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教育门户网 特色大青海 资源聚宝盆——访中共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



    □本刊记者 郝婕 张超 阳春

  特色经济长足发展

  记者:强书记您好!对于青海的特色经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青海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青海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发展经济,成效如何?

  强卫:我到青海一年多,深切感到青海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尤其以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等支柱特色资源;单晶硅、多晶硅等新型材料和藏毯、民族服饰、中藏药等特色品牌;高原特色农牧业等都具有比较优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和勤劳进取的青海人民。

  发挥青海的资源优势,发展青海的特色优势产业,是青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我们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成效显著。特色和优势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132.2亿元;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等支柱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82%,单晶硅、多晶硅等新型材料和藏毯、民族服饰、中藏药等特色轻工业方兴未艾,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品牌。高原特色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菜、油、豆、药、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5.3%。畜牧业产值占全省农牧业总产值的56%。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以来,青海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千万人次,总收入达47.4亿元。

  循环经济更上一层

  青海资源富集主要体现在,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其中54种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到目前为止,盆地累计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的64%;大型矿床72处。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15.5万亿元,占全省的90%以上。

  记者:怎样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把“聚宝盆”的宝挖掘出来呢?

  强卫:实践已经证明,加快资源开发是振兴青海的重要途径。要把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但由于人才、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制约,总体上看,青海资源开发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综合开发水平低,产业之间连接不够,产业链条短。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方向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更高层次上实施资源转换战略,以此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针对柴达木资源优势明显、组合配套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设想,国家于2005年10月正式确定柴达木地区为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同时,对西宁工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进行整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7年12月获国家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试点。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和建设,我省循环经济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记者: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定位至关重要,省里的部署情况怎样?

  强卫:高起点规划是首要任务。已编制完成《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和《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工业发展规划》,规划了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西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也正在编制之中;我们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加速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青海油田公司30万吨甲醇、青海中信国安西台吉乃尔湖钾锂硼综合开发万吨碳酸锂、青海庆华公司乌兰煤化项目一期100万吨工程等一批重点资源开发项目在柴达木相继建成生产。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单晶硅项目、亚州最大的多晶硅项目已经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科技攻关力度加大。无水氯化镁等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诞生、盐湖提锂取得重大突破、盐湖化工与石油天然气集成技术攻克、青海中信国安煅烧法碳酸锂工业性试验成功……。去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20%。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76.9%。

  记者:这应该是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聚集地和经济增长极。作为产业来讲,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一步的构想是什么呢?

  强卫:我们将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着眼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加快在促进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促进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互相转换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探索在高原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模式和途径。努力走出一条青海特色、青海品牌、青海模式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投资开发商机再现

 青海省教育门户网 特色大青海 资源聚宝盆——访中共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

  记者:西部富集的资源和未开垦的一些领域,往往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强书记能否向我们的读者透露投资青海的新商机呢?

  强卫:建设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大力推进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的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对资源类产品的精深加工,把柴达木的资源优势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交通、技术、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

  在完善政策方面。结合青海实际,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和循环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法制环境、体制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为青海的最佳投资创业基地。

  加强资源勘探工作。青海能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达17万亿之多。把加强地勘工作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加快对重要成矿带以及优势矿产资源勘探,摸清资源家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源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育。整合各种科研力量,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全国乃至世界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和产品,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试验区内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对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招商,构建起点面结合、产业集中、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循环工业园区。促进发展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产业集群。

  六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把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工业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努力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述信息表明,青海将进一步敞开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大门。

  生态环保积极进展

  记者: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日益重视,青海的生态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青海如何应对?

  强卫:国家投资75亿元建设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实施,标志着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青海不断加大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生态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年来,全省累计人工造林80万公顷,封山育林103万公顷;禁牧草场437万公顷,围栏草场173万公顷,搬迁安置牧民6800户、3.2万人。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加大对村庄环境的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实现由升转降的突破。

  记者: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青海的生态安全对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请强书记谈谈青海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路。

  强卫:青海在全国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地位。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黄河49%的水量、长江26%的水量、澜沧江16%的水量、黑河40%的水量是从青海流出去的,而且都是无污染、清洁的水质,素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和“江河源头”之称,养育了中国一半的人口。

  生态兴,则文明兴。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把青海建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态屏障,这是青海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担负的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记者:青海为实现这个目标,将着重从哪些方面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强卫: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实施生态立省战略。长期以来,青海特别是三江源地区,为了保护这三江清流,地下蕴藏的丰富矿藏不能开采,工业项目不能引进,这个地方2/3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青海人民无怨无悔地让这几许清流流出省门、流向全国,流向东南亚,滋润着中华大地,哺育了华夏文明。“保住青山绿水,就是保住未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成为青海全社会的自觉的共识。青海提出生态立省战略,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坚持在综合循环利用资源中谋求又好又快发展,在保护建设生态环境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坚持优先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探索建立建设生态文明的不同功能区分类发展模式。在三江源地区不考核GDP等经济增长指标,让这个地区的干部群众能够心无旁骛去保护生态。

  大力实施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规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取得积极的成效,年降水量2006年净增56亿立方米,2007年净增65亿立方米;黑土滩治理区多年生长的牧草覆盖率由20%提高到80%;生态移民减畜140万羊单位。实施环青海湖流域和黄河谷地、湟水流域、祁连山黑河流域、柴达木盆地等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生态恢复、生态移民、发展生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转变项目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保护生态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双赢。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在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的三江源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试验区;在资源富集的柴达木地区,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借用一句古诗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了守住三江源头这一盆清水,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衷心希望《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能发挥优势,加大对青海的宣传推介力度,使青海能够更好得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35734.html

更多阅读

GDP大扫盲- 经济指标GDP能代表什么? gdp指标

GDP大扫盲 - 经济指标GDP能代表什么 ? 1. GDP大并不代表生产力高,也不表明该国人的生活水平高。 2. 在西方人的规则下,你用它的规则来思维,只会让穷国更受害。 3. 某人在印度小镇端一天盘子,只创造1美金的GDP. 但是,其服务于当地社

湖南教育政务网 湖南职成教育信息网

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通报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 湖南教育政务网    发布时间:2013-11-07 15:27:16  点击:1,549 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通报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指出,就“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已制定具体的整改

声明:《青海省教育门户网 特色大青海 资源聚宝盆——访中共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为网友长命无绝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