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悉美国次贷背后的秘密:次贷危机》
微观上,流动性表现为个体持有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等)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对这些金融资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能力。 在国际金融层面,全球流动性并不是各个国家流动性的简单加总,而是指用于国际贸易、投资和清偿债务的国际货币。从统计上,可以表现为各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国际交易和投资的主要货币,是全球流动性的主要代表。 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衡量 由于流动性本身的多义性和计量方面的困难,流动性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也很难确定。从理论上,如何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就存在不同观点,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指标也相应的难以统一。欧洲中央银行曾提出了几个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指标:一是实际货币存量与理论货币存量(保持价格稳定的货币存量)之差,以年均增长率不超过潜在经济增长与货币流通速度之和为标准;二是货币与GDP之比;三是信贷与GDP之比。 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可以从货币供应量占GDP比值等几个角度加以描述: 首先,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不断上升。1994~2005年,美国M3与GDP之比从0.6上升到0.8,英国M4与GDP之比从0.8上升到1.1,日本(M2+CD)与GDP之比从1.1上升至1.4,欧元区M3与GDP之比从2000年的0.7上升到2006年的0.9。 其次,全球的外汇储备也在2006年末达到了破历史记录的5万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2倍(见表2-1)。 表2-1 2006、2007年末主要国家和地区官方外汇储备(亿美元)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加拿大 中国大陆 俄罗斯 2006年 659 8 953 1 117 532 1 086 758 351 10 663 3 037 2007年 706 9 734 1 350 572 1 379 935 411 15 282 4 764 印度 巴西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韩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 2006年 1 773 858 2 661 1 332 2 390 1 363 809 549 2007年 2 753 1 803 2 703 1 527 2 622 1 627 999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