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河南青年戏剧节 孟京辉和2008青年戏剧节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见戏好就挑,是一种愚蠢的办法。人好,戏好不好就不重要了。”

——孟京辉

    ◎马戎戎

  1999年,《恋爱的犀牛》首演,孟京辉和廖一梅每天泡在国家话剧院狭窄的排练场,感叹着:“爱情是多么美好,可惜不堪一击。”2005年,《琥珀》在北京上演,地点是昂贵的保利剧院,无望的爱情有了幸福的结尾,小优说:“爱我吧,我怀孕了。”

  2008年,《恋爱的犀牛》再度上演,依然是小剧场,但据说却是“亚洲最大的小剧场”:36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380多个座位。最重要的是,这是孟京辉“自己的剧场”。

  剧场原本是个破败的电影院,楼下是KTV,孟京辉投入50多万元把它改造成现在的样子。装饰极简,一片漆黑,不开灯便伸手不见五指。

  自己白手起家,改造,经营剧场,而不是利用北京现有的剧场,孟京辉的解释是,他不能容忍无限期地等候被安排。

  “给剧场打电话,他们都说没地儿了。我说,你们是没地方还是不让我们去啊。”

  “我们说,那行,明年4月能定么?我现在就把钱给你。他们说,定不了。今年定不了,明年也定不了。我将没有地方来上演自己的作品,我无法面对这个事实。”

  于是,早在5年前,他就和大学同学开着车,整个北京城转,寻找合适的剧场。现在,孟京辉在这个自己的剧场里觉得很舒服:“从设计到运营都能自己决定,没人指手划脚。想挂画儿就挂,想砌墙就砌,不合适再拆了。”

  对于电影院改剧场这事儿,孟京辉非常得意:“电影院改成了剧场,难道电影不行了么?想到这个,我经常偷偷地笑。”

  漆黑的过道上悬着几盏六边形的灯,和剧场的名字“蜂巢”相呼应。

  名字是廖一梅起的。“她觉得这个词非常抽象,是一种状态,好像很平静,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酝酿着一种东西。”孟京辉说。

  说话的同时,他会细心地提醒客人:有个瓷杯是破了沿儿的,小心不要划到嘴。

  办公室里进进出出许多年轻人,他们恭敬地把文件递给他,开口必是:“孟老师”、“孟导”。

  想起廖一梅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我看着身边一个个叛逆少年变成温和的中年人,在街头大声唱歌的人现在安静地坐在桌角。”

  2008年,蜂巢剧场最大的一次活动,是从9月10日一直持续到9月28日的北京青年戏剧节,18天、12部戏,12个年轻的、几乎只有“混戏剧圈”的人才知道的导演,几乎一半人都不是戏剧专业出身。孟京辉是他们的“艺术总监”。

  2008年并不是青年戏剧节开办的第一年,北京有“大学生戏剧节”的传统,青年戏剧节曾经是“大戏节”的一个展演单元。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戏剧家协会的推动下,青年戏剧节从大戏节中独立脱离出来,成为新一批青年戏剧人呈现作品的一个舞台。2008年,孟京辉主动担任了青年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同时提供蜂巢剧场作为场地支持。

  “青戏节”不限制美学风格,也不限制主题,但12部戏却有共同的特质:粗糙但活泼,笨拙却尖锐。开幕戏《西游记》就有这样印记。依然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与传统的《西游记》并无不同,然而在导演黄盈的处理下,手影、木马、竹筐、气球,一出戏剧还原成幼年时期的“过家家”;观众和他们一起打气球、吃零食,瞬间回到童年。孙悟空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压倒五行山下的过程,平添了青年人从无拘无束到不得不进入社会秩序和主流的感伤。结尾时候,小小的孙猴子又被关进了箱子里,许多同样年轻的观众都流了泪。

  挑选这些年轻人的标准,孟京辉认为是“人好”。在他看来,是不是有纯熟的舞台导演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生活有没有自己的思考。12个导演里,有人是文学青年,拿着自己自费出版的小说在京城每一个聚会上主动推销。有人工科出身,做过记者,采访戏剧导演时屡屡把采访对象气着:你这人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们对戏剧的热情,往往是科班出身的人无法相比的。

  孟京辉说,他自己在看许多青年导演的作品的时候,是会笑的,可是他笑的时候,却发现身边的观众不笑。因为比起专业人士,普通观众不会关注舞台技巧是否纯熟,只关心他们说了什么,他们说的、思考的,是不是正是自己所想说的、所思考的。也许,这就是“人好”的真正含义。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2008年青年戏剧节这次所做的最大的实事儿,就是为每部作品提供了4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

  孟京辉喜爱过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那个诗人在22岁时就写下过这样的诗句:“这一天将会到来,他们将会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尽管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过哪个“粉丝”用廖一梅的台词作为孩子的名字。孟京辉在青年戏剧节的官方头衔是这个社会经常使用的四平八稳的“艺术总监”,但他毕竟已经拥有了一个剧场,他信誓旦旦会把这个剧场,变成北京青年先锋戏剧的基地。他说自己还是老派的理想主义者。那年窦唯纵火,他在早餐桌上看到报纸,愤怒地拍在桌上:“音乐界的人有行动么?联合签名声援了么?”

  2008版《恋爱的犀牛》演出的时候,蜂巢剧场用了半年打造高达7米的镜面墙体、悬在观众席上空的床、巨大的跑步机以及一池水景。开幕那天,林兆华来了,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孟京辉猜测,那是羡慕他如此年轻就有了一个“自己的剧场”。

  “作为一个导演,有一个剧场是个梦想。”孟京辉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5926.html

更多阅读

北京话剧之旅——圆了蜂巢剧场看孟京辉话剧的梦 孟京辉话剧

今年又去了一次北京,送儿子去新东方,然后要开一个会,在这之间有几天的空闲时间,于是天天晚上琢磨第二天的目标和路线,时间很是紧凑。1、国家大剧院听音乐9号中午到北京,10号才要去新东方报名处,于是有半天的空闲时间。这次很想去国家大剧

孟京辉的实验话剧风格 孟京辉话剧特点

摘要:孟京辉的戏剧对于现今的中国话剧界来说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也许显得怪诞,狂傲。但必须看到的是在电影、电视等媒介融入百姓生活、中国话剧处于没落的边缘时,是他的先锋剧延续着话剧在中国的生命,并且逐渐走向正轨。作为一个先锋剧导

声明:《第二届河南青年戏剧节 孟京辉和2008青年戏剧节》为网友不入我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