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备忘录(一):美国来到新起点?



     编者按:本期专栏,霍华德·马克斯针对结束不久的美国总统大选的数据,解读了选票背后关乎投票人口、模式和整个美国总统选举团制度方面的问题。这个18世纪设计的制度,推举出来的美国连任总统奥巴马,竟然拜一次不可抗拒但偶然的天灾所赐,那就是飓风桑迪!答案真是不可思议,但是毫无党派偏见的分析,证实这完全可能属实。

  多年来,我一直让自己的备忘录内容远离政治。但是最近,我开始讨论美国面临的问题,这就得提到政策,并进而谈到政治了。因为我发现美国最近的这次总统大选——尤其是结果——饶有趣味,所以,我毫不含糊地进入了政治领域。不过我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同样希望我的表述没有任何党派倾向。

  投出的选票

  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统计数据是下面这些:

  ●奥巴马以不到3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了罗姆尼。虽然这个结果让大部分人感到意外,但并不算过分。从总统选举的长期历史来看,这确实是一场险胜,但最近13次选举中有5次得票都很接近。

  ●4年前,奥巴马以950万张选票击败了共和党对手。2012年他获得的选票少了680万张,只以区区350万张选票获胜(这意味着罗姆尼比麦凯恩(McCain)2008年获得的选票还少80万张)。

  ●尽管美国现在的合格选民比4年前多了几百万,但今年的投票总数却少了760万。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一直问别人:“在上次投了奥巴马一票的人中,有多少人感到失望呢?”很显然,结果是“很多”(请注意,很多为奥巴马投票的人可能最后深感失望,但其程度尚不足以反对他)。尽管现状令人失望—而且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奥巴马还是获胜了。显而易见的是,很多选民觉得,他是两位都不怎么令人兴奋的候选人中较好的一位。

  选票解读

  11月9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为《美国投票数量显示了国家的变化》(U.S. Voting Numbers Show Changing Nation.),文章谈到了与投票趋势相关的多种现象。

  ●虽然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总票数相近,但选民的亚群体分野显著。罗姆尼拥有领先优势的选民群体包括:白人、男性、老年人、工人阶层和乡村及小城镇居民。相比之下,奥巴马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其他选民群体:拉美裔、非洲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女性、年轻人、受过大学教育的选民、未婚居民和城市及城郊居民。很显然,两位候选人支持者的人口特征大相径庭。

  移民是美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个重大的政治议题。美国的移民人口数量庞大,比起非移民人口来(几乎每一个“非移民”的祖先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的人),移民人口的增长也更快,针对非法移民[用今天政治正确的语汇来说,是“无合法证件”(undocumented)移民]的强硬立场,是很多支持共和党候选人选民的诉求之一。移民往往更虔诚地信仰宗教,通常而言也更保守,因此,他们本该投共和党一票的,可现在,共和党却被大批移民拒绝了。

  ●其他群体的投票模式也颇具讽刺意味:

  40岁以上的选民支持共和党,可共和党大肆强调要削减退休和医疗保健福利(尽管并没有公然要求削减目前老年居民的福利);

  40岁以下的选民则支持民主党,尽管年轻人今天要为民主党保护老年居民的福利计划付出重大代价,而且他们距离从那些福利计划中受益的时间还很遥远;

  低收入、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选民—也不太可能是在经济阶梯上爬得很高的群体—大多把选票投给民主党候选人,可他承诺,将保护富人免受税赋加重的影响;

  有大学学历的高收入白人—也是更有可能获得大笔收入的群体—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可他正在考虑对高收入群体提高税赋是否必要。

  我常常以为,人们会“为了自己的钱包投票”,会支持更可能改善自己财务状况的候选人,但2012年的结果却表明,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华尔街日报》提出了这样一个论点:“从历史来看,共和党喜欢更多地控制州政府和州立法机构的职能,他们认为,如果加强对少数族裔宣传,共和党还是有潜力的。”

  我则认为,这一沿革表明,传统的共和党候选人自然可以在传统州赢得州选举和地方选举,同时,高度保守的共和党候选人自然也可以在高度保守的州胜出。但该党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一个候选人背后组建可以获得两派支持的全国竞选总部?要想吸引政治谱系中间位置的大量独立派,就需要推出某位特定候选人,只要共和党中的两派无法在这一候选人上达成一致,共和党就依然要逆流而上。

  把所有这些因素组合到一起,你就会看到挑战和难题所在。现在的选举趋势和人口特征,似乎会让共和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缘掌权。但是,我亲眼见过很多人的政治倾向会像钟摆一样摇摆,我确信,在左右两派为争夺决定美国选举结果的中间派争夺中,我们还会更多地看到这种现象。

  是因为天气,蠢货!

  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插曲,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数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一次出口民调(Exit Poll)(一种在投票站点出口对投票者的调查)显示,41%的选民称,在对两位候选人的选择中,“飓风桑迪”(Hurricane Sandy)扮演了重要角色。26%的人说飓风桑迪是个“很重要的因素”,15%的人称这场飓风是“最重要的因素”。

  据此推测,大部分称受到飓风桑迪影响的选民都会对奥巴马的应对之策表示肯定(很难想象存在这样的逻辑:飓风桑迪会让某人投罗姆尼一票)。

  如果你相信这种出口民调的结果,那么,应对飓风桑迪的举措为其带来积极影响的投票,可能就是奥巴马2.8%优势的全部或大部分原因所在。如果飓风桑迪对15%的选民来说确实是个决定性因素,此外,如果这场飓风让其中的1/5转投奥巴马,那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飓风桑迪,罗姆尼就会取胜。选择一位任期4年的总统会受到天气这么变化无常的因素刺激,的确让我感到震惊。

  评估下总统选举团制度吧!

  就在大选圆满结束之前的几天里,民主党怎么会认为,“难分伯仲”的大字标题就是让他们担纲领导者的“委任状”呢?奥巴马在直接投票(Popular Vote)中的微小优势,在选举人投票(Electoral Vote)中是怎么转变成62%对38%的胜势的呢?答案就在于,美国“总统选举团”(Electoral College)制度的独特性。

  大选期间,我正在亚洲和中东旅行,我需要和那里的人们解释这样一个制度:2012年,有43个州(50个州的大部分)都被视为“毫无竞争力”(Uncompetitive)州,也就是说,除了几个州之外,无论(直接投票的)差额怎样,选举人投票会100%地归属赢得直接投票的人。比如,在加利福尼亚这种民主党州,投给共和党的一票是毫无意义的,而在共和党州的犹他州,投给民主党的一票也同样毫无用处。

  另一方面,由于毫无竞争力州的选举人投票无足轻重,所以,大选的结果就取决于仅有的几个所谓“摇摆”(Swing)州或“战场”(Battleground)州。事实上,很多人认为,2012年的选举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在一个州胜出,它就是俄亥俄州。

  美国的选举团制度是在18世纪设计的,该制度旨在将选择总统的工作集中到几个英明领导人手里,从而避免与分布广泛、不知情的大众艰难沟通而造成混乱。但到了21世纪,举行一场意义重大的普选障碍大都已消除,所以,是重新评估总统选举团好处—很难说它们到底是什么—与怪异结果的潜在代价之时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442.html

更多阅读

倪阳:关于何新的一幅网联引起的思考

关于何新的一幅网联引起的思考作者:倪阳(安徽滁州学院副院长,著有《哲园漫步》、《何新研究与批判》等著作。)转帖:呼呼网上有一联语评论何新(作者:龟山老农):上联:忧国近三十年,仕不在朝,隐不在野,起陆龙蛇非空相下联:声名扬百二呎,玩而问学,嘲而阅

刘伯龙:美国在澳门的博彩业投资分析

刘伯龙:美国在澳门的博彩业投资分析【程阳视点】港澳的稳定涉及“一国两制”大政的实施,长远还影响着两岸和平、祖国统一大业,所以港澳无小事儿。澳门的隐忧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澳门特有的针对内地“豪客”的经营模式,已经事实上成为诸

《世说新语》录二十一:《蔡洪赴洛》

家中读书,读而不写,犹如耕而不种。吾近期如是。《世说新语》录二十一:《蔡洪赴洛》蔡洪是现在的江苏苏州人。一开始在三国吴国做官,西晋灭掉吴国后,蔡洪来到西晋求职,做到松溪令。蔡洪刚到洛阳时,有人瞧不起他,也就是故意的难为他

声明:《投资备忘录(一):美国来到新起点?》为网友一份亲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