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陕西旅游年票 陕西旅游何时不再跛足前行



1980年代旅游业初兴起时,陕西以其厚重的历史沉淀吸引八方来客,旅游业发展火热,一跃而成旅游大省。然而近几年来,正当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时,陕西旅游却原地不动甚至出现滑坡现象,而同为西部省份的云南、四川却发展迅速,尤其是云南旅游创汇排名已超过陕西。陕西旅游究竟为何渐失昔日风采?近日,记者专程走访了陕西旅游界专家、学者,省旅游部门相关人士,一解陕西旅游业发展停滞之谜。

  数据是无声的判官

  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底蕴,赋予陕西“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称号,诸如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古城墙名等知名的人文旅游资源,陕西近年的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凭借这些资源打响品牌的。但同时也遮盖了陕西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大陆东部最高山峰——“六月积雪”太白山、汉中南湖、朱 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故乡——佛坪自然保护区、生物基因库——秦岭自然生态保护区等均少人知。

  在如此丰富的自然历史资源下陕西旅游业发展又是怎样的?

  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末,陕西旅游业发展位居北京、上海之后,享誉中外。但近年,陕西旅游业发展已不能和昔日并驾齐驱的北京、上海相比,仅西部省份云南的上升速度已让陕西望尘莫及。

  2000年,接待境外旅游者,陕西71万人次,云南10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陕西2.8亿美元,云南3.39亿美元;

  2001年,接待入境旅游者,陕西75.9万人次,云南110万人;创汇,陕西3.08亿美元,云南3.67亿美元;

  2002年,省创汇前十名:广东50.9089亿美元;北京31.1454亿美元;上海22.7545亿美元;云南第九,4.193亿美元;陕西居第十,3.5097亿美元。云南旅游创汇超过陕西。

  2003年,因“非典”影响暂不作参考;

  2004年,陕西省上半年旅游业总收入为90亿元人民币,其中入境旅游接待总量和外汇收入水平虽远高于去年同期,但仍未达到2002年同期水平;而云南同期旅游总收入达161.89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同期增长14.18%。

  陕西不能“一城独挡”

  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陕西旅游业面临一次挑战但是否真就如外界定义的——陕西旅游已是明日黄花发展停滞呢﹖

  对此 陕西省著名旅游专家、西北大学朱玉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肯定陕西旅游也在发展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所处旅游大环境的时期不同、纵横比较对象不同。80年代,中国旅游业发展初期,境外旅游比较热。陕西是十三朝古都,走进陕西,国外游客们便揭开了中国东方古国的神秘面纱,再加之当时国内市场尚未起步,陕西便发挥了其独特的人文旅游优势,旅游业飞速发展,与北京、上海并列。

  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旅游开始起步,客源、市场均在分流,其他城市在此时成长很快,陕西的竞争群扩大了。即使这样,陕西今日仍是境外游客接待大省,但发展速度已慢于其他省。

  二是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后继产品开发不力。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是人们都往东南、北京或海边跑,陕西已不是旅游的热点。加上商品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增大,在人与自然结合中人们得以释放,从而体验放松游成为今日的时尚游。

  陕西的自然资源,一直掩盖于人文资源之下,从而导致了形式上的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后继产品的开发不足,致使产品结构没有形成持续吸引力。在这方面,云南做得较好,在西双版纳发展起来后,继而推出丽江,后又有香格里拉。而陕西却没有这类大手笔,一直是兵马俑等几个知名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吸引力有限,错失了这一发展机会,呈落伍趋势。

  三是西安“一城独挡”,孤掌难鸣。“历史文化重头戏没有改变”,谈到产品开发,朱玉槐如是说,观光静态和动感体验未能结合好,从而致使产品吸引力有限。

  朱玉槐认为,陕西是典型的“西安一城独挡”。比如2001年,陕西接待入境旅游者75.9197万人次,西安市就有67.2015万人次,其他各市仅8.7182万人次。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西安在陕旅游的地位,同时也揭示了其孤军奋战的境地。俗语说“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分散,未能形成旅游网络区,不但浪费了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阻碍旅游产品群吸引力的构筑。对此云南刚好相反,昆明是个旅游集散地,周边丽江、石林等著名景点以它为中心,增加了游客逗留时间,旅游收入也增加了,这也是除却距离因素,游云南需一周、半个月,而“逛”陕西就是两三天的原因所在。

  陕西旅游何时双足并行?

  “陕西旅游资源种类并不单一,只是开发思路存在问题。”朱玉槐再三强调。

  当记者问及有没有解决方案时,朱玉槐说:“陕西不太清楚该抓什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改变产品开发及其结构见效较慢。”他认为陕西旅游要发展、改变现状,做大、做强,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改变开发观念,要有战略性指导,同时适当放开政策。就旅游产品开发来说,观念落后、守旧表现尤为突出。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旅游产品开发也不例外,按照旅游产品开发层四阶段的分法,陕西现在仍处于第一阶段,游客看景、看庙的观光旅游阶段,而深圳、无锡甚至四川已经在第四阶段,注重增强产品的参与、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战略性指导,从而无法根治陕西产业结构的现存问题:人文资源唱重头戏,一肩独挑的局面。

  二是要改变小打小闹的做法,要有大开发的胆略。当前旅游产品竞争,讲的是一个大、强,具整合力的产品群,旅游创益就是把游客留住,延长其逗留时间,这样才能使吃、住、玩、游、购、娱尽情发挥,促进游客消费,发展旅游业。

  三是资金问题,这是制约陕西旅游做大、做强的硬伤。陕西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旅游产品开发资金匮乏,加之陕西旅游资源特性决定了其要么开发就是大手笔,要么就别动,小规模的短视开发既破坏了资源特性,又影响了旅游产品结构,从而又何谈旅游产品的做强、做大,只希望能够招商引资,来共同开发这些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

 陕西旅游何时不再跛足前行

  四是要形成旅游产品体系,以西安为中心,带动周边。但现状却是各自为景。前面已有数据说明,整合旅游资源就必须以西安为点,将周边市区连起来形成旅游网。今年,西安周边道路增建不少,交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方便,现在缺的就是大联合,将这些资源串起来,形成陕西大旅游的格局,从而发展陕西旅游业。毕竟陕西旅游不是西安一市旅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6608.html

更多阅读

人心凋敝才是最可怕的 比鬼更可怕的是人心

作者:张宏良发布时间:2014-08-16 11:07:40来源:民族复兴网人心凋敝才是最可怕的曾几何时,有谁能够想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这里老人就没有正常死亡的”。“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河)更可靠”。

中国人何时不再“痛打落水狗” 合伙中国人

近日有关赵本山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原因自不必说,自从赵本山缺席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各种有关他的负面消息便被挖了个底朝天,赵本山俨然成为了当下的一条“落水狗”。在中国,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落水狗同样人人喊打。自从鲁迅先生大声喊出

山西有个穽底村 穽底村挂壁公路

山西平顺县穽底村晨景山西有个穽底村今年“五一”期间,驾车去了一趟儿山西的穽底村。山西平顺县穽底村山景(1)说起来穽底村离安阳并不算太远。它是山西平顺县的一个山村,从安阳出发,到了林州的王相岩,顺着太行大峡谷的旅游通道,继续前

2016年酒店业科技事件 2013年度中国酒店业10大热门事件

     回顾2013年,中国酒店业的市场由高低档的两极向中档转移,中国酒店人的观念由传统营销向移动互联网营销转移,中国酒店业的故事也由国际品牌历史向未来十年变局转移...展望2014年,中国酒店业也必将伴着餐饮下的寒冬,快速增长的中

声明:《2017陕西旅游年票 陕西旅游何时不再跛足前行》为网友东京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