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金融论坛演讲:打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各位代表:

  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中国金融论坛。大家进行了充分讨论,很生动也很深刻。借这个机会,我把自己的一点研究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 

 

  在我提出金融生态这个概念之前,已经有学者在使用它。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就跟进研究了。金融生态确实是我们在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有很多问题还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主力资金异动,同步跟踪我的财富…) 

  首先,金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平稳的发展做贡献。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第二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全局与宏观层面的生态环境,包括政府、立法、司法环境等;二是地方层面上的生态环境。第三是监管要到位,主要是完善监管体制、改进监管方法、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第四是宏观的金融政策环境,比如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市场定价的灵活性等方面。金融改革既要消化过去的历史包袱,又要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举个例子,比如动物园的水族馆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鱼,就像我们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自身必须健康,才能生存和自如地“游动”,所以其自身的改革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改革,并不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在金融机构自身改革的同时,确实有一个外部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个环境就像水族馆里的水草、浮游生物和氧气等一样,是鱼类生存和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 

  另外,如同水族馆中各种生物构成的这个生态系统需要有适当的规则来维系,金融监管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宏观调控就好像是水的温度,不能太冷,冷了有些鱼会冻死;也不能太热,否则氧气会跑掉,生物就不能生存;还不能忽冷忽热。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履行宏观调控职责的中央银行,我们已经充分考虑到银行体系存在的历史包袱,通过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进而形成合理的利差以及推动金融工具创新等措施,为商业银行消化历史包袱和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要实现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不能单打一。强调金融机构自身改革是最重要的,并不意味着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方面,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反之,在强调金融外部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是说外部环境决定了一切。 

 周小川金融论坛演讲:打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前面谈到金融生态环境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全局和宏观层面,包括法律体系环境和执法环境。从法律体系上讲,有《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还有《票据法》、《担保法》,以及其它的法规规章等。我最想强调的是《破产法》,它在维护正常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正在修改《破产法》,对此我们寄予厚望。 

  我们一直在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不同地区之间金融行业的健康程度存在很大差别。与有些国土面积不大,小型开放性经济、内部流动性好的国家不同,各种数据都表明了我国地区间的这种明显差异,但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可能与一个地区是穷是富有关系,即穷的地方资产质量以及各个方面的指标都不好,富的地方就好;沿海地区都好,中部地区就差一些,西部地区更差。一些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分析似乎印证了这个问题。但是我想举一个过去的例子。十年前,中国最富的地方就是广东,经济发展快,又是沿海地区。但是,当时发生了建设银行的“恩平事件”,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存在类似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干预比较严重、贷款的决策程序混乱,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此后,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大家看到一个很富裕、经济很发达的省份,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象关系贷款、信贷文化扭曲等,贷款损失比较大,也就导致地方政府需要借一些钱来消化历史包袱。从这点来讲,金融生态状况不见得跟穷富有必然关系。那么,是不是跟历史情况有关?我们看一看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家知道,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实行了一项激励机制,就是按照2002年末的数字,净资产是负值的农村信用社如果自己能够消化一半的历史包袱,中央银行就用票据或者其他的方式帮助消化另一半。我们试图通过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大家自己努力消化历史包袱,同时给予配套的政策支持。这个做法应该说对全国来讲,还是比较普遍适用的。但中国很大,农村信用社有3万多个,所以也不见得到处都适用。有一些西北省份的农村信用社规模比较小,但是经营管理比较规范,没有负的净资产,也就得不到这项政策的支持。有人说一些贫穷地区的信用社搞不好,是因为人均吸收存款量少导致利差收入少,无法维持生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沿海地区农村信用社利差收入虽然比较多,但人均费用和工资可能也比较高;西部地区虽然利差收入少,但人均费用和工资可能也比较低。所以用人均的存款指标来衡量不一定科学。后来我们也注意到在政策执行中遇到的这一问题,对这类农村信用社也给了一定的支持。 

  有的研究部门又提出,有一些因素与金融生态是明显相关的。第一就是经济的外向型部分比较好的,也就是说进出口比较多、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多的地区,金融生态情况就好。道理在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品生产方向是面向出口,因为内外结合比较好,所以市场定位比较好。再有,因为各地政府都非常欢迎外资,也非常关心自己的进出口业绩,对进出口企业和外商企业更多的是扶持和保护,行政干预也较少。 

  第二就是与各地的信用环境建设情况有关系。过去,有一些省市曾经因为信用环境问题吃了很大亏,导致投资少,客户往来也少,银行对这样的信用环境也不太放心。这些年,这些城市把自己的信用环境建设当做生命线来抓,两三年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我个人觉得,我国这种金融生态的地区间差异确实很大,甚至于一些数字所表现出来的悬殊程度让人不太容易理解。对此,要加强研究分析,在研究分析过程中有些结论可能经不起推敲和检验,没有抓住要害,但是研究的过程会有助于大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总之,希望我们的金融论坛、媒体、研究机构包括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内部的研究机构,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我注意到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工作,下一步应该加强信息交流,共同促进和提高。这既有利于银行合理安排资金、提高信贷决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各地建设良好金融环境的竞争意识,通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了解信息、研究问题。对于金融生态的地区差异问题,大家会对研究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看法高度关注。同时,这种地区间差异问题及其研究也会反过来促进国家和政府部门从立法、司法、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方面共同努力,搞好金融生态环境。 

  我相信,只要我们把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金融监管的加强和宏观金融政策的改善这四个方面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就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对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8881.html

更多阅读

周小川的“超主权货币”很初级 周小川 货币政策

周小川的“超主权货币”很初级周小川同志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引起巨大反响,细读该文,分量极重,显然代表了央行的最高智慧。但我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贯反对者。尤其是“购买美国国债”,我已经使尽了最刻薄的语言予以奚落。

周小川:两次钱荒倒逼金改加油

     2013年,两次“钱荒”来袭。对首位“三连任”的央行行长周小川来说,既要按新一届政府所希望的那样控制信贷扩张,又要避免造成更大的市场混乱从而打击投资者信心,这个任务并不简单。  对于自己被媒体称为“人民币先生”,周小川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人民币国际化成周小川新任期要务

     离岸市场遭争抢  人民币国际化成周小川新任期要务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进入“提速期”。  3月19日,巴西投资银行Banco BTG Pactual SA宣布将在海外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该债券将成为巴西公司公开发行的首只人民币债

央行行长周小川 周小川央行十年记

     “改革派”遭遇新挑战:控通胀 防热钱  北京大街小巷摆摊卖的一张煎饼果子引发了一轮有关“货币超发”的热议,十年前原本卖1.5元一张的煎饼果子,十年后涨至6元。而这场争论也将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周小川推到了风

声明:《周小川金融论坛演讲:打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网友想听你呼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