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意江南春:分众的蓝海》
因为“无聊”,江南春抓住了一片市场空白;也因为“无聊”,分众成功传递了对于中高端商品的媒体推广价值。 利用“无聊”的时间差,分众联播网有效锁定企业主、经理人和高级白领,充分覆盖25~50岁之间都市高学历、高收入群体。而这些群体正是社会最活跃的消费阶层,是中高档时尚商品的重要消费者。 分众广告定位的分众性令它的广告投资更精准,避免浪费在无效人群,30秒广告CPM(千人成本)仅为电视的1/10。 此外,商务人士和都市高收入时尚白领的生活习惯,决定了其与传统媒体的接触率和关注度较普通人低,而商务楼宇广告联播网则能有效覆盖上述目标受众。于是,分众无缝化传播的方式将有效锁定传统媒体很难打中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最大限度地为品牌挖掘出其可能的消费者。 最后,分众广告效果与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立体化组合通过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传播,强化了受众对品牌的认知与记忆,且其普通受众的CPM还不到电视的1/2。立体组合、有效补充,令受众对分众广告客户的产品品牌记忆深刻,也使分众广告客户的投资成本更低。 巨大的成本诱惑和效果优势很快巩固了分众传媒在“无聊经济”市场中的地位,“无聊”使分众获得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广告公司的增长形势是多么喜人,靠创意来比高已成为各公司竞争越来越频繁使用的模式。“在一次为客户做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一位风格独特的插画师,但在经过一系列的选择后,发现不一定非要在公司才能得到最佳方案,通过互动互联的外包方式可以找到更为鲜活的方案。”资深广告人吴晓波这样描述创意的经历。 相对以往,2005年的中国广告界似乎多了更多的躁动与兴奋。广告创意开始在国际大赛上获奖,零的突破让广告界着实兴奋了一把。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在上海出席“分众化电视媒体的价值与误区”高峰论坛时提出“国内广告市场出现了‘拐点’”的观点,不知是否昭示着创意广告的出现。不管怎样,真正把创意和思维突破玩得炉火纯青的,非江南春莫属。 有人说,江南春的成功得益于创意生财,更得益于这个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的年代。江南春自己有一句话:在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江南春正是通过参与“智慧的游戏”,充分激发“游戏的智慧”,靠创意生存在中国的广告传媒市场。 江南春在品尝超逸的思维带来的精神亢奋的同时,也不忘对广告利润形势严峻的现状进行理性的思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个人对广告的看法,在他的思维中,广告的大小是以广告在人的视网膜上所占的比例决定的,而不是以它绝对的体积或面积。在被问到广告什么时候最有效时,江南春很快回答了提问:“当你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广告就有效了。”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这时候广告就成为内容了。另外,他还补充道,在不可选择性下广告也最有效,比如在电视只有一个频道、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 从“把电梯门的广告海报变成电视”的突发奇想开始,到2005年6月,江南春创建的分众传媒已经覆盖了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在内的41个城市两万多栋商业楼宇,覆盖了3000多万的中高端受众。登陆纳斯达克当日,他的身价暴涨至2.7亿美元。上市归来,江南春在媒体记者的好奇追问下多次重复他自己心中的创业秘诀:第一,想象力创造利润率;第二,在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 机会转瞬即逝,今天你不抢这些时间,少工作1个小时,以后你会付出10个小时的代价去解决这件事情。在整个市场的竞争过程当中,如果你停下来就是等死。

江南春说:“每天自己内心不断发出的就是‘快跑’的声音,跑到你的竞争者消失,不用回头,你只顾往前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江南春的赚钱之道,就是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当别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传统广告业务上的时候,他拓宽了广告的载体,找到了一片新的天空—“比如中国城市的大卖场平均有72%的顾客是家庭快速消费品的主要采购者和决策者,这就是特征。现在随着商品同质化程度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认为在消费终端施加影响效果更好,美国沃尔玛与英国TESCO都验证了销售终端媒体模式的可行性。”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