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关心讨论的品质



   知识分子总是有一些公共性。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科塞曾给出一个定义:“他可以靠思想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为了思想而活。”可见一个人是不是知识分子和他从事什么职业没有太大关系。前几年,一位旅英的波兰学者鲍曼提出,“知识分子除了为思想而活,还要关心正义的问题,关心审美的问题,关心真理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公知”已被严重污名化,“精英”也成为一个负面词汇。我们对此可作一个社会分析。首先,中国贫富差距很大。其次,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的分配存在扭曲和不公正。一些学者,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常常遭到攻击,还牵扯到很多著名媒体和媒体人。他们常常被另一些人描绘为这种扭曲和不公正的辩护者。

  对“公知”问题的讨论往往迅速转移到对这群人人格的讨论,使得更重要的社会分歧的讨论变得不可能,这是政治讨论庸俗化的结果。

  我并不想为“公知”正名,而是要说,随便骂人不利于一个健康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如果真是知识分子的话,他就要关心讨论品质的问题。有一个问题许多人在反思,但不好意思讲出来,就是精英知识分子对庸俗的投降。当你为了追求社会影响力,牺牲掉品质上的底线,这样的影响就背离了你的原意。

  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不独中国如此。一个人如果关怀社会事务,他当然是一个知识分子。首先一个人要认定自己的立场,是为了承担这样一个身份带给你的压力和责任。这并不是让你抛弃草根大众,你当然要关怀整个社会,影响所有的事情,但是,不要忘了,还要为思想而活,思想是要讲品质的,思想的讨论和发掘是应该有严格的方法要求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和严肃的。

  点评:

  在专家被称为“砖家”,教授被讥为“叫兽”的今天,每个知识分子,都面临着站在哪个立场说话的问题。

  不过,现实中的选择,却又有过分简单化之风险。媚权求财自不足论,立志为弱势阶层代言,宣布自己永远站在这立场,却亦有可议论之处。

  在我们看来,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真相这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从真相出发走向真理是知识分子的最重要价值所在。进入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们,尤其应该谨记斯言。

  从2012年的韩寒“代笔风波”到2013年的“网络砍柴”,春节之际中国社会进行着相似话题讨论,不过无论是哪一个讨论,其质量和品质都难言理想,到了最后似乎都难免沦为派别斗争与人身攻击。

  究其原因,恐怕在于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拥有话语权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们并未承担起社会职责。或畏惧权力,或畏惧民众,在社会撕裂的状况下缺乏“逆潮流”而动之勇气,或如梁文道先生言,“为了追求社会影响力,牺牲掉品质上的底线”,最后导致自己“被污名化”。

  社会风气不佳,戾气蔓延,对立严重,无法健康理性讨论问题,自然有各种复杂原因,但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的知识分子,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行有品质的讨论,匡正社会风气,此其时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921.html

更多阅读

谁才是那个在乎心疼懂你的人! 满文军 懂你 歌词

谁才是那个在乎心疼懂你的人一个人在乎你,他不会欺骗你,就算他答应的事情办不到他也会尽量.一个人在乎你,再忙也会抽出一分钟的时间来给你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因为他在想你。一个人在乎你,再忙也会抽出一分钟的时间来回你电话或信息,因为

你的故事,才是你永恒的爱人 永恒的爱人 观后感

头脑/心向外投射,绕了一圈,又回到自己。我的经验是,根本没有安静的头脑/心这回事。你要抛弃你所有的小孩和友谊?故事也像这样,它们由你而出,然后又回到你,就像呼吸——吸进呼出。如果你以理解和同情与你的故事相遇,这内在调查——功课,将是你

声明:《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关心讨论的品质》为网友各种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