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左旋 地道右旋 企业的天道与人道



    企业有天道

     企业是一个功利的组织,像任何组织一样,其生存方式和延续方式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

     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千变万化,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在变化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由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不断验证的不变的,这就是企业的规律,这就是企业的天道。

     现代企业生存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其生存方式也必须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性要求,市场经济之道决定了企业的天道。探讨企业之天道,必须把握市场经济之道。

     市场经济有许多内在的运作机制、运作规范和理念,但支撑市场经济的不外乎有三大价值体系:一是新教伦理,二是丛林法则,二是农场法则。

    新教伦理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体系。

    丛林法则是自然法则在市场经济丛林中的延续,其基本的内容就是:物择天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准则,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来自于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不须遵循竞争之道。市场的容量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有竞争就必然有淘汰,企业是否被淘汰,取决于其自身的机制与力量,取决于自身的适应能力。

   农场法则是农业经济法则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继承与延续,其含义是,第一要像农民耕耘土地那样,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企业的生长、成长与发展,必须有阶段性,企业不可能跨越企业的生命周期,一夜成为巨人,必须循序渐进。当一个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长大是危险的;当一个企业不能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扩张是致命的。当你不能为企业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表明你的服务或产品不会为客户所承认,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当你不能为股东带来回报或盈利的希望,那些利有所图的投资者就会用手投票,企业家的脚也就别无选择。第二,对于企业来讲,其所得到的回报取决于自身的付出,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企业的天道规范的就是在什么样的规范下,企业获取利益的方式和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竞争的方式,通过不断地投入,获取企业最大化的可持续收入。

   企业的天道,并不是教科书或交通地图,每一个企业可以按图索骥,顺着事先设计好的之道走下去。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地悟道,因为现实没有现成的道,

 天道左旋 地道右旋 企业的天道与人道

   必须坚持“唯悟主义”,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得更远。有了道企业才能有愿景,有目标,有战略,有了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得道多助,才有可能一人得道,大家受益,长期受益。

    领悟企业之道,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实事求是悟道基本原则,也是让人痛苦的原则。因为他说起来容易,做到难。没有理智的思考,没有长期的探索,

   没有深邃的领悟,没有企业实践作背景,悟道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许多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迫于资源的紧缺,或对短期利益的过分追求,放弃了对企业之道的

   探索,在寻路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在竞争中落败。当我们通过对企业生存之路的哲学思考,就能为确立基本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将其付诸实践,就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地生存下去。

    天道决定人道 酬与勤

    当企业选择自己的发展之道后,企业中的员工也别无选择地接受这种选择。

   也就是说,企业生存之天道,决定了企业员工也必须以此为生存之道。这一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二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在第一层面:企业的本质归结为“功利”两字,但功利指的不仅仅是利益。功:指的是企业的功力、基本功、核心竞争力等企业内在的资源与-爱华网-能力;利:指的是企业由外部获取的正当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功利:指的是企业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持续地为客户提供低价、优质和完善的服务,来获取企业的利益。急功必然近利,功到自然才成。|!---page split---|

     在第二层面: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的核心还是“功”与“利”的关系。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理性经济人”,即每个组织中的人,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但其前提是基于理性。

    当然企业家的职能不仅仅是思考和学习,还必须实践,通过现实的经营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同时不但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市场和客户的变化,适应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与趋势,适应竞争对手的变化。这里的适应,就是变化,就是变革。企业如果不能做出这种适应,或者固守以往的成功模式,结果必然走向失败,从而使企业走向没落。在企业变革面前,企业有不同的表现:一是未雨绸缪,积极地预测和应对变化,从而使企业走向卓越;二是随大流,跟随变化,从而使企业落得个平庸;三是逃避或抵抗变化,而变革的主要力量源泉在于企业家对变革狂热与偏持,这是永恒的第一推动力。

    一方面,竞争的核心是对消费者的争夺,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而当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一定的情况下,其消费需求是投向传统经济,还是投向新经济,这取决于消费者而不是企业。当消费者对新经济企业的需求不能持续的增长的时候,我们将质疑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另一方面,在新经济企业之间,其竞争的焦点不是人才或者是盈利模式,而决定于企业能否以更经济的代价,为客户提供低价/质优和高效的服务。这一切归结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理由。

   依靠一时的操作/包装,依靠所谓的资本运作,企业或许会得意一时,但不会用永远得意,顾客可能会投以“眼球”,但不会投以人民币,注意力变不成经济。

   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高报酬,个人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且被客户所认同是涨工资的唯一理由。否则,得到的终将会被剥夺。

   有人讲“企业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没错,除非企业被清盘了。在理论上讲,企业的寿命远远高于人的预期寿命,这一点也已被那些百年老店的生存实践所证明。人只能活一辈子,企业却能活好几辈子。所以,基业长青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因此企业的长寿,不能依靠某一个或几个只有短暂生命的企业家,尽管我们并不否认企业家及其精神是企业的第一推动力,但企业家毕竟是有寿命,企业家毕竟是稀缺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少数精英。讲一个企业的命运托付于一个企业家的身上已是极其危险的。

    每一个都希望成为百年老店 但不是任何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很简单,亡六国者,六国也。 那些所谓的成功企业,确实因企业家而辉煌。但也确实因企业家的衰落而没落。

    企业家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企业生存之道,也就是德鲁克所讲的企业家的最低使命:保全公司.

    哲人言:历史即未来。企业未来的进一步成长,依赖于复制和放大过去的成功要素,企业成长的基因决定了企业能长多大。同理,企业还要对过去的失败及失败的关键因素进行反思,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逻辑意义是:对过去的失败的反思,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未来犯同样的错误。忘记过去就意味背判,即对未来进一步成长的背叛。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成长企业在回顾过去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即为未来的成长战略设计,设计的依据是成长企业的内在的共性,以及与成长环境的互动。对单个企业讲,成长是一个个案,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每个成长企业都有同样精彩的成长故事。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成长企业的几乎都有相同的成功要素,几乎都遵循着相同的成长轨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1511.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武器装备作战试验 浅谈物流装备企业的困局与品牌化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物流行业获得了极大发展。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利润的重要来源。物流行业的大发展,相应地带动了物流装备企业的进步和繁荣。这些物流装备企业抓住了物流行业大发展的机

娃哈哈 创新 娃哈哈“王企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反思  中国人的勤奋、吃苦、强烈地追求财富的精神乃是财富增长的本源动力。这种精神使中国企业,尤其是形成“中国制造”鲜明特色的民营制造企业,在与全球范围内其它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了明

企业战略执行评估报告 涂料企业的战略与执行思考

   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讨论很多都是经营。再举刚才的例子,那个涂料厂老板说:“我每天7:30起床,到工厂,20年如一日。很多跟我年龄相仿的涂料老板10:30到工厂抓几个人骂一顿,就打麻将去了。”我问他:“你7:30到厂里去干什么呢?”他说:“我先

声明:《天道左旋 地道右旋 企业的天道与人道》为网友夕阳狠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