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认清贸易真相:贸易打造的世界》
但对"伊斯兰"的认同,并不等于对印尼的认同。因为现代化运动,"圣特里"与"阿班甘"(abangan名义上穆斯林,也叫红派,他们具有伊斯兰教信仰,但不看重伊斯兰礼仪与形式。)两个穆斯林派别间的矛盾加深。"圣特里"富裕、教育程度高,多住在城市,"阿班甘"则贫穷,人数多,多住在农村。"阿班甘"将各种土著习俗掺进伊斯兰教,这正是"圣特里"急于排除的:比如女族长制(原普及各地,但这时仅限于苏门答腊部分地区),宽松的性礼俗,乃至神秘膜拜仪式、"铺张浪费"的宗教庆典、"流于迷信"的宗教仪式,都是《古兰经》所不容。"圣特里"远比"阿班甘"更有组织,教育程度更高,因此,欧洲人所记录为"习惯法"的,通常是"圣特里"的观点;但书面上的胜利没有说服"阿班甘",也没有促成伊斯兰的统一。"阿班甘"痛恨"圣特里"的干预,他们认为"圣特里"到麦加朝圣没什么值得称赞,他们常常说(如今仍在说),"圣特里"之所以能大老远跑去朝圣,是因为平时对"阿班甘"佃户、债务人、顾客吝啬小气,从这种丑恶行径里赚到了钱。较为世俗化的印尼人借助外力和外来观念,让各个族群相互敌视。乡间农民虽然人数居多数,但像一盘散沙,也无人闻问,只能独自面对古怪而残酷的世界。后来,许多"阿班甘"穆斯林拥抱激进的苏加诺民族主义派系,拥抱外来成分更浓的共产主义思潮,可以说是顺理成章。1965年,这些规模庞大但组织松散的运动,与较有组织的"圣特里"、军方和他们的外国盟友发生冲突,50万人死于非命,为长久以来没有办法弥合的分裂对立(便捷的交通是分裂对立的始作俑者之一),留下了血淋淋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