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 豆瓣 昔日的CEO、今日的消亡



  【前言】

  曾几何时,知名女作家张爱玲有一句经典语录――“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不知点燃了多少创业者的梦想,又移动了多少人的人生坐标。

  女作家张爱玲的这句经典名言,站在积极的立场上的确是值得庆幸,几年间不知扣响了多少沉寂的心扉、振奋了多少青年才俊、激励了多少创业者的激情和斗志,又为多少茫然中的“潜力青年”指明了事业的航向。

  身陷其中、视线迷离的诸多知识青年大都可以信手拈来、娓娓而谈。一直以来,在广大营销人范围内更是不断在扩大、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侧目辗转之余,笔者的惆怅却在于――女作家张爱玲“点金工程”的缺失和误导,张爱玲原本可能是基于一种深邃的艺术情怀,一种强烈的人文激情的背景下,有感而发,但是,关于趁早出名的局限性和条件争议却往往被忽视。

  近日,学生明星CEO陈峰伟的创业经历故事在被各大传媒竞相曝光后,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除了业界人士和激情营销人的议论和品评,更多的还是留给我们的思考。由于每个人自身的起点和经历不同,加之在人生和事业的积累效应以及个人发展机遇的迥异,试曾想在纷纷踏入“名利河”的同时,又有几人真正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下面让笔者带领大家共同走近这位年仅21岁的神奇CEO。

  【案例回放】

  即使被拘押在看守所里,21岁的陈峰伟也不改往日的老成镇定。这个南京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休学学生,南京“唐电”电器销售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好整以暇地坐在南京市玄武区看守所提审室里,面对记者,举重若轻地抛出一句:“没什么好吃惊的,一切皆有可能。”

  在自己创办的企业“唐电”电器销售公司在南京仙林大学城开业开张大喜后仅仅11天,7月6日,陈峰伟被南京市后宰门派出所的民警拘捕。8月5日,检察院正式批捕。其罪名涉及诈骗和非法集资。

  2005年12月,时为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的陈峰伟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主创办电器销售企业,并向外界公布了他宏伟而大胆的商业计划:年销售额4000万;3年超过南京本地电器销售龙头“苏宁”;5年上市,年销售额达到8亿元。他说,他要做“苏宁”的掘墓人。

  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陈峰伟经历了什么?他的创业之梦刚刚开头,却为什么以一场梦魇般的方式结束?

  “我已经做好出名的准备了”

  “成为中国首富,以前我定的期限是28岁,现在觉得用不着到那么晚,改成26岁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江苏商报》记者林立在南京仙林大学城从一个学生手里买了一部手机。卖手机的学生个子不高,相貌平常。“我以为他就是一般的做点小生意的大学生。”

  那学生得知林立是记者,立即要求留下联系方法,“过些时间我有新闻让你们报道”。林立有些好笑地留下了名片,几乎一转身就把这个学生忘了。

  一个月后,2005年12月27日,林立接到了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闻发布会。他赶到会场,惊讶地发现那个卖手机的学生西装革履,端坐主席台正中。他正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陈峰伟。

  面对云集的南京媒体,二十出头的陈峰伟宣布了“3年打败苏宁,5年成功上市”的计划。“这可能是我参加过的最高调的新闻发布会。”林立说。

  发布会出手不凡,会场选在南京名人酒店,布置豪华;陈峰伟和他的管理团队乘坐高级轿车而来。陈峰伟表现得像一名商界巨子,从轿车中钻出,缓步步入会场,向聚集的学生们挥手致意。面对记者们抛出的问题,他面带微笑,沉稳而冷静地回答或者拒绝。

  陈峰伟向记者们解释了他创办企业的资金构成:自己做生意积攒30万,同学的父亲借款70万;从河南老乡处筹集100万;江苏某地产商风险投资100万。简称3个100万。更让记者们吃惊的是,陈峰伟宣布,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二的太平洋发展有限公司老板严介和,受邀担任他所创办企业的名誉董事长。而太平洋副总强炜也亲临现场致词。

  陈峰伟继续抛出重磅炸弹,号称要在26岁以前成为中国首富,“以前我定的期限是28岁,现在觉得用不着到那么晚,改成26岁了。”

  惟一的不和谐发生在有记者询问经营卖场的可行性依据时。陈峰伟解释,“卖一部手机赚200,仙林大学城每天有300部的需求。仙林大学城12万学生每人每年换一部2000元的手机,一年就是2.4亿的市场,这还不算电脑等消费在内。”

  无比简单却又极其自信的分析。发布会出现了近10分钟的冷场。“我们都不知道该对这个分析问什么问题。”林立说。

  陈峰伟从此成了媒体的宠儿。童年往事也被挖掘了出来。他曾对一家媒体表示,他“已经做好了出名的准备”。事实上,采访过他的很多记者都觉得,他似乎天生习惯出名。“他真的很擅长跟媒体打交道。”《南京日报》记者王茸评价,“跟记者联系的时候他绝对不卑不亢又不乏吸引力,感觉就是:我这里有新闻,你看着办。”

  学生明星浮现

  “一颗珍珠放在沙子里,不会有人知道。只有捡出来不断地擦拭,别人才会知道珍珠的光芒。”

  当《南京日报》记者王茸再一次在仙林大学城见到陈峰伟的时候,这个学生中的明星和以前又不一样了。

  他总是打着领带,戴无框眼镜,头发向后梳。他2006年起办理了退学,搬进了校外自己租用的一套办公室内,整日被下属兼追随者们围绕。接电话的时候,他习惯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慢条斯理地说话。而唐电的员工们一见到他就必恭必敬,递东西必用双手。

  和记者谈话的时候,他的旁边总跟着“总裁助理”,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陈峰伟说的每一句话,她都会认认真真地记录在本子上。当记者询问某个细节,陈峰伟会接过记者的本子,推给她,“小唐,你给写一下。”

  几乎每周都有关于陈峰伟的豪言壮语新消息见报,“他总是让人打电话来,说有个独家消息。”《南京日报》记者赵琰说,“大多时候,就是把他上一次说出的话详细解释一下。”

  陈峰伟的形象在报纸上,在他的追随者们的口耳相传中,在学校网络论坛的反复讨论里,越来越丰满起来:他通过给严介和发短消息自荐到太平洋实习,继而为“严主席”所赏识;他偶然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位北京的商人,对方为他的计划所打动,投下100万资金;他的创业往事也被搬上报纸,有报道说,他刚进大学就靠卖胶鞋赚了一大笔,其后又卖过辞典、手机,回河南老家做过招生代理。一个天生的商业奇才跃然纸上。

  陈峰伟很快成为仙林大学城内最炙手可热的学生偶像,他经常应邀为同学们开办讲座,传授自己成功地经验。陈峰伟最喜欢讲的,是他近乎神奇的融资经历。每当他讲到自己毛遂自荐获得严介和的赏识,台下就掌声一片;讲到在火车上成功的拉到100万投资,听众们眼里就顿时满是希望。讲座往往从原定的两个小时延长到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时间用来回答听众们对各个细节的热情探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最好的商人,就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这是陈峰伟最喜欢用来做总结的一句话。

  南京邮电大学表示,学校对陈峰伟创业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不过陈峰伟和校方的交流显然很顺利。办理休学一路绿灯;在校内开讲座总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方便;而南邮校内媒体,也不失时机地对陈峰伟进行了报道。

  而陈峰伟每天的必修功课,就是在办公室仔细翻阅当天南京所有的报纸,仔细搜寻有关自己的报道。他似乎对公共形象天生敏感,总会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决定出该跟哪家媒体接触,又该放出什么消息。

  “一颗珍珠放在沙子里,不会有人知道。只有捡出来不断地擦拭,别人才会知道珍珠的光芒。”唐电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能背出陈峰伟的这一名言。

  出名之后,这个原本土气的河南小伙身边也不乏漂亮女生追随。但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陈峰伟选择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南邮女生。

  真实的原因可能只有陈峰伟自己最清楚,他曾向史福全、胡春年等高管提到过,这个女生的舅舅,在山西经营煤矿。“上亿的身家,对我们创业很感兴趣。”

  随着名气的急剧增长,追随者随即纷至沓来,陈峰伟的管理团队也迅速成型。

  胡春年是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胡春年就自己做数码产品的销售生意。去年12月,胡春年在学校内看到“唐电”公司招聘管理人员的张贴广告。在陈峰伟极具胆量的创业计划面前,虽然是在冬天,胡春年也被触动得有些身体发热。两人一拍即合,陈峰伟当即决定,由有数码产品销售经验的胡春年担任公司的营销部长。

  史福全则是在陈峰伟的一次讲座上第一次认识这位已经成为名人的学生董事长。史福全是一个在大学城内做学生生意的通讯业务代理。在今年4月的一次讲座后,史福全找到陈峰伟,两人互相欣赏。在谈话中,史福全有意传授一些生意上的小窍门,“他对这些实战操作的确不太懂,但很识货,一听就感兴趣。”史福全回忆。短暂的几次接触后,陈峰伟在一次饭局上向唐电成员们宣布,史福全出任公司副总。

  不停有大学生慕名而来,或想加入公司,或来谈合作。陈峰伟通常先让下属,通常是秘书或者“总裁助理”了解情况,然后决定是否面谈。他在有意无意“拉开和普通人的距离”。

  几乎所有前来投奔的人都看重两点:陈峰伟的名气和陈峰伟的资金。而他们对陈峰伟投以信任的基础又源自媒体的报道和背后严介和的影子。“他就是我们的核心。名气能带来市场,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毫不怀疑他的资金基础,严介和支持还会有问题么?”胡春年说,“很多人都相信,创业真的可以成功了!”

  偶像的饥渴与镇定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陈峰伟要开店,如果你不支持他,他就开不起来,那峰伟就完了。”

  在和供货商谈生意的时候,胡春年有了挥洒自如的感觉。以前自己做买卖,小本经营,总是很谨慎;但现在代表“唐电”,和供货商们谈的都是“大单”。如此潇洒是有原因的,陈峰伟告诉他,资金没有问题,“已经到账几百万了,还有几百万在路上”。

  原定2006年2月在仙林大学城“大成名店”商场租用店面开业,临近开业时间,胡春年找到商场负责人,才知道陈峰伟一直没有预交租金,租赁合同都还没有签订。

  “到那个时候我才有点怀疑他的资金状况了。”胡春年找到陈峰伟询问,陈峰伟回答说,正在积极融资。

  陈峰伟说得没错,其实他也正在为资金发愁。就在2月份,他和公司副总史福全一起回了一趟河南老家,目的只有一个,劝说他父亲拿出钱来,支持他的创业。

  陈峰伟专门为此花了3000元钱包了一辆别克轿车往返,“他说排场一定要摆足,不然没人会相信他,连他父亲也不会。”

  到了家中,陈峰伟告诉家人,这辆别克,是太平洋的严介和主席派给他用的。

  作为精明的生意人,史福全已经洞悉了陈峰伟的资金状况。他告诉陈峰伟的父亲,“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陈峰伟要开店,如果你不支持他,他就开不起来,那峰伟就完了。”

  “这么说我还能怎样呢?”陈峰伟的父亲回忆说,“只能家里亲戚凑凑。”

  陈峰伟的父亲在河南太康县做点道路绿化一类的小工程,“赚的钱刚够供峰伟上学。”最后,父亲给陈峰伟前后一共汇去了五六万块钱。

  “除了他从学生那里的集资,这就是最大的一块资金来源了。”史福全说,“所谓的风险投资,都是他编出来的。”

  从学生中集资,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陈峰伟经常组织讲座,在对公司前景一番慷慨激昂的描绘之后,“唐电”的工作人员便会发动听讲的同学向“唐电”“投资”。“最多的一回,讲座过后收到了大概2万多元钱。”原唐电管理层成员黄功(化名)透露说,“他的演讲真的很有鼓动性,很多人听得热血沸腾。”

  但零零星星的几万块钱根本撑不起陈峰伟曾经描绘的宏大计划。在一次拿出将近7万元钱预交店面租金后,陈峰伟的资金又面临枯竭。

  “唐电”管理层也开始逐渐感觉到陈峰伟资金上的困窘,原“唐电”副总邢永攀回忆,春节前后,他就陆续收到陈峰伟发来的短信,希望能够借钱周转,“甚至连手机费都要我们帮他充”。

  从河南老家回南京后不久,陈峰伟又去了一趟山西,他新结识的女朋友有亲戚在山西经营煤矿,陈峰伟对“唐电”高层宣布,他已经和“煤老板们”达成合作意向,此去山西,就是去谈融资事宜。

  但很快陈峰伟就从山西返回,并不再提起合作的事情。史福全等人向他问起,陈峰伟解释说:煤矿刚好发生矿难,女朋友的亲戚自身难保,暂时不能投资了。

  4月份之后,陈峰伟召集管理层开会,提出再搞一次“规模宏大”的开业前新闻发布会。“他说要租用南师大的学术交流中心,请名人前来助阵,还要请记者吃饭等等。”胡春年回忆,“我们算了账,没5万块拿不下来,哪有那么多预算啊!”

  按照胡春年的想法,“新闻发布会最好在学生食堂开,显出我们学生创业的艰苦精神!”不过陈峰伟告诉下属们,“隔一段时间一定要有个大动作,要保持热度,这样才有关注度,投资才会来!”

  新闻发布会最后还是没能开成,陈峰伟实在凑不齐那笔巨款。

  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没钱吃饭。前管理层成员黄功回忆,有一段时间,陈峰伟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碗面条或者一个大饼就解决一天,“但我从来没见到他慌张过。”黄功说,“你问他资金的事情,他仍然会告诉你,正在谈几笔投资,都是百万级的。”

  区区两万刺破肥皂泡

  “他后来就像芙蓉姐姐,走在路上,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说笑话。”

  《南京日报》记者王茸已经记不清“唐电”的第一个门店开业日期推迟过几次了,反正每次她都会接到“唐电”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门店即将开业。过一两个月,又是同样内容的下一个电话。

  史福全也记不清陈峰伟找他借过几次钱了,“他总是告诉我,开店就缺一点儿钱了,希望我投入一点,把局面打开。”他说,“但是我始终不放心,没有借给他。”

  直到4月底,史福全陪同陈峰伟和“大成名店”商场的一位经理洽谈,不耐烦的经理指责陈峰伟言而无信,始终拿不出剩余的首付款,还气愤地将企划书摔到了陈峰伟面前。陈峰伟尴尬得说不出话,史福全觉得脸上实在挂不住,终于表态,愿意拿出2万元先交给商场,条件是让“唐电”进场装修,为开业做准备。

  胡春年却不同意开业,他认为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开业无异于自杀,“这个时候开业,除了做给别人看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重新调整思路,好好想想现实的办法。”

  但陈峰伟坚持,“他对我说,全国人民都知道他要开业,他非开不可。”胡春年回忆。

  对于门店的经营思路,“唐电”内部一直没有统一,陈峰伟也从来没有做出过决断,“他又想开店,又让我们把生意做起来,问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他也说不出来。”史福全说,“他对炒作很在行,实在做事就不懂了。”

  实际上的情况是,开店一拖再拖,生意也从未开展。原管理层内的人员已经有人明确表示对陈峰伟的失望,包括副总在内的邢永攀等人陆续退出了“唐电”,基层员工也大量散失。

  一直持信任态度的胡春年也渐渐发现了陈峰伟的弱点,“他好面子,又好酒。几次有外地朋友来谈合作,他请人家吃饭,每次吃着吃着就喝醉了,什么也没谈成。”但是,“他再没钱,出去吃饭都一定要咬牙把单埋了。他把架子看得比什么都重,他内心绝对受不了大家对他的怀疑。”

  在仙林大学城,质疑陈峰伟的声音越来越大,“他后来就像芙蓉姐姐,走在路上,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说笑话。”南邮一位学生说。

  报纸上也开始出现针对陈峰伟的报道,媒体对于开业一拖再拖,明显失去了耐心。南京著名的调查类新闻节目组“东升工作室”开始派出记者,调查陈峰伟的真实资金状况。陈峰伟曾经夸下的海口开始出现负作用,媒体开始一一清算他讲过的大话,包括著名的“3年超过苏宁,5年成功上市”。

  “最可气的是,他还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讲新的大话。”史福全说,“动不动就又拉到了几百万投资。”

  最让陈峰伟不安的是,他正在失去太平洋的支持。他常去太平洋总部,声称找“严主席”帮助,但总是什么也带不回来。

  “那段时间,能感觉到陈峰伟消沉了。”原管理层成员黄功说,“经常见他一个人在办公室呆到凌晨两三点,也不做什么事,偶尔发发短消息。”

  4月底的一个深夜,史福全突然接到陈峰伟的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低沉沙哑,还带些哭腔,“史哥,我真的不想做了,我把公司交给你吧。”

  “那是我见他惟一一次崩溃。”史福全回忆说,“的确压力太大了,正常人早受不了了。”

  谁也不会想到,号称要做中国首富的陈峰伟,最终被绊倒在2万元钱上。

  这2万元钱,正是史福全借给陈峰伟的2万。5月中旬,史福全已经决定退出。“我觉得他不可能做成了”。更重要的是,史福全开始接到很多学生打来的电话,内容相同,找“唐电”还钱。

  与此同时,陈峰伟开始操作另一个“融资项目”。他和学生私下签订协议,以每张卡200元的报酬获得学生们的信用卡使用权,然后用信用卡套现。据悉,陈峰伟用这种手法从学生中收集的信用卡在50张左右,套现总额度约18万元。

  “我没赚到就算了,关键我不能跟着摔跟头。”史福全坦白地说,“他的操作手法已经比较危险了。”

  史福全开始找陈峰伟讨还那2万元钱,最终跟“唐电”撕破了脸,5月中旬的一天,在大成名店商场外,史福全还差点跟胡春年打了一架。“我也理解胡春年。”史福全说,“他还在真心想帮着陈创业,还想维护陈的面子。”

  之后没几天,一位自称《现代快报》记者的人采访史福全,借口领导要验证材料,将史福全手中的借条拿走,从此失踪。

  6月25日,“唐电”首家门店终于开业,尽管陈峰伟的讲话依然充满热情,但细心的记者们还是发现,他事先宣称将会前来助兴的“超女”等当红娱乐人士并未出现;门店里的数码商品寥寥无几。“那天进的一些U盘啊MP3啊最多也就几千块钱,撑门面的笔记本电脑,都是我去找朋友借来的。”胡春年事后承认。

  最为关键的是,严介和的太平洋没有再派一个工作人员前来捧场。当媒体纷纷转而询问太平洋,得到的回答是,太平洋跟“唐电”没有关系。

  史福全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报了警。7月,警方抓获了骗走借条的假记者--“唐电”员工、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刘小杰(化名),刘小杰供认,指使他骗走借条的,正是陈峰伟。陈峰伟随即被刑拘。

  在南京电视台随后的报道画面中,陈峰伟身穿号衣,带着手铐出现。这一画面立即在仙林大学城引起不小的恐慌,“我现在想的,都是我投资的钱。”南京邮电大学一名学生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

  《南京日报》记者赵琰在第二天采访了看守所内的陈峰伟,出现在她面前的陈峰伟,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号衣也理得平整。他像以往西装革履时一样,优雅地半靠在椅子上,微微倾斜着脑袋跟她说话。

  “一次失败,不能说明我这个人就失败了。”他依然自信,“我告诉你,我和那些现在呼风唤雨的商人相比,惟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当初成功了,而我现在失败了。”

  记者告诉陈峰伟,在他出事之后,太平洋已经向媒体表态,跟“唐电”没有任何实质关系。陈峰伟渐渐地直起了身子,像一个被雷声吓坏了的孩子。

  惟有那一刻,他脸如死灰。

  【“张爱玲情结”谋杀了青年才俊的心灵】

  学界对于张爱玲的文学评价可以归结为两点:一则,其文字鲜活度非常高,个人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她作品中看不到丁点儿模仿他人的痕迹,从来都是自成一派风格的;二则,在张爱玲的文字中,处处透出执著的“世俗关怀”。

  女作家张爱玲的文学造诣折射在学生明星CEO陈峰伟身上,表现出的修为成果同样是色彩纷呈、昝昝生辉。

  从休学宣布打造“商业帝国”,到店铺开门而又关门,不过是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陈峰伟在拘留所里仍然认为:自己如果不因诈骗被拘,一定能把唐电做好。事实上,在他被拘之前,唐电公司就已经入不敷出,靠向大学生借钱度日。

  身陷囹圄的“学生老板”陈峰伟用常人难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其实一直想体验一下牢狱生活。”他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但他可能并不知道,他一手创办的唐电电器现在已经关门,而且可能将要面临民事诉讼。

  当赤手空拳的陈峰伟同学口出狂言,要与资金雄厚的IT领域的前辈们一争高低时,没有来得及独辟蹊径,仅仅刚刚创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坚信自己的理想决不是空中楼阁的时候。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即使他的前奏是那么地像模像样。陈峰伟同学的创业理想最终破灭了,却实现了他想体验牢狱生活的另一想法,希望他在痛定思痛中反省,他到底错在哪里!

  目标战略的脱靶

  记得“唐电”在成立时,陈峰伟对“唐电”的未来发展曾有过这样的构想,即“唐电”经营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在企业第一年的销售目标是达到4000万元,并实现盈利400万元;第二步企业在三年内的销售总额达到2亿元;第三步企业在五年内的销售总额达到8亿元。

  目标发展战略的错失,企业经营要想成功,不仅需要目标战略和战术并重,而且执行力的贯彻和落地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战术的效果,并影像着战略的布局。

  知易行难的思想论调人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在唐电CEO陈峰伟的身上,就在于失败源于错误的心态。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模式,错误的梦想全部源于一种错误的心态。一种盲目的夜郎自大,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陈峰伟可以“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以梦得海市蜃楼,不切实际,甚至于可以梦得目无法纪---欠钱不还,不付租金,冒充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助理,损害他人的利益。

  化蝶破茧之旅的落败,最终造成陈峰伟身陷囹圄,面对这次全新的“生活体验”,希望他能够早日成熟起来。

  积习之痛导致事业崩盘

  陈峰伟的创业“半衰期”短得可怜,这位创立了唐电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学生创业典范在总裁位置上呆了6个月后,就因涉嫌诈骗,被南京玄武警方拘留。

  年轻的学生明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说不择手段――采取在同学中进行“恶意情感透支”,从而开创了“陈峰伟式”的融资模式。

  陈峰伟以“学生老板”身份一夜成名,并很好地利用了严介和的光环,一度成为媒体上学生创业的经典案例。

  据太平洋公司人士透露,严介和曾表示,他95%的时间都不在南京,没有时间和陈峰伟有密切联系,也没有公开表示过要给“唐电”公司做融资担保。至于与陈峰伟的那张合影,该人士透露,是严介和在陈峰伟的母校做演讲后,应陈的请求,才同意和他拍的。

  随着陈峰伟被拘禁,其一直宣扬的宏伟创业规划也逐渐暴露出超级泡沫的本性。尤其是其早先炫耀的资金来源,也因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公开否认而更加扑朔迷离。

  纵观学生明星CEO陈峰伟创业失败的原因很多,有天不时地不利,有企业运营经验的不足,还有目标战略的失重,但更为重要的还有他――“诚信的缺失”。借了两万元之后,却指使人将欠条骗走,此乃第一个不诚信。拖欠租金,违反租赁合同,此乃第二个不诚信。冒充中国太平洋建设的董事局主席助理,此乃第三个不诚信。不知道类似的发生在他身上的不诚信事件还会有多少,如此不讲诚信的一个人,又怎能立足于商海?

  如果说,陈峰伟同学的失败,是创业难免会经历的磨难,那么在这次失败中所暴露出来的品德却不得不令人扼腕。一个成功商人必须具备的诚信,在他身上却严重缺失。

  贯穿陈峰伟的商业梦想,一直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严介和联系起来,在陈峰伟体面、风光的几个月里,他也被南京一些媒体吹捧为“严介和第二”。当谎言被戳穿以后,南京当地的媒体立即进行报道,严介和近期已经公开表示,自己现在基本都不在南京,所以也谈不上和陈有怎样密切的往来。

  “大学生创业还是要从自己的专长出发。如果自己没有独特原创性技术特色,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也没有独到性的话就不要去创业,热情和创业是两码事。”面对经济泡沫和梦想的彻底破灭,业界专家有过这样的点评,“一个根本不承认失败不讲究诚信的人会有未来吗?还是奉送他一句话吧,“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不是人才,是诚信!”

  气若游丝的管理危机

  面对每况愈下的企业现状和走势,陈峰伟少年得志,但是明显的暴露了他企业管理和企业治理方面的缺失。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阿巴格的人,他们全家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的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这是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并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的4枚硬币放在阿巴格的手上,慢慢地说到:“人生就如同你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之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充满精神地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珍惜生命,你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案例中作为领导者的陈峰伟,由于他没有明白和理解,激励是有效的管理手段,是领导者的智慧所在。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激励可以促使陷入低谷的团队成员回复信心,从而帮助他们达到更好的工作状态。

  随着企业境遇和客观环境的不断恶化,直面气若游丝的管理危机,陈老板由于缺乏良好的应变能力,所以注定了团队组织的不断肢解和企业的全面崩盘。

  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混沌

  商海本就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被暗礁所阻,失败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敢于正视失败。遗憾的是,这位“学生老板”因创业失败而身陷囹圄之时,他却并没有用正常的心态来对待,而是非常消极地以“我其实一直想体验一下牢狱生活”作答。或许他希望以这样的回答表现他的坚强,表现他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但是这样的掩饰却恰恰反映出其内心的脆弱。

  失败并不可怕,承认失败也并不丢脸,而只有拥有了面对失败的正常心态与视角,才能离成功更近。

  陈峰伟,人们曾经惊叹于他的创业豪情,惊叹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可是,这个敢于叫板商界大鳄的年轻大学生,却栽倒在区区两万元的欠条之下,成功与陈峰伟擦肩而过。

  身陷囹圄的陈峰伟却用一句“我一直想体验一下牢狱生活”的话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境,也不知道这句话中有没有后悔的成分!

  但是当意气风发的学生明星还在款款而谈时,得知陈峰伟遭遇“横祸”的陈峰伟父亲却已经从河南老家匆匆赶到南京,陈峰伟的父亲在南京期间,得知陈峰伟欠钱的情况,居然还公开表示:“回家想办法凑点钱,为他还欠款。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小结】

  研读这则案例,除了对案例中年轻稚嫩的CEO陈峰伟的行为处事所不解外,更多的可能应该还是为其最后的尴尬境遇所惋惜。

  回首创业者的落败,直面“张爱玲情结”的缺失,不免对于陈峰伟创业轨迹的变形产生了更多的深思。

  一则,陈峰伟落败在眼高手低。去年年底,陈峰伟首次面对记者描绘宏伟蓝图:5年内,要让“唐电电器”成为上市公司;年销售总额要达到8亿元,占有南京仙林大学城80%的市场份额,并将业务拓展到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眼高手低几乎是年轻人的通病,但陈峰伟的“眼高”高得让人感觉有些过头。

  二则,陈峰伟落败在将创业同融资神话进行对等。陈峰伟动不动就要融资几百万元,毫无责任心。融资一定要控制好风险,要根据自己的项目和还债能力量力而行。为什么他开业是“做给媒体看”的?为什么一分钱还没有赚到就要捐5000元给南京民政事业?为什么三番五次追问记者他的创业事迹何时见报?当商业泡沫呈现危机时,居然向自己的父亲进行“融资”,直到最后当商业泡沫无法再吹下去时,骗局才被揭穿。

  三则,陈峰伟落败在战略经营的失误。他根据南京仙林地区有12万名大学生,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产品的年市场份额达3.6亿元,推断出如果有18%的学生选择到他的店里购买,他就会占有6400万元的市场份额,凭着这个理想化的数据,他就要打造商业帝国,他不知道大学生们的想法是“如果买高端电子产品,到那些大店、名店更放心”。

  四则,陈峰伟失利于在傍名人做秀。“我最近跟严主席去上海了”、“严主席昨晚来电话了”、“严主席说给融资担保”、“创业失败有太平洋(集团)垫底”、“大不了到太平洋弄个副总干干”……面对陈峰伟的一口一个太平洋,领衔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严介和主席却不以为然――“那是小孩瞎说”。

  五则,陈峰伟消亡在稚嫩的价值观前。他在南京仙林某别墅区包租了一栋别墅供休息和办公,在外面长租一辆小轿车代步,当企业尚处于创业阶段,就华而不实、开始装点门面,并大手大脚地挥霍资本、安逸享受、“提前”消费。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不客气地说,陈峰伟的这次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昔日的CEO、今日的消亡,落败的经验教训不仅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从另一个角度还留给我们深邃的思考。

  记得女作家张爱玲还有一句经典语句――“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但不知当昔日的学生明星CEO陈峰伟再回眸面对这句话时,他又会作何感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4837.html

更多阅读

群星璀璨:直击上海电影节明星走红毯

·上海国际电影节,范冰冰和张馨予红毯狭路相逢再争艳。6月13日,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帷幕,开幕式红毯上群星璀璨,艳光四射,范冰冰、张馨予、杨幂、陈乔恩、黎明、成龙、郭富城、吴尊、林心如、王珞丹、唐嫣、佟大为、周

亚历山德罗·迪亚曼蒂 brandao

亚历山德罗·迪亚曼蒂(Alessandro Diamanti )他能和里皮一起继续建设这个恒大王朝迪亚曼蒂--意大利足球运动员,现役意大利国家男子足球队队员。是一位锐利而技巧华丽的进攻型球员,左脚技术出众,打进过很多精彩的任意球和远射。代表意

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原型 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

法国文豪罗曼·罗兰的伟大著作《约翰·克里斯多夫》卷帙浩瀚,形式不拘一格。我总惊讶于它能集小说、散文、评论于一体。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奖励他“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

声明:《罗曼蒂克消亡史 豆瓣 昔日的CEO、今日的消亡》为网友将思念终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