坊们的乐园。只要不下雨,每天早晚他们都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厂还成立了自己的秧歌锣鼓队,有20多人,我也是队员。这次我们也要登台表演,向附近居民展示咱遗址区人的风采。”

  群星秦腔艺术团的李红侠刚唱完一出,精彩的演出博得观众阵阵掌声,两位衣着时尚的小姑娘还要求跟她合影,相比于刚才台上的大气自如,下台后的她有点害羞,“我们以前是在尚武门环城公园演出的,听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里有专门的舞台提供给像我们这种民间自乐班演出,就联系了这边,今天已经是我们第二次来这里表演了。虽然离我家远点,但比起其他地方,在这个舞台上唱戏感觉就是不一样。”

  据悉,自2010年10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以来,就吸引了广大民间艺术家和公园附近的社区居民聚集于此。每天,在公园的多个角落,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化休闲活动不时上演。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公司主办,旨在响应国家“文化惠民”的号召,繁荣大明宫遗址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免费的文化圈子

  “筹划已久。”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公司公关策划部部长范静,用这样四个字来形容组织群众文化展演活动的产生过程。作为西安一处新兴的旅游景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并没有处于传统的旅游主线景区。除去西安旅游较被认同的“东西两线”旅游外,在市内的旅游景点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处于支线地位,这使公园在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产生了影响。“此次群众文化汇演是大明宫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的一个契机,也是借大明宫这一平台为群众营造文化氛围的良机,可谓一举多得。”范静说。

  实际上,要举办这一大型的群众文化展演并非易事。公园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数个月前就开始筹备,其中,储备一定的演出资源尤为重要。

  早在年初,演出部副部长苏宁就将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范围内活动的群众自发性组织的团队登记在册,为群众文化展演做前期的筹备,“我们统计了园区活动的民间团队,说明意图,他们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也不要报酬。”苏宁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同类公共场所中第一个为群众免费提供舞台的地方,舞台的提供不仅使演出地点发生变化,也使演员心理产生变化,使演出更艺术化。我们的节目单排好后,很多演员都提前通知亲戚朋友‘来大明宫看我的表演’。我们提供舞台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丰富了周围群众的文娱生活,增加公园人气。”

  在西安,沉淀的历史文化几乎随处可见,三千年的建城史和周秦汉唐十三朝古都的辉煌荣耀着这座城市的文脉,也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晚上,在南门外,市民总能听见秦腔,演员的一招一式都展示着这久远戏曲的魅力,在南门外听秦腔、唱秦腔也成为戏迷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还有在书院门买文房四宝、把玩文物等等。“这些圈子的形成影响着市民的选择,同样也不断繁荣着这些圈子,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大明宫的文化展演也要形成这样一个氛围。”范静说。

  务实的民生工程

  如果说,单纯主动提供文化演出,就跟以前演员上台表演、观众被动接受一样,这并不是本次“大明宫群众文化展演”的最终目的,充其量只能说是抛砖引玉。“文化搭台,百姓唱戏。”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出演的群众文化团队共有21家,包括长安区何家营鼓乐、户县草堂镇曲子戏等众多知名民间演艺团体。演出项目涵盖锣鼓类、社火类、曲艺类、舞龙舞狮类、合唱类、舞蹈类、全民健身类等众多门类,其中不少项目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截至目前,已经演出近50场,观看群众超过8万人。

  此外,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先后举行了风筝节、上巳女儿节、万人跳绳大赛以及摇滚音乐节等一系列活动,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提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知名度的同时,为群众和游客提供了文化大餐,丰富了生活。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文化气质和群众表演相得益彰,在群众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大明宫里有一个文化圈子,想看表演,就要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想上台展示,也要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公园管理公司公关策划部部长范静对“文化搭台、百姓唱戏”进行了解释。

  实际上,大明宫群众文化展演已逐渐从刚开始由公园管理公司提供的表演节目到吸引优秀艺人演出,再到由群众自发上台表演,观众和演员达到良性互动,同时,文化展演无形中也提升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知名度。“我们每天都能接到周围民间演出团队的电话,排好的节目单基本上都要临时加演,有的表演队伍甚至是从户县、咸阳慕名前来的。”演出部副部长苏宁说,“除了这些群众文化展演,公园里的仿唐歌舞也是常态演出,丹凤迎宾、万官来朝……在编舞和表演上均属于国内上游,欣赏完专业的演出,再来细品民间艺人表演的亲切与淳朴,这样一个浓浓的艺术氛围就会形成。”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自建成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广大民间艺术家们聚集于此,自发的组织各类文化休闲活动。同时,园区利用现有设施,积极为广大群众建立更好的交流平台,真正落实园区“文化民生”的大方针,将文化与民生紧密结合,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

  大明宫群众文化展演活动不仅是对园区近年来在“文化民生”方面工作的集中展示,也将以此作为崭新开端,用更大的力度,将遗址区的群众文化生活推向新的高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326.html

更多阅读

川菜宫保鸡丁的做法 排骨的做法大全

川菜宫保鸡丁的做法——简介到了一个陌生的馆子,人们总会从自己熟悉的菜点起,宫保鸡丁绝对榜上有名。滑嫩的鸡丁加上可口的花生,真是美味中的美味啊 。宫保是川菜非常著名的类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最讲究的问题——

声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文化惠民”范式》为网友深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