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科学发展 走出国企壮大特色路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发展巡礼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总部在天津、母公司在河北涉县,下设12个子公司,分布在天津与河北。天铁集团主导产品有冷轧薄板、热轧板卷以及精轧螺纹钢筋、焦炭、煤化工产品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信誉。在2007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社会公布的企业排名中,天铁以2006年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的业绩,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排名第81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64位。2007预计粗钢产量430万吨。天铁集团连续14年被评为工商银行“AAA”信用等级企业,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天铁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天铁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在首届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中被推选为“中国十大诚信企业”,2004年《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和谐的诚信经营》获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同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实施三大工程调整产品结构

  “十五”期间,为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彻底改变小型分散、工艺布置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天铁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进行二次创业,建设板材基地。2005年5月23日,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了天铁板材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864453万元,包括热轧板和冷轧板两部分,在河北省涉县建设热轧板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冷轧板工程。2007年5月18日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了天铁铁前系统改造项目。冷轧薄板工程、热轧板卷和铁前系统改造两项工程列入天津市20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板材基地建成投产后,将大大促进天铁的结构调整。

  天铁板材基地建设,热轧是基础,冷轧是重点,铁前系统是保证。热轧板工程位于天铁厂区北侧,占地1200多亩,设计规模为年产380万吨热轧板卷。产品厚度1.2-16mm,最大宽度达到1600mm。主要装备包括:一座1300吨混铁炉,两座180吨复吹转炉,两台1650mm双流板坯连铸机,三座步进式加热炉,一套1750mm热连轧机组,以及两台23500m3/h制氧机、一座15万m3转炉煤气柜、两座110kv变电站等与之配套的公辅设施。在工艺技术和设备选型方面,立足先进、成熟、可靠、实用的原则,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及控制系统采用了国外引进、国内技术总负责的“点菜式”模式,引进了副枪自动控制和顶底复吹、铁水预处理、钢包炉精炼、RH真空精炼、干法除尘、连铸液压震动、在线自动调宽等多项世界一流技术。

  2005年8月5日,热轧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工程建设中,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举全公司之力快速推进工程进度。经过21个月的艰苦奋战,2007年4月22日,热轧板工程第一座转炉、第一套连铸机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目前,炼钢、连铸系统生产正常,产量逐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产品尽产尽销。2008年热轧轧钢系统全面达产后,将达到年产380万吨热轧板卷,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冷轧板工程位于天津空港加工区,占地约1500亩,设计规模为年产150万吨冷轧板、60万吨镀锌板、30万吨彩涂板,产品定位在汽车板、家电板、建筑用板。其中,一期工程主要建设一套年产150万吨酸洗冷轧联合机组、一套年产30万吨连续热镀锌机组及配套公辅设施。在工艺技术和设备选型方面,关键设备与核心部位引进了德国西马克、西门子,意大利达涅利、米诺,法国塞拉斯,英国沙克拉德,奥地利安德鲁兹、艾伯纳等世界一流技术,引进设备4100吨。

  天铁人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全力推进。2006年5月29日开工打桩,2006年10月28日开始钢结构安装。2007年10月28日最后一根钢结构梁吊装完毕,冷轧薄板工程生产线钢结构全线贯通,确保2008年6月正式投产。同时,积极谋划产业链的延伸,向高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把冷轧板工程打造成具有鲜明滨海新区特征的、有优势、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铁前系统改造项目是充分发挥热轧工程规模效益、品种结构效益的基础和保证,是板材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占地1100亩,项目主要包括建设一座容积为2500立方米高炉以及烧结机、综合原料场、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水处理、除尘、总图运输等公司辅助设施。工程总投资40个亿左右。现在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到2008年底铁前系统改造项目完工,铁前系统生产能力成倍增长,工艺水平得到大大提升,而且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加大设备改造力度提升装备水平

  “十五”以来、天铁集团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走出了一条渐进式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之路。

  设备更新改造,立足先进适用。天铁紧紧抓住技术进步这个关键环节,不断采用先进适用工艺和设备,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在设备更新改造中,他们始终坚持“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原则,注重企业的投资效益。“十五”以来,先后对主体设备进行改造,使整体设备装备水平和控制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先后完成了炼铁、炼钢到轧制型材、板材及全连轧棒材生产线的建设,不仅实现了由钢到材的转变,而且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不断增强。2007年是天铁二次创业的关键年,为进一步满足高炉喷煤的需求,对4#制粉除尘进行改造,把4#制粉由原来的除尘面积1000m2改为2000m2。改造后,500个布袋原来使用半年,现在可使用二年,同时减少了停产检修。不仅满足了高炉喷煤的需要,而且环保达标排放。对焦化厂一号风机改造,投用后,不仅可使脱硫脱氰正常运行,生产生活用气得到净化,大大减少因煤气不净造成的生产故障,而且脱硫脱氰生产出了硫磺副产品。

  设备更新改造,渐进持续进行。天铁的做法是:结合设备大、中修进行更新改造,推行“大修大改、小修小改、逢修必改、改中完善、改中提高”的特色模式。近几年来,炼钢厂2#连铸机采用新式拉矫机和电控系统,使设备事故率大为下降。炼铁厂沟下双层双面振动筛的改造;2#高炉喷涂技术的引进和应用、2007年在2#高炉检修的过程中更换了气密箱、放散阀等炉顶设备,炉皮加固焊接,炉喉喷涂修复,使高炉稳产顺产;实施热风炉烟气余热回收等工程,都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焦化厂对两台单转子反击式粉碎机更新为单转子可逆锤式粉碎机,提高了炼焦煤的粉碎细度。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促进了天铁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007年为了满足热轧生产的需要,投入鱼雷罐运输铁水设施,为热轧顺产达产创造了条件。另外,3#、4#TRT发电改造已于2007年12月投产发电,将把3#、4#高炉煤气的压力转化为电能。按照国家铁路局的要求,进行1#翻车机标准改造,保证了天铁原料的进给顺畅。

  设备更新改造,管理相辅相成。在设备动态管理方面,实行日常点检为重点,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人员检测诊断相结合的全员、全过程设备管理模式。设备经济运行管理方面,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与设备维修相结合,开展备件的修复工作,延长备件使用寿命;严格控制修理费用,开展技术协作,提高自营能力,减少外委工程。广泛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设备管理,1#、2#、3#、4#高炉的上料系统、炉前热风炉、喷煤等均更换成新的微机控制,实现了流程自动控制,同时对直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由DDC完成实现直接数字控制。炼钢系统的转炉、连铸机等均采用S5-135V和VXL计算机。132平米烧结机采用PC584和YEW-PACK计算机控制。焦化厂运用计算机控制,实现上料自动称量,达到配煤自动化,并完成了4座焦炉微机监控,装煤车电子秤控制。运输部在运输编组作业平面微机控制的基础上,完成了在10号区FS-2000微机联锁,提升了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根据设备实际情况,截止2007年,天铁更新改造的设备项目达88项,设备大中修项目270项,为节能降耗,确保生产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证。

  成功的设备改造,提升了天铁的装备水平,为此,天铁先后荣获了“天津市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第五届、第七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

  创新管理思路挖掘内部潜力

  在管理上按照“学先进,找差距,抓管理,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学人之优,博采众长,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创新国企管理模式。按照“向管理要效益”的思路,时刻注重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管理与改革相结合,形成了“二、三、四、五”的特色管理模式。“二”是公司以决策和监督管理为主,二级单位以执行管理为主;“三”是三个监督,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四”是四个一体化,产品销售实行运销一体化,原燃料采购实行产供一体化,化产品实行产销一体化,设备物资实行采购供应一体化;“五”是五个统一管理:加大对土建工程、修理项目汽车运输、加工业务、电器类制作及计算机采购维修的统一管理。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科学发展 走出国企壮大特色路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发展巡礼
  创新成本控制机制。继续坚持价格听证、经济活动分析等制度,把降低采购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作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开展全员全方位挖潜攻关活动。加强即期成本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规范项目管理,建立投资收益综合评价机制。扩大功能计价和零库存采购,降低设备材料采购费用。

  加强资源战略研究。做到早谋划、早动手,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资源供应。加强经营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全面分析市场变化,形成采购、生产、销售三位一体、整体联动的运行机制。

  本着简明管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天铁建立健全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按照“三个体系”的要求,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分层次管理,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将所有人员纳入目标管理,将所有管理纳入执行责任,将所有奖惩纳入考核监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人人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

  规范母子公司管理。按照《公司法》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控能力。发挥资金结算中心作用,加强子公司投资收益管理。各子公司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拓市场,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以规范化的运作,成为天铁利润中心。

  随着热轧产量的不断提高,铁、钢、材不配套尤为突出,铁水严重不足,铁前系统改造工程还未完成,增铁保钢成为天铁谋取发展的关键,如何缓解铁水紧张这一“瓶颈”,面对巨大的压力,天铁人变压力为动力,创新工作,抓住铁水平衡这个关键,突出以效定产,在生产组织、运输平衡、能源介质、原料供应等各个环节,增强调度平衡的时效性,让有限的铁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销售工作把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作为重要环节,以市场开拓引领研发生产,以生产研发促进市场营销,着力在提高营销决策的及时性、前瞻性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精心拓展板卷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着手冷轧产品的市场调研,借助滨海新区世界知名企业、研发中心、优秀人才聚集的新优势,近距离与国际对接,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

  天铁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思想,大力实施循环经济,通过加强能源管理,调整生产工艺结构、用能结构,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主要能源消耗指标逐年下降,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吨钢综合能耗由2001年877公斤标准煤降到2007年的739公斤标准煤,各主体工序能耗也大幅度降低,其中炼钢工序能耗由2001年35公斤标准煤降到2007年的10公斤标准煤,炼铁工序能耗由2001年495公斤标准煤降到2007年的443公斤标准煤,烧结工序能耗由2001年85公斤标准煤降到2006年的59公斤标准煤,焦化工序能耗由2001年129公斤标准煤降到2007年的123公斤标准煤。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高炉煤气放散率从1.1%降到目前的0.4%,焦炉煤气保持零放散,转炉煤气回收达到87m3/t钢的水平,吨钢综合耗新水从8.72m3降到6.5m3以下,自备电站发电量由2001年2.77亿kwh提高到2007年的4亿kwh。钢铁行业是以能源消耗为主的产业,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资源、能源和环保对钢铁行业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十五”以来,天铁找准节能减排的突破口,首先紧紧抓住主体工序,坚持系统节能,使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牢固树立工序节能意识,实现上下工序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衔接。二是加大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力度。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主要是各种煤气,为充分利用二次能源,通过改造,将高炉煤气用于自发电,年发电量达到4亿千瓦时,高炉煤气放散率0.5%以下,焦炉煤气无放散,实施转炉煤气回收工程,将转炉煤气用于轧钢加热炉,吨钢回收转炉煤气82m3。2005年完成钢泥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回收利用钢泥15万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双丰收。三是结合天铁实际,开发和引进先进节能技术,探索科技节能之路。自主开发并不断完善的高炉富氧喷煤技术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对全国中型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中型高炉喷煤技术”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目前,天铁的高炉焦比、煤比、风温三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06年全年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先后实施了5#高炉TRT、热风炉烟气余热回收、烧结环冷余热回收、热力锅炉尾气余热利用等节能项目,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多年来,天铁用创新的思路抓技改,不断加大管理力度,用改革的思路抓管理,使企业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工作。新产品开发方面利用现有普钢生产装备,由生产普钢向生产优质特钢转变,丰富品种结构,逐步形成以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和合金结构钢为主,以耐候钢等钢种为特色的系列钢产品。自主开发了活性石灰气烧矩形竖窑新技术和小粒级石灰煅烧技术,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冶金行业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研究”和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冶金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及相关产业化”的开发,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天铁信息化建设在全国信息化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7位。“高炉布料器的水冷水封方法和设备”、“多环布料溜槽及其布料控制方法”两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煤粉快速、浓相、多向输送装置”等69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凝心聚力构建和谐天铁

  天铁母公司因地处深山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历年来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特殊责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完善各种社会职能和社区建设,把强大的凝聚力变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天铁,形成了“发展经济、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把“人才”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天铁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主动适应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的客观要求。围绕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三支队伍建设,构建三条通道,搭建三个平台。落实大学生员工工作责任制,真正把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用发展的观念看待、认识、关注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需求,以更多的关爱,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用事业、待遇、感情,创造成长成才、拴心留人的环境。同时,抓住热轧工程全面投产,冷轧工程快速推进,铁前系统改造工程全面建设给天铁减少岗位冗员、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供的有利时机,重新调整组织结构和岗位定员,重新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布局,更加激发了员工“当知识工人、在岗位干事”的内在动力和激情活力,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把深化改革作为构建和谐天铁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薪酬分配体系,既坚持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又让广大职工了解、理解企业发展形势,真正认识到提高收入水平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富裕的生活靠大家的双手去创造。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岗位竞聘,配置好现有人力资源。通过技术进步、组织结构优化和岗位整合,减少用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

  把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作为构建和谐天铁的基本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充分展示天铁文化和现代化气息,形成宜居的、具有明显吸引力的生活环境。按照借助社会力量、企业政策引导、职工自愿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住房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发挥退休职工党委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天铁。

  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天铁的政治保障。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项目的效能监察,确保工程优质、干部廉洁。制定并公布《天铁集团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十项规定》,公司领导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引导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发展天铁企业文化。

  工作靠抓,事业靠干。一切落后都源于守旧,一切进步都始于创新。天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永恒的任务,以强烈的求新、求变、谋发展的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干出一流水平。按照天津市委“着力发展一批优势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的要求,做到高起步高定位,在“十一五”末,实现年产800万吨铁、800万吨钢、800万吨材的宏伟发展目标,再造全新天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3321.html

更多阅读

完美解码扩展模式设置 解码中国密码 走出真正的中国模式

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我们照搬苏联,80年代我们学习新加坡,90年代我们羡慕阿根廷,本世纪前十年我们又模仿美国。反思中国与世界的成败格局,通过认识世界和中国大形势来探索中国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自2010年年初起,《中国大形势》部

马蔚华:重庆一定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路

重庆要走特色路   马蔚华认为,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一定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子才行。   马蔚华称,一个地区要成为金融中心,首先要有很多金融机构入驻,此次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城商行发展论坛,在100多家参会银行中,有很多银行

声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科学发展 走出国企壮大特色路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发展巡礼》为网友凉城孤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