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摩投资 徐胜治 估值体系的混乱需要宏观指引 市场短期舆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边倒地呼吁“救市”,其实救市与否在目前行情下应是一个态度问题,在市场自身运行出现激烈波动时需要管理层出面干预,而不是保持沉默。那么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干预呢? A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从实体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出发,倾向于高估值合理化,无论涨到什么点位都在鼓吹更高,当出现深幅调整之后,始终强调下跌已经到达价值投资区域。另一种观点则是从国际主流市场的比较出发,一直认为A股市场的估值明显不合理,无论在什么点位泡沫都始终存在,哪怕已经从最高点下跌一半,仍然认为估值过高,需要继续调整。 这种分歧在短期内无法弥合,而实际上A股市场之外也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可参照体系。A股市场的大起大落,实际上体现的就是这种估值体系的混乱,这就需要宏观市场的管理者根据实体经济的现实情况,给出一个宏观指引的方向,说穿了也就是心里有数。也许不需要直接插手干预市场走势,但要在每一个运行阶段的估值标准上给予宏观指导,态度上要表达合理的倾向,从而保护市场稳定合理的长期运行。 目前在3000点上方指数具备了暂时企稳的条件,但是市场还未建立起一个新的估值标准,也就是说企稳之后该怎么办仍然是一片迷茫。个人认为目前是一个契机,指标股带领指数的反弹,与其说是人心思涨不如说是人心思定。虽然目前的反弹股只集中在指标类权重股,但是市场是有传导效应的,当指数稳定之后,个股的惯性下跌空间便不会很大。 个人认为,二季度行情应该是企稳反弹之后的震荡箱体运行,市场在3000点上方短线企稳,合理的估值运行区域应在3500点到4500点之间,重复大起大落的行情对市场的长远发展并非有利。当然,它还需要一些外部因素的出现才能得以实现。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