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求职赢家的秘诀》
对于初进职场的大学生等求职者来说,真正接触市场以后,大家才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优势"和条件不一定适合市场。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也会差距很大。自己看自己和用人单位看自己永远是两种结果。怎么办?这就要学会随行就市,只能让自己去适应市场和适应用人单位。人员招聘是极其个性化的选择,一万家企业可能有一万个标准。你到底适合哪一家?这里的所谓适合,就是指要从用人单位的标准、需求和大学生自己的条件与求职"定位"上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能相融就是适合。

大学生在刚进职场时,有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求职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求职,谁没尝过苦涩?人人都是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习惯到习惯的,在这个过程中,碰壁反而让你更看清自己。明白"此路不通,得改走一条",从而让自己进入调整期,通过与市场的几度磨合,你才会发现适合你的单位一直都存在,只是之前你没有找到它。 对号才能入座 一转眼半个多月过去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工作没找到,费用却一天天在增加。六月的广东,酷暑逼人,一天光买矿泉水就要花去10多元,开支不少。身上所剩的钱也不多了,已进入决战时刻。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我开始降格以求。不能再死盯着知名企业、大企业的总经理助理、秘书之类的职位了,高不成得先低就。对文员、仓库保管员、甚至营业员这些我原先根本不考虑的职位也关注起来,我必须得尽快先敲定一家单位。如果空手而归,这次南下算白跑了。耗时、耗力、耗钱,一切都白费了,而且即使下次再重新来过,谁能保证就会成功呢?所以目标和自我定位一定得调整! 也许是上苍有眼,也许是我的执著有效,一天下午,当我在人才市场接受一家公司问询时,对方又提到文凭的重点非重点问题,情急之下我对招聘人员大声说出:"我没有北大的文凭,但我可能有北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