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到最后可以安然无恙 中国制造谁无恙



   叶丽雅 何清

  最近出台的出口退税调整,“残酷而高效”地加快了中国制造向“复合优势”发展的步伐。

  6月30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各类卡车蜿蜒着排起了长龙,绵延数公里,一直延伸到航津路、浦东北路、港城路等外围道路,场面蔚为壮观。

  企业们都希望在7月1日出口退税调整政策正式生效前多完成一些出口订单,保税区外货柜车排起了长龙

  “不到10公里的路我走了近9个小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送关验货回家呢?”司机小赵一脸无奈。骄阳似火,司机们凑在阴凉下一边擦汗驱赶蚊子,一边闲聊。

  自出台《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以来,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加紧生产,希望抢在7月1日前多完成一些出口订单,因此6月26日起,外高桥保税区外的车龙就一直不断。

  相比小赵等司机们的苦恼,很多外贸企业老板的忧虑就更大了。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广东等沿海省份,依靠代工、贴牌等模式维持运营的企业有很多。长期以来它们的竞争法宝一是国内廉价劳动力,二是出口退税政策。凭借这些,中国内地的制造企业迅速以低廉价格取代了中国台湾和日、韩企业,成为欧美市场的主要供货商,但是它们很多只是赚取5%左右的毛利。

  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使得有些中、小企业很“受伤”,继续以原有模式运营,不但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损。

  但相反的是,对于那些处在行业领跑位置的中国制造企业,出口退税率下调却成为了一个“产业大扫除”的机会。在这些企业看来,这恰恰是对自己多年努力寻找竞争力升级的一种奖赏。

  布局海外销售网络

  7月初,尽管出口退税调整已经开始实施,但是低压电气巨头——正泰的出口产品车间内依然是一番一如往日的忙碌场景:能容纳数千人的厂房里,每位工人低头忙碌着自己的工作。

  南存辉和他的“洋推销”。拓展自主海外营销渠道让正泰集团在商业环境变化时可以相对从

  容地应对

  自5月以来,正泰的海外订单又增加了不少,过去10天已经出口20多个集装箱200多万美元的产品。从订单趋势看,以后每月都会有600万~700万美元的产品要出口。

  传统的出口贸易大都是本土的外贸商和海外客户联系,争取订单,然后再下单给企业。各家工厂只要按时把订单产品生产出来,其余的外贸商都能帮你搞定,这种模式曾经非常受欢迎。但这样做的一个很大缺陷是,客户不在自己手里,对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做品牌,提升品牌、服务等附加商业价值的企业而言,没有客户,一切都无从谈起。

 谁到最后可以安然无恙 中国制造谁无恙
  最初,正泰就是通过外贸商来做出口的。然而,一方面OEM的单子过多,几十个品牌的加工业务让生产管理显得异常零乱,而海外的产品又因为售后服务难做而声誉平平。

  大约4年前,正泰摒弃了原来依靠贸易商出口的出口策略,重新构建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在全球主要国家都投资了自己的办事处和分公司,并从集团派驻员工、招募当地人一起经营管理,发展当地代理商,做营销和售后服务管理。

  “其实,像我们正泰,有时候甚至是渴望调税的。”正泰集团国际贸易部总经理张寅半开玩笑地说道,正泰的定价体系早已不是成本加合理利润的生产企业盈利模式,“除去原材料、加工费、税收和一定的管理费用构成的成本外,我们的价格里还有品牌、渠道的附加价值,我们在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及客户忠诚度方面也花了很多的心思。”

  去年,已经有部分低压电气和输配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从原来的13%降低到现在的9%,好在被调整部分在正泰约6000多万美元的外贸出口额中仅占10%左右。而且这4%的降幅虽然让人痛苦,但却也不致命,而对柳市某些通过价格竞争获得订单的企业而言,这个损失就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把服务深入当地,推广正泰品牌,这些都远比眼下的利润损失和挤兑竞争对手更为重要。”张寅说道。而他也承认,如果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正泰的话说得也不会这么轻松。

  5月底,正泰在温州和上海两地举行为期5天的第二届国际营销大会。一时间,正泰工业园内汇集了来自美国、德国、巴西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92名不同肤色的经销商代表。在大会上,正泰董事长南存辉把这些“洋推销”称之为正泰的合作伙伴,跟他们一一握手,并评选了“2006年度最佳合作伙伴”等10多项大奖。

  而大奖背后,正泰给这些业绩良好的经销商做了很仔细的信用评估,把一些客户原来只有60天的账期延长到120天,甚至180天,原来5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额度甚至有被提高到100万美元的。多出来的额度和账期基本上能够在当地建立一个相当于两个月库存的仓储物流体系,以便终端客户上门订货的时候,能够在一周内收到产品。而之前,中国货超级廉价的背后,是非常少量库存,如果订单超过库存再安排生产,加上订仓、运输、清关,整个流程往往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一周内交货的承诺,再加上我们的本地售后服务,经销商就可以轻易提价。”张寅得意地表示,“我们的均价已经比柳市同行高出20%~30%了。在某些地方,我们和海外竞争对手施耐德的价格甚至只相差10%。而以后,整体价差会越来越小。”这种涨价的能力,让正泰有信心认为,即使国家最终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损失也已经降低到最小。

  不仅仅是正泰这类以内贸起家的企业在努力拓展自己的海外营销渠道,许多本身就是出口起家的企业,更是把建立完善自主的海外销售服务渠道列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位于浙江台州的宝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更长的海外渠道拓展历史。

  中国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它们需要构筑自己的“复合优势”

  宝石控股出口各种型号的家用、工业用缝纫机,产品70%出口海外,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做出口,是台州当地缝纫机企业的三强之一,而有数据显示,全球70%的缝纫机出自中国,而中国近50%的产量来自这个江南小城。以出口起家的宝石控股90年代末就开始铺设自己的海外渠道,眼下有40%的海外产品是通过设立在当地的办事处销售出去的,通过当地的代理商只有20%,还有10%是直接销售到工厂等终端,通过自主销售以及直销,产生的利润都非常可观,直销利润率甚至能够达到25%~30%,因此,相比而言,4%的税率下调基本上就算不上什么。

  “更何况,我们产品中需要调税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我们这次却趁机调整了全部系列的产品定价。”掌控了定价权的宝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张仁连的语气中略微透着些得意。在去年4500万美元的出口额中,拨出了近200万元做售后服务以及在当地培训安装、维修人员,这些成本支出在一些依靠退税获利的小企业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些投入却正是他们今天全线提价的底气所在。

  投资大后方

  光有一个良好的海外营销网络其实还不足以应对“中国制造”优势的减弱。过去,中国出口一直以低端产品为主,低端产品在整个产品系列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利润也就越薄,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利用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本,努力储备技术实力,积极研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宝石控股生产成套的工业缝纫机,虽然目前其产品系列中60%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普通机型,但他们每年700万元的研发投入中却有70%投入高端机型的研发,950多名员工中,研发、技术人员占到了24%,而这些研发人员甚至跑去海外市场,跟客户直接沟通,针对客户特性来改进机型、研发新机型。去年宝石还和日本公司以7:3的比例一起投资成立了专业生产整烫设备的公司,全部产品销售高端服装工厂,并开始生产家用和工业用绣花机。

  “更广泛的生产线、更高端的产品无疑是降低政策对出口产品利润影响的关键。”张仁连表示,在宝石控股的规划中,未来几年内,其产品结构将变成60%的高端产品加上40%的基础产品。

  另外一家在产业升级上有大举投入的是瑞立集团。瑞立是温州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其产品包括汽车仪表、ABS等100多项产品,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汽车气制动类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在国内,2006年,瑞立营业额10.6亿元,其中出口占了40%左右,且呈100%增长势态。

  2006年底,刚刚从纳斯达克二板市场上升到主板市场不过半年时间的瑞立从资本市场融资3107万美元,用来建设位于瑞安经济开发区的瑞立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在这块占地361亩的出口基地里,瑞立计划投入6亿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和设备投入,其中大约一半将投入高端产品制造设备的采购。

  “这不是一个地产项目,但这361亩地也并不是给我们瑞立一家企业的,而是希望通过并购、资本融入,构建业内联合体。”瑞立董事长张晓平如此规划他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他希望凭借基地的聚合效应把自己打造成中国汽配行业的第一品牌。

  目前有大约5家企业正在和瑞立谈相关的技术和资本合作。当然,按照张晓平最初的规划,他们希望能够有50家,甚至更多,所有为瑞立做配套或者OEM的企业最好都能够聚集到瑞立的出口基地中,由张晓平亲自监督他们的生产和质量,形成一个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另外,一直习惯于把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型企业,也在努力寻找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基地,这是投资后方的另外一个方向。

  正泰已经准备好在中东和南美建立区域工厂,同时在考察非洲等地的市场投资状况。但其实南存辉和张寅等人都熟知,劳动力低廉的同时也存在着其他风险,如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甚至一些潜在的政策变化风险。但从长远看,这些区域工厂能够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而且也能够培养当地生产力量,最终降低风险。

  融入国际供应链

  上海巨卡塑料托盘有限公司(简称巨卡)是国内最大的塑料托盘生产企业之一,年销售额上亿元,主要客户包括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福特汽车等国际行业巨头。

  巨卡的外贸部经理潘仑从来都是公司最忙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外客户的订货电话仍是不断,然而现在,很多订单他已经不敢接了。

  据他介绍,公司从前一直依靠外贸公司进行进出口业务,6月初,当听说出口退税率将要下调,巨卡就立即抢工期,努力安排出口订单,直到6月30日下午6点以后,公司的东风货柜车还在向外高桥保税区送货,为的就是赶上出口退税的末班车。

  作为物流器械产品之一,塑料托盘主要用于货物包装,由于塑料易于回收,而且节省木材,符合环保理念,因此在发达国家它取代木制托盘成为工业用托盘已经有很长历史了,2003年后国内企业开始逐渐使用塑料托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巨卡的创业者看准塑料托盘在中国必将有广阔的市场,投资上马了巨卡。起初只有福特等公司向巨卡发出订单,以满足其全球各个生产基地的需要,后来,很多国内企业也纷纷与巨卡建立合作关系。正是由于市场行情的升温,2003年起在山东、江浙等地上马了很多塑料托盘企业,然而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这些新上马企业还未品尝到火爆市场带来的丰厚利润,即陷入微利竞争的窘境中。

  国际油价的飙升带动了乙烯、聚乙烯、PX等化工原料的价格,作为石化下游产品的塑料托盘业难免成为被殃及的池鱼。“塑料托盘售价200元/只,低油价时其成本只有80元/只;可是油价已经涨了几倍,现在仅原料成本就达到160元/只,加上人工、设备折旧等,企业基本没有利润,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停产关门。”潘仑说。

  剩下的企业借助出口退税的最后利润空间,继续开足马力积极拼抢国际市场。然而随着退税率下调,“很多同行已经打算放弃国际市场,甚至关门歇业了。”潘仑有些无奈,“企业毛利已经十分微薄,仅仅维持在5%左右,退税率下调6%后,出口即意味着亏损。”

  上海集中了派瑞特、物豪等塑料托盘行业的龙头企业,它们几家年销售额都上亿元,按理说现在是兼并整合的最佳时机,但谁也不敢动手。因为注塑机等主要设备投资都在上百万元,现在利润率如此低,兼并企业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

  据潘仑介绍,为了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产生的影响,除了在产品制作工艺上下工夫,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减少原料使用之外,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物流公司的合作,以求更深入地嵌入其全球供应链,以求挖掘更高附加值。

  “两年前,我们就开始谋求和那些大型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它们除了拥有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外,还拥有自己的物流器械生产、研发机构。我们与其中一家巨头已经商定共同出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各自客户的需求;另外通过与对方的进一步合作,我们期望从其供应体系中挖掘更大的产品附加值,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潘仑说。

  巨卡能否顺利融入国际物流公司全球供应链,摆脱现有的利润危机尚不得而知。但是巨卡有一点是知道的——身边那些生存在成本线上下的弱小企业,由于一直没有“对未来投资”,现在甚至连转型的机会都没有了。■

  鞭打慢牛

  出口退税只是政府给的红包,税率下调是必然的。

  叶丽雅/文

  6月1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决定从7月1日起,中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进一步降低,并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从实施力度而言,此次调整涉及面之广,时间之急迫确实让很多中国出口企业感到措手不及。

  出口退税率调整这一鞭子,抽疼的是那些在打造竞争力上偷懒的企业

  然而,对于整个中国出口业务占有重要比例的浙江、江苏等地的优势制造企业,这次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并不是最糟糕的,新劳动法的实施、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还有出口国时不时的反倾销都在伤害出口商们的利润,为求生存,一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浪费,提升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运动早就已经在各自企业展开。

  而对于那些“竞争力增强运动”中跑得早、跑得快的企业,这次调整其实并不是很疼,但对那些跑得慢甚至原地踏步的企业,这次调整自然就成了着实抽在身上的又一下皮鞭。

  此次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其实更像是整个产业提升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因为几乎所有中国制造企业都知道这是预料中的事。“出口退税只是政府给的红包,指望意外之财生存是危险的,从长远看,出口退税的税率必然下调,甚至可能迅速地降为零,把退税列入利润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有企业界人士如此认为。

  在很多制造企业的工作日程里,早已规划好了更为长远的海外投资和产业升级规划,因为他们知道,后者才是保证自己在海外市场利益的“正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47002.html

更多阅读

重塑中国对外话语体系 从M2B到M2C,重塑中国制造

     在“无商务不电子”的今天,互联网的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制造型企业带来很多异军突起的机会。时下,有个时髦的观点认为,利用电子商务转型,M2C(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是制造型企业未来的方向,对此我很赞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电商抢“鲜”,如何笑到最后?

     电商大战持续升级,在拼价时代,牺牲利润而博取消费者一笑似乎也成了行业惯例,各大购物平台所售商品毛利率一降再降。为了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京东卖起了“西红柿”,亚马逊兜售起了大闸蟹,淘宝也团购起了猪肉,各电商平台纷纷大肆拓

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电商争霸,谁是最后的赢家?

     互联网起家电商:看谁坚持到最后  从互联网起家做电子商务的公司有三类典型代表。第一类从专业到全面。即通过互联网销售形成自己稳定客户群和品牌之后,从垂直领域杀入全品类。比较早的如当当、joyo从卖书起家,近期则以京东

cs1.6杀死机器人 机器人会杀死中国制造?

     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家服装技术公司即将推出“机器人裁缝”。  据称这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技术革新,能彻底改变“美国制造”的命运——它的成本更低,从而可以打败“中国制造”。美国由此可以扭转每年用1000亿美元逆差从中国、

声明:《谁到最后可以安然无恙 中国制造谁无恙》为网友明日輝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