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令所有竞争对手感到意外的还有,汉斯啤酒复出市场的第一仗竟是从中档啤酒开始的,而不是走促销低价啤酒的路线。1997年初,针对当时西安市场产品档次普遍偏低、中档啤酒质量和包装普遍较差的状况,我决定将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金汉斯"啤酒在消费旺季到来之前迅速推向市场。

1997年1月28日,古城西安上空出现了20架巨大的动力伞,伞上赫然印着"金质汉斯"几个大字,景象蔚为壮观。蓄势而发的金汉斯进攻战在我的指挥下打响了。 1997年3月,我们在西安市钟楼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市消费者做出包括产品质量、本市订货、售后服务、接受监督、专线咨询在内的"五项承诺",为消费者提供全程服务。《陕西日报》、《华商报》、《市场公报》、《三秦都市报》等各大报纸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从1997年3月1日起,青啤西安公司开始在《西安晚报》上开展为期一年的"金汉斯"杯新闻标题大赛。 工夫不负有心人,"黄金品质,澳麦特制"的金汉斯以适中的价位和国家级质量认证的含金量一炮打响,像一把利刃将密不透风的西安啤酒市场猛地撕开一道口子,一举攻占该市中档啤酒40%以上的市场份额。 1997年4月24日,《中国质量报》发布全国28个协作城市质量监督互认公告,根据《协作城市产品质量互认办法》规定,青啤西安公司生产的汉斯啤酒在广州、珠海、沈阳等28个城市销售时享受免检资格。 1997年,我精心打造的汉斯啤酒获得了一系列殊荣:西安市政府授予汉斯啤酒"西安市名牌产品"称号;汉斯啤酒被陕西省和西安市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最喜爱产品"和"特别推荐产品";中国食品协会授予汉斯啤酒"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金汉斯、银汉斯双双获得"全国啤酒行业名牌产品"称号;11度银汉斯和10度汉斯干啤获得了"国家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那么,汉斯为什么会沉寂数年之久,曾经的陕西酒霸为什么会一蹶不振?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当年的汉斯输在了产品和机制上。他们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型的,而竞争对手却都是市场经济型。实际上不是对手打败汉斯,而是汉斯自己打败自己的。这是许多中国国有企业共同的桎梏,多少曾经辉煌的百年老字号,在遭遇到市场经济大潮时,由于没有及时转型而被市场淘汰。我回到总部统领青啤时,仍然时刻牢记这个教训的启示,一直致力于彻底铲除计划经济的残留,我所推动的几次变革也都是为了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经济。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就叫"西北狼" 已经倒了的汉斯品牌,竟又奇迹般地在西安市场上复活了。在我和西安公司的手中,新生的汉斯啤酒拂去了往日的尘垢,重新焕发风采。到1997年底,我们在全省10个地区100多个县市建立起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创造了汉斯新神话。在中国短暂的市场经济发展史上,很少倒下的品牌再获重生的,比如:巨人、三株口服液等,这些品牌伴随着倒掉的企业销声匿迹了,没能东山再起,而汉斯品牌得到了重生。汉斯啤酒的营销战术受到了理论界的特别关注,被列入了几所大学的营销案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