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升级:做产业链合作者



     “新用工荒”以及难以消化的用工成本压力让原本聚集在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选择出走,但效果不甚理想。

  上下游产业链以及综合配套不足让工厂转移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一位印度电子消费品大买家表示,“如果一批货在深圳工厂下订单,15天之后就能拿到货,但是如果放在印度生产,那么可能要等上一两个月,因为印度工厂的很多零部件要从中国采购。”而除了国家基础设施差外,停电在印度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之前曾有中国工厂有意向与印度企业合资在印度办厂,但最终都没有成行,因为当地上下游产业链缺失、基础设施等综合配套差,而且印度工人操作不熟练,所以即使印度人工便宜,但是产品整体成本并不比中国低。”

  但是在中国的劳工等各方面成本上涨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转移也只是权宜之计,中国制造将走向哪里?

  事实上,劳动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让中国制造离低成本时代越来越远,又碰上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导致订单价格难以提升,中国工厂必须重新定位以谋求新出路,实现就地转型升级。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珠三角倒闭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做产业链上没有技术含量、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中间环节,这些环节的附加值低,而且最先向外转移,目前正在被越南、柬埔寨等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取代。因此中国制造要给自己重新定位,不做全球产业链上单纯的制造者,而是合作者或者配套者,如富士康那样的整合代工商。

  有产业研究人士表示,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研究一下微笑曲线,它告诉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包括上游的研发、设计以及下游的产品推广、渠道控制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与周边的企业互相合作,甚至调配全球的资源。因此,中国制造企业的老板或许要转变思路,走出制造体系的局限,在全球产业链上重新定位自己。

 中国制造升级:做产业链合作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383.html

更多阅读

创新之路:中国制造升级成中国创造

     如何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这成为企业实现创新、转型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0年,汤姆逊、LG、索尼等ATSC专利所有者提出,中国彩电企业要向他们缴纳每台41美元的技术专利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CRT彩电,平均每台利润才只

制造业用工荒 “新用工荒”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中国制造在世界拥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并且会持续存在。——这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武常岐教授的论断,他经常在课上讲,中国制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革了机器的命”,代表企业就是当年的比亚迪,因为民企资金问题,买不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略与路径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 “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升级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资本迅速向国内转移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

天翔环境产业升级基金 中国制造产业升级是一个假问题

掌握消费者,才能掌握商业力量对于“中国制造”如何走出困境,一些专家和学者宣扬的解决方案是产业升级。他们所指的无非是提高研发水平(技术+设计)和打造品牌。不客气地说,我认为这个答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个词说就是“外行”。“中

声明:《中国制造升级:做产业链合作者》为网友九句情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