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物价波动 行为金融视角下的物价波动研究



     当前,当我们论及经济,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信心。对于经济的信心问题遍及到国内外任何一个角落,涉及到每一个国家政府和每一位老百姓。对于经济的信心问题中。消费者的信心是世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瓶颈,这个问题在国内外相关的业界都已得到证实和验证。全球消费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对于未来经济的预示和瞻望,消费者的表现较为明显。当消费者对于未来的经济表现较为乐观时,他们就会十分自信的前去消费,且会不由自主的增大消费量,从而会促进、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消费者认为将来经济较为黯淡,他们对于经济的丧失信心,会导致他们降低消费,缩减开支,与此同时,这种现象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通过此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消费的情绪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因果关系。在特殊情况下,消费者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会更大的影响到经济发展,当然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正面促进,也有可能是反面抑制。该背景下,以消费者的情绪为视角,对物价波动展开研究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

  笔者在系统研究前期,首先对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发现,现在能够查阅到的相关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和消费者信心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而对于消费者的情绪和宏观经济以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鲜有问津。鉴于此,文章拟从消费者的情绪出发,想通过研究得出消费者的情绪和他们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消费者的行为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1行为金融学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对人类的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将人类的心理和表现出来的相关行为为研究框架,促成了传统力学研究范式转换成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1]。尽管对于该概念的表述较为规范,但从实践来看,行为金融还处于发展伊始,没有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借鉴;此外,行为金融它还同时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相关,其本身当前还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行为金融仍是刚刚起步,同时涉及人类心理与行为两方面,本身也会存在很多的不足。当前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期望理论以及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2]。

  2物价与消费者的情绪模型研究

  2.1模型设定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情绪波动相对较为极端(即非理性),主要表现为过度的悲观或乐观,文章按照相关学者的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将消费者的信心分为非理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两个部分;同时文章认定消费量的多寡会受到消费者情绪的影响,因为设定消费者的收入在当前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但是他的未来收入会受到消费者的情绪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文章为了表示消费者的情绪,用字母δ来表示,而对于非理性预期情况下对于消费者收入的影响用(1+δ)y2来表示。在非理性的消费者情绪乐观时用δ>0表示,对未来的收入有高于理性预期的估计。在非理性的消费者情绪悲观时用δ>0表示,对未来的收入有低于理性预期的估计。δ=0时消费者是理性的,对未来的收入具有理性预期。那么就有如下式子成立:

  2.2最优消费路径的选择

  我们通过建模求解得知,在δ<0的情况下,亦即表明消费者在过度悲观的情况下,他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的收入会降低,在一生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遵循下,他的购买力则会降低,与此同时他对于将来的理性消费预期则会大大缩减;与之相反,在δ>0的情况下,表明消费者在过度乐观的情况下,他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的收入会增加,在一生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遵循下,他的购买力则会提升,与此同时他对于将来的理性消费预期则会大大增加。这说明消费者情绪对于其未来的消费能够预测。

  2.3市场均衡条件下最优消费路径的选择

  过度乐观或悲观的情绪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量,进而使得消费者在第一期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动,在该种情况下,需求曲线会发生相应的移动和变化。相关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消费者在理性情况下的均衡点出现在A点。当经济形式呈现较好的趋势时,消费者的情绪表现为过度乐观,此时在不存在供给函数的约束时,消费者在当前的消费则会呈现增加的趋势,会由A点将会移动到D点;相反,当经济形式呈现不好或不明朗的趋势时,消费者的情绪表现为过度悲观,此时在不存在供给函数的约束时,消费者在当前的消费则会呈现减少的趋势,会由A点将会移动到E点。这仅仅是从这一层名进行的分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诸多因素要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如厂商的供给等。在通常情况下,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以及市场价格等是由商家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节,调节的目标点是以各方的均衡为原则。有了这个适时的调节,当消费者情绪表现为过度乐观时,商家会通过价格的提升以及增加供给量等,促使消费者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降低需求量到B点;当消费者情绪表现为过度悲观时,商家会通过价格的降低以及减少供给量等措施,促使消费者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上升需求量到C点;因而,通过对消费者在出现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时的适时调节也促使了物价的波动。

  图2表示的是在消费者情绪影响下的消费量和价格它们受到供给曲线约束。由图2可以得知消费者情绪的变化与物价和消费量的变化三者之间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一个曲面,它所呈现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线性关系,这一点与不考虑供给函数约束不同。由图可以看出,价格随着消费者情绪的提升和消费量的增加呈现有增加趋势,同时随着消费者情绪的提升消费量变动引起的物价变动的幅度在增加。

  表1是一组消费者情绪与对应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率的取值表,图3是相应的走势图:实际上表1和图3表现的很直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价或者是通货膨胀率和消费者情绪的变化之间是一个增函数的关系,它所反映的现实的经济意义为,在δ<0的情况下,亦即表明消费者在过度悲观的情况下,他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的收入会降低,在一生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遵循下,他的购买力则会降低,他对于将来的理性消费预期则会大大缩减,与此同时,物价会随着他情绪化的降低而不断降低,也就是图3中0—-1这段区间;由图3可以得知消费者的情绪值越小,它的过度悲观的情绪就会表现为越严重。在δ>0的情况下,表明消费者在过度乐观的情况下,他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的收入会增加,在一生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遵循下,他的购买力则会提升,他对于将来的理性消费预期则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物价会随着消费者情绪的提升而不断提高,也就是图3中0—2这段区间,我们还可以得知消费者的情绪值越高,它的过度乐观的情绪就会表现为越显著。

  文章以消费者的行为为视野,对于通货膨胀产生和消费变动给予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从表1可以得知,在δ=0时,消费者情绪趋于理性状态,在此时所得到的价格也未也是消费者在理性情况下的物价,这个价格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经济体中最初价格。图3表明,当δ<0时,消费者的情绪表现为过度悲观,在0—-1这段区间内,随着消费者过度悲观的程度的加深通货膨胀率则会不断下降;当δ>0时,也就是消费者情绪表现为过度乐观时,即图中的0—+∞这段区间,随着消费者过度乐观的程度加深则会促使通货膨胀率在不断上涨[3]。

  文章所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基于消费者情绪非理性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然而这一结论并没有否定其他因素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如货币政策等。因此,为了使该研究更加严谨,我们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将把货币供给这一因素渗透进来,对上诉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在其他因素影响下消费者情绪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3.1货币供给变动的情况下消费者情绪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现实生活中,增加货币收入,则会导致消费者具有较为乐观的情绪表现,当然也会诱发非理性消费者的过度乐观情绪。相关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表明,货币的增加会促使物价的提升,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货币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而消费者过度乐观的情绪会也会促使通货膨胀的加剧。简言之,在当前形势下,如若控制通货膨胀,应该把消费者情绪的变化作为一个重要关注点。

  3.2利率变动的情况下消费者情绪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利率变动的情况下消费者情绪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有向未来透支的倾向,也就是说通过用明天的钱来满足今天的消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负债型社会,在该种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导致消费和物价的下降,而利率的下降则会引起消费和物价的提升;在储蓄型社会中,如果消费者总会为未来留一部分钱来满足未来的消费需求,也会出现利率的上升导致消费和物价的上扬,当然,物价和消费的下降也会由利率下跌所引起。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家在应用利率调控物价时,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情绪和社会的消费习惯对其的影响[5] 。

  3.3供给曲线的斜率变动的情况下消费者情绪对物价的影响

  当消费者情绪上升时,斜率越大,物价上涨的幅度越大,对消费的抑制越明显;斜率越小,物价上涨的幅度越小,对消费的抑制越不明显。当消费者情绪下降时,斜率越大,物价下跌的幅度越大,对消费的促进越明显;斜率越小,物价下跌的幅度越小,对消费的抑制越不明显[6]。

  4消费者异质情况下消费者情绪对物价的影响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经济中会同时存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的消费者,物价的涨跌主要取决于消费者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程度和各自财富的多寡,因此有些过度悲观的消费者会发现尽管他的情绪很悲观但是物价还在上涨,而有些过度乐观的消费者会发现尽管他的情绪很乐观,但是物价还在下跌[7]。

  参考文献:

  [1]De Long JB, Shleifer A, Summers LH, et al. Positive feedback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destabilizing rational specul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1990, 45 (2) :379-395 .

  [2]Buchen P. W. and Kelly M. The maximum entropy distribution of an asset inferred from option prices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6, 31(1) :143-159 .

  [3]Andreas Kull. A Unifying Approach to Pricing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Risk .Economics Letters, 2002, (9) :317-350 .

  [4] 王勇. 基于实证研究的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再探[J]. 金融与经济, 2005,(10) .

  [5] 王晓翌, 陈乾坤. 行为金融的本地偏好理论研究综述[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01) .

  [6] 程建伟. 行为金融理论与当代金融学的发展[J].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

 造价物价波动 行为金融视角下的物价波动研究
  [7]王杰.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效应分析[D]. 南京财经大学, 2010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31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 宦海沉浮

原文地址: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作者:憩园主还记得08年的金融危机吗,一些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就想大规模裁员,可是面对一些有背景和不想失去工作的员工,使负责人束手无策,这时”职业丑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顾名思

声明:《造价物价波动 行为金融视角下的物价波动研究》为网友阿怪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