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商道》第27节:荒凉草原上的城市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这些字号,从地理上看,基本上覆盖了包头的主要街市。从业务上看,基本上垄断了包头的主要买卖。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如强有力的经线,其他数十个字号铺面则如缜密的纬线,结成了一个庞大而结实的罗网,渔猎着包头滚滚商潮中的肥厚“鱼儿”。

由于包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由此决定的包头经济的迅猛发展,包头如同财利的渊薮,从而使乔家的这种撒网捕鱼法大奏奇效,大发其财,迅速跃上了巨商豪富的地位。

荒凉草原上的城市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这是包头地区的一句民谚,初听这句话,似乎荒谬:怎么会先有一个字号而后才会有一城池呢?该不是说反了吧?

而在了解了上述包头的发展情形和乔家字号的发展情形后,就完全明白了。原来包头起先是一片荒凉的草原,是山西的旅蒙商队路经这里,才在这里撒下了“银钱种子”。又是以乔家“复盛公”为代表的山西商人经营这里,才把这“银钱种子”变成一棵巨大的摇钱树。乔家复盛公字号的历史的确比包头城要久远得多,而乔家商业对包头城发展的贡献也的确比官府等其他力量要巨大得多。

可以这样认为,包头的发展壮大完全由商业的发展促成,而复盛公是包头立足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代表性字号,所以便有了那句民谚。

乔家的复盛公字号,无论是对一个家族的贡献,还是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或者是它的持续时间(150年)和兴盛程度(称雄包头并先后在包头繁衍了十几个独立的分店),在中国商业史上都应该写上重重的一笔。

 《乔家大商道》第27节:荒凉草原上的城市
【评点】

为了利润谋求更大的发展,这是正常商人的共同行为,但如何扩大经营规模,则因人因地因时因势而异。

商场如海,利润如鱼,在茫茫商海中捕“鱼”,可以用钓钩,可以用鱼叉,也可以撒网。如果鱼少而撒网,得不偿失;鱼小而用鱼叉,大材小用;鱼群涌来而用鱼叉、鱼钩,则又“挂一漏万”,错失良机……

乔家在包头撒网捕鱼正得其时,得其地,得其势,得其人。其时,乾隆以来正是汉蒙贸易不断发展时期;其地,包头地处汉蒙贸易的交通要道,物流量和人流量巨大,“鱼儿”也就密集;其势,复盛公字号在包头根深蒂固,资本雄厚,商誉卓著,适宜扩展;其人,经多年的苦心培养锻炼,复盛公内人才济济,人心昭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859.html

更多阅读

《乔家大商道》第26节:创建庞大的商业网络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道光元年(1821年),改“商贾会馆”为“大行”,除管包头地界的工商事务外,还兼管打架斗殴,民事诉讼,支应差役,迎送官府等事务。道光十三、十四年(1833、1834年),包头镇回族已达100多户,约600~700人;汉族达1500户,10490人。道

《乔家大商道》第25节:发展带来了商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另外,这次广盛公字号能转危为安,扭亏增盈,一是乔家银子救了急,二是众掌柜伙计出了力,乔东家和大掌柜不能亏了底下的掌柜伙计: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生意,身股比例也大大增加……复盛公就这样改组完成了,这一年是清嘉庆六年

《乔家大商道》第24节:大掌柜急中生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这时,广盛公的买卖已经清淡,大掌柜把号事交给大先生,便带上广盛公的骨干,要做一趟走后营后营,即今蒙古国境内的科布多,距包头约6000多华里。这里受科布多河水系滋润,土肥草美,盛产驼、马、牛、羊;特别是这里驼、马,品

《乔家大商道》第23节:吃亏是福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乔全义述说了一下广盛公亏赔的情形,然后说:“咱爹在世时,就曾说买卖有赚有赔,他就怕买卖有个闪失,所以把银子都攒起来了,现在果然应了咱爹的话。咱爹也说过广盛公是咱家的一股活水,除非万不得已,不能把这股活水给断

《乔家大商道》第22节:要账的怒潮如何应付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大掌柜看到这情形着急了,他声泪俱下地对秦东家解释:如不往进贴补银子,广盛公可就保不住了。我是万般无奈才回来求告东家的呀!但秦东家既不给银子,也不给面子,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大掌柜从秦家出来,脸上灰灰的,手

声明:《《乔家大商道》第27节:荒凉草原上的城市》为网友假洒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