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上的中国 txt 山坳上的大片



国内饱受争议的《黄金甲》,在海外市场却很受追捧,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功夫+古装”的路线,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海外发展的唯一模式。但是,随着创新力的萎缩,2006年一系列大片“倒掉”,国内市场作为大片旱涝保收自留地的根基已经动摇。

从12月14日开始,老谋子《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为《黄金甲》)的上映,又一次将对中国大片的讨伐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电影营销上,中国大片一方面试图与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过于重视宣传而忽视产品的弊病。《英雄》拍摄期间封杀所有报道,首映典礼放在人民大会堂;《十面埋伏》如法炮制,就连国产文艺大片《天下无贼》也设计了别具特色的发行仪式:包下专列命名为“无贼号”,邀请一干记者从北京奔赴香港;《无极》仅在戛纳电影节就投入100多万美元,以极其奢侈的排场映射着中国电影超英赶美的狂飙突进,而《黄金甲》投入3.6亿人民币,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史无前例。

电影海报、广告随处可见,导演、演员到处秀场,各大国际电影节登台亮相,已是中国大片司空见惯的景象。与之对应的是国产大片在观众中如潮的恶评,如果说国产大片现在还可以用票房收入向投资方交差的话,随着这种恶评的持续,票房的惨淡迟早会来。

口碑票房难两全

如火如荼的中国大片接连打破票房记录的同时,却遭遇空前的口碑危机。票房口碑难两全成了中国大片无法遮掩的死穴,《英雄》毁誉参半,《十面埋伏》招来一片骂声,《无极》不仅是口水如潮,也让胡戈恶搞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风靡全国。《黄金甲》还没有上映就出现了众多版本的网络恶搞。百姓的口诛笔伐一直没有停止过,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值得业界进行反思。

在中国大片过多注重电影营销手段而忽视对电影内容的打磨之时,到底还有多少观众对中国大片有信心?当大片拍摄成本动辄过亿而跳不出崇尚奢华的窠臼之时,还会有多少观众愿意付昂贵的票价观看一场空洞的视觉盛宴?当大片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过多地迎合西方市场,一哄而上并没有什么中国味的武侠类型片时,中国电影的原创力和品牌价值又将何在?“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百姓鉴赏辨别能力的提高,中国大片只赚不赔的趋势也早晚会被打破。或许,大片大赔之时应当是中国大片成熟之日。”有关人士预言到。

华美互动CEO张小争呼吁:“电影营销虽然是一种潮流,但给中国大片带来种种弊端的过度商业化应该停止了,营救中国电影任重而道远。”

那究竟应该怎么营救大片呢?

漠视人文主义的电影产品

电影产业作为快速消费品,具有产品的一般特征。做出好品质的产品是营救中国大片的首要任务。好莱坞的大片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与大片本身的质量不无关系,而中国的大片不但不能好好挖掘中国五千年的自身文化,反而以眼花缭乱的武打、美仑美奂的画面、华丽堂皇的服饰等视听奇观等形式的东西来吸引眼球,在内容上皆是“穿着古装”讲述刺秦盛唐,以武侠功夫、视听奇观吸引观众的路子艰难行走,离现实越来越遥远,对人文主义越来越漠视。

许多导演对宏大壮丽场面的营造超过对影片故事本身的经营。就连陈凯歌这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导演都走火入魔到根据自己的意愿拍原创武侠魔幻大片,将叙事不足的命门暴露。“故事的肤浅已成中国大片发展的瓶颈。”张小争指出。

前段时间,自然火起来的中型商业片《疯狂的石头》凭借着抓住了老百姓生活的脉搏,有着中国式冷幽默、故事性极强的叙事技巧赢得了如潮好评和700%的投资回报率,这也是给贵族化的中国导演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题材方面,国内大片也有很多空白地带需要去开拓,科幻片、恐怖片、喜剧片、灾难片等都是亟待填补的类型,一味迎合西方投资需要拍武侠片只能视野越来越小。”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刘彬彬补充道。

好莱坞式的电影营销

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通用电气公司的座右铭“只有您满意,我们才满意”,英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就是服务”都很生动地阐释了营销的观念,电影的整合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即“观众要看什么,看谁演,就拍什么,请谁演”,归根结底由观众决定。

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之所以成为仅次于航空、汽车和计算机的第四大产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先进的营销理念,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做大了市场。为了了解观众的喜好,好莱坞各大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很重视市场调查,他们的市场调查包括三方面:一是调查观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影片,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类型的影片;二是调查一定时期的大众社会思潮是什么,从而确立影片拍摄的主题。例如“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陷入恐慌,好莱坞便“及时”推出一些能让大家暂时忘却现实烦恼的魔幻片,像“哈利·波特”、“指环王”等系列;三是调查观众品位,通过调查发现影片的四大卖座元素:好故事、好演员、好场面和好音乐。因此,在不断的社会调查和电影制作方向的调整下,好莱坞的电影也越来越受到整个国家和全球的欢迎。在2001年,美国整个电影工业的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一跃挺身第四产业。

 山坳上的中国 txt 山坳上的大片

那么对于大片制作方和投资方来说,不妨围绕观众满意度建立一个创作参考机制,而不是简单根据导演的个人判断和投资者的喜好。

改变中国大片的盈利机制

从2001年~2006年整个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来看,中国大片成为极个别“高手”间的巅峰对决擂台戏: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成了为数不多的“参赛选手”;华谊、新画面几个民营资本和中影集团在玩转着电影产业。而处于低成本电影的运作基本能够维持自给自足的循环运转,但一年到头进不了影院排不上档期,具备市场效应的中等规模影片的集体缺失,中国大片的运作模式更像是一座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就连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也戏说:“冯小刚感冒了,华谊兄弟也会打喷嚏。”

香港导演吴思远猛烈地批评了这种现象:“中国电影现在出现了一种很危险的信号,那就是只有大腕云集的影片才算是大片,有一两个明星就不算大片,一旦观众养成这种习惯,对中国电影是相当不利的,这样的话那些少数几个演员可以吊起来,漫天要价!”

反观韩国电影在新世纪的迅速掘起,留下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经验。韩国大片不存在“资源垄断”和“品牌效应”,而是大胆启用新人放手制作大片,给韩国商业电影带来极大的活力。韩国大片绝对不是康佑硕、姜帝圭几个大导的专权,《欢迎来到东慕村》是导演朴光铉的第二部作品,便登上韩国电影年度最卖座电影的宝座,执导《无影剑》的金荣俊、执导《王的男人》的李俊益都是鲜有所闻的导演。而韩国启用新人的做法也为培养优秀强大的演员阵容准备了条件。中国电影人需要借鉴韩国同行的这份勇气和魄力,也需要规避大腕制作烧钱大片的局面。

中国电影如果真正想开创大片时代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台湾导演焦雄屏曾经说过:“中国电影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不应该只用金字塔的塔尖来带动整个电影的发展,而忽视了金字塔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我们的软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357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领海 如何划分领海的12海里

黄海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黄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大片水域水色呈黄色,由于历史上黄河有七八百多年的时间注入黄海(入海口在中国江苏省滨海,即今天的

中国最新超震撼解禁大片盲山 海外版 盲山 海外版140分钟

《盲山》这部电影看得实在是虐心,无论是国内公映版还是海外版,看完的结果真的是欲哭无泪,白雪的遭遇实在令人同情与惋惜。导演: 李杨主演: 黄璐 杨幼安 贺运乐类型: 剧情上映日期: 2007年11月23日 中国国家/地区: 中国

声明:《山坳上的中国 txt 山坳上的大片》为网友夜访吸血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