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商道》第25节:发展带来了商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另外,这次广盛公字号能转危为安,扭亏增盈,一是乔家银子救了急,二是众掌柜伙计出了力,乔东家和大掌柜不能亏了底下的掌柜伙计: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生意,身股比例也大大增加……

复盛公就这样改组完成了,这一年是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

改组过程中,那些最能吃苦奉献最勇敢最仗义最积极地保护集体利益的人,最终得到了集体利益的最大奖赏:乔东家的财股由半壁江山发展为4/5的天下,掌柜们的身股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若干股数……

【评点】

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商业上的赔赚也是同理,只要做买卖,就可能赔或赚。赔了之后往往会赚,赚了之后又难免会赔。赔而后总结经验,必赚;赚而后得鱼忘筌,必赔。就买卖而言,赔而后撒手不管,那就死赔了,无再赚之时;赔而后重整旗鼓,这个赔就是“活”赔,日后还有再赚之日。就人而言,“吃亏”和“占便宜”也是相对的,时时处处都想占便宜的人,往往一辈子也占不了大便宜,而常常吃亏的人,却最可能占了大便宜。所以,中国便有了一句大智若愚的名言:吃亏是福。

这个道理说玄也玄,说简单也简单,犹如农民种粮,春天撒粮食种子,秋天收获更多的粮食。假如他春天舍不得撒粮食种子,那他秋天就只好收获自生自长的野草了。

五、天时与地利

发展带来了商机

广盛公大难不倒,逢凶化吉,遂改组为复盛公。经过这次严峻的考验,乔家慷慨解囊补亏,掌柜们背水一战扭亏,东家和掌柜都赢得了声誉和信任。有这样厚道的东家,字号亏了直往进补,客户们还怕被赖账?有这样出类拔萃的掌柜们,能力挽狂澜,有回天之术,字号万无一失。于是,相与日多,买卖日隆,生意更兴旺了,红利也更可观了。

此时包头的形势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可谓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乾隆初期,包头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300余人的小村落。

乾隆中期,乔贵发创办广盛公字号时,包头发展到1000余人。

嘉庆前期,包头各字号公议成立了“商贾会馆”(即大行、公行、商会的前身),经萨拉齐厅批准,委以代管包头地方事务。

嘉庆六年(1801年),包头发展到4000余人。

嘉庆十四年(1809年),包头村改为包头镇,增设包头巡检,隶属于萨拉齐厅。同年,设把总一员带兵百数十名镇守包头,保护商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861.html

更多阅读

《乔家大商道》第27节:荒凉草原上的城市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这些字号,从地理上看,基本上覆盖了包头的主要街市。从业务上看,基本上垄断了包头的主要买卖。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如强有力的经线,其他数十个字号铺面则如缜密的纬线,结成了一个庞大而结实的罗网,渔猎着

《乔家大商道》第26节:创建庞大的商业网络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道光元年(1821年),改“商贾会馆”为“大行”,除管包头地界的工商事务外,还兼管打架斗殴,民事诉讼,支应差役,迎送官府等事务。道光十三、十四年(1833、1834年),包头镇回族已达100多户,约600~700人;汉族达1500户,10490人。道

《乔家大商道》第24节:大掌柜急中生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这时,广盛公的买卖已经清淡,大掌柜把号事交给大先生,便带上广盛公的骨干,要做一趟走后营后营,即今蒙古国境内的科布多,距包头约6000多华里。这里受科布多河水系滋润,土肥草美,盛产驼、马、牛、羊;特别是这里驼、马,品

《乔家大商道》第23节:吃亏是福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乔全义述说了一下广盛公亏赔的情形,然后说:“咱爹在世时,就曾说买卖有赚有赔,他就怕买卖有个闪失,所以把银子都攒起来了,现在果然应了咱爹的话。咱爹也说过广盛公是咱家的一股活水,除非万不得已,不能把这股活水给断

《乔家大商道》第22节:要账的怒潮如何应付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大掌柜看到这情形着急了,他声泪俱下地对秦东家解释:如不往进贴补银子,广盛公可就保不住了。我是万般无奈才回来求告东家的呀!但秦东家既不给银子,也不给面子,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大掌柜从秦家出来,脸上灰灰的,手

声明:《《乔家大商道》第25节:发展带来了商机》为网友恋你一世欢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