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地震后应加强对灾民的心理辅导工作



系列专题:汶川大地震

5·12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把中国推向了灾难。但是,全中国人民没有被地震吓倒。在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领导和有效、快捷的救灾中,举全国之力救灾,医疗队、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志愿者……各种救灾急需物资,立体地以最快速度奔赴四川抗震救灾前线,把生的希望带给被压在废墟中的受困群众,更多的群众的生命被挽救。灾难,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尊重生命,也成为全中国民众的共同信念和行动实践。震灾,把全中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汶川地震过后除了给灾民生活保障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可能是一项更为重要与长期的任务。地震后的幸存者如何学会应对环境变化更是一种生存能力。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1 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尽管灾民有着不同的类型,但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在地震中,很多幸存者失去了亲人,数以百万计的人民群众失去了家园,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毁灭,他们情感依托的亲人突然离去,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与生命的支点。我们能给他们物质上的关心,但我们无法抹去他们心理的阴影与伤害。我们目前需要做的是,面对现实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的支点。要让他们知道人们无法重复过去,但要尽快振作精神,面对灾难,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从现在出发,艰难地站起身,坚强并勇敢地走向未来,重建我们的家园。

2 学会正确认识灾难的影响与自我调适

不少灾民可能会担心地震还会再次发生。有些家庭可能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觉得自己要崩溃了,无法控制自己。也有人害怕将来该怎么办,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更多的灾民会不自觉地就回忆起过去几天发生的事情……,有些人发抖或抽筋、失眠、做噩梦、心神不宁、反胃、拉肚子等由于心理不适而造成的生理不应。这一切表明我们首先要相信政府的信息,不要被不实信息所迷惑。

在灾难中这一心理现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震惊与麻木,第二阶段:否认与退缩,第三阶段:醒悟与痛苦和第四阶段:适应与新生。所以我们开始学会面对灾难调适自己的心态,慢慢地去接受事实,并逐渐开始新的生活。试着告诉自己:“这样的过程是在灾害之下的正常状况。这只是一个阶段,需要时间来恢复。不要着急,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吧。”

3 面对环境的变化,尽快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发展就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也是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考验。面对灾难,我们更应该学会心理自助。所谓心理自助就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击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尽快摆脱灾难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强烈恐惧感和心理创伤。其中学会倾诉是心理自我调适最好的办法,它的最大作用在于打开我们封闭的心灵,摆脱心理压力。要与更多的同伴、社会组织接触,不能封闭自己。学生们要尽快地回到学校,当地群众要把生产要尽快恢复起来,一切经营活动也要尽快恢复起来。只有人们有了新的追求,新的生活,心理的创伤才能有效地医治。

4 学会发泄与倾诉,减轻心理压力

经历这场巨大的创伤后,如果出现无法抑制的恐怖情绪,或者反复回忆灾难场景,请不要惊慌,这也十分正常,即使它们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也不要担心,你可以带着恐惧情绪坚持正常生活,但不要排斥恐惧情绪。要告诉自己:“没有关系,我现在很害怕,很悲伤,(爱华网)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它们会停留一段时间,我需要给自己时间。我一定会从现在的情绪中走出来。”如果觉得没有力量对自己说出这句话,那么就找一个人让他陪着你,陪着我们一起说这句话。

 小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地震后应加强对灾民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认为,人们在这沉痛的打击下,能流泪是件好事,试着表达、发泄出自己的感受,就有机会从伤痛中恢复过来。如果我们强迫自己去压抑这些情绪或想法,反而会造成紧张与身体上的不舒服,这样会延长我们恢复的时间。可能我们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觉得说出来之后也不会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其实,你身边的人都很关心你,他们需要知道你的感受,哪怕那是一些不好的感受。他们也想听到你的声音,因为他们想帮你,只有知道了你的真实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帮助你。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大声地把它说出来,甚至是喊出来。

5 保证睡眠与加强锻炼身体,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灾民们一定学会保证睡眠与休息,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听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药物进入梦乡。此外,深呼吸是一种最简便的自我放松方法。当觉得焦虑、烦躁或者恐惧时,可以反复深呼吸多次,这样就会觉得轻松不少。有规律地运动,保证基本饮食(尤其是青菜、水果),照顾好身体,尽量多晒晒太阳。记住: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人一般免疫力容易变差,要小心感冒;注意保暖,特别是夜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2940.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心理发展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过程即人人共有的心理活动。由于心理活动都经历着发生、持续并结束的过程,因而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包括自己)的过程,通过知觉、技艺、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实现。情绪和情

加强班级管理的建议 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建议

正确运用纪律强化班级管理为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每位班主任都应尽心尽力地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加大防差转差的力度。其中,班主任运用纪律约束的手段进行管理,可以给违纪学生以处罚,起到“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大中小学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有三亿多小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又恰逢生理、心理变化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是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的多发期。面对繁重的学习

声明:《小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地震后应加强对灾民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网友小李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