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背后:本土公关公司上演国际冲动



    Legend走向Lenovo,夏新敲定Amoi,用友软件放弃用了17年的英文名UFSoft,启动UFIDA,Chery正找寻契合北美市场的英文标识……众多本土大公司更名举动的背后是国际化野心的彰显。而在本土公关行业,更名风也逐渐蔓延,类似的更名举动开始在视野里频繁出现,先是PFT传播集团10月18日推出Shunya英文标识,11月初,君策公关也打出广告,英文名称由Local Strategy更换为Glocal Strategy,看似简单的更名动作,实际却是本土公关公司国际冲动和国际布局的上演。

    2005年4月18日,PFT集团董事会抛出“集团联席主席”的“诱饵”钓到杜孟,PFT国际冲动也由此端倪初露。巴黎大学的教育背景、对外贸易顾问的法国政府关系、爱德曼国际公关集团执行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的行业资源,对于张秀兵把持CEO位置的PFT来说,杜孟更多是一个国际化视野和身份的标签。

    今天的PFT似乎想呈现出类似WPP等全球整合传播集团的专业布局:建立从策略、公关、广告、到行动营销等全方位的服务能力,同时,Shunya而非Xuanya,迎合英文的发音习惯和与此对应的国际胃口,宣亚开始揣着国际化色彩的名片,企图打开国际性业务广度和深度服务的通路。

    与打“整合”旗的传统思路不同,宣称“从不参加行业排名,情愿被少数高端客户认同”的君策公关从一开始就企图占领行业的高端细分领域,在经销商公关、竞争议题策划、战略认知传播、并购整合沟通等方面费尽心机打造自己的“高端形象”,甚至启动国际合作去建立领先的KM系统和在高端细分领域的方法论体系。

    一个同行抄送过来的君策更名新闻稿里说,“君策公关一开始的目标客户就是本土行业大企业而非跨国公司,‘Local Strategy’便因此而生,但近年君策不断拿到跨国客户的专业服务,全球合作联盟也在快速推进,因此 ‘GLocal Strategy’更能体现‘领先的全球视野、智慧的地方实践’这一主题。”

    然而,尽管公关行业是国际专业公司优势较少的领域,本土公关无论是整合的宣亚还是细分的君策让人们看到的还只是国际化的野心而非现实,号称“集团”的宣亚尽管涉及品牌咨询、公共关系、广告、行动营销等众多领域,但依然难以摆脱公关独大的局面,难以建立象WPP、IPG这样全球大集团的完整专业布局,实现在集团内部让市场研究、策略、广告、媒介投放、公关得到策略性的整合实施。而顽固地在高端细分市场进行非规模性渗透的君策尽管在原来的名字前加上了G,但叫得响的案例还主要是娃哈哈、农夫山泉、上海家化、三九等本土公司。为数不多的国际客户并没有为其积累高端领域的知识资源,在这样的基础上和国际合作伙伴一起建立“领先的工具和方法论”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更立新牌坊,当然可以是借机传播,而在更名之后,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不是本土公关公司上演的国际冲动,而是本土公司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传播环境中能更快、也更稳健地走向成熟。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交流你的观点或看法,作者:列侬尔,[email protected]

 更名背后:本土公关公司上演国际冲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1783.html

更多阅读

国际公关公司在招聘什么人? 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

高校毕业在即,又一轮应聘和招聘仗开始了。我当然知道,在很多人的眼里,PR公司,当然是国际PR公司,不如投行那么耳熟能详,充满神秘和魅力,五光十色到令人“垂涎不已”,对于公关公司,一方面有笑话说我们的同事要跟家长解释我们不是传说中的“男

双汇万人大会:危机公关的三大失误

3月31日上午,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市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当看到新闻标题的时候,很期待双汇的危机公关到底会出什么招数。定睛一看,双汇的万人道歉的危机公关已然在微博上炸开锅。拼音乌龙事件在董事长万隆背后的背景板上,双汇的拼音由

邱子真:公关公司之于企业的三大核心价值

  谈到公关公司的价值之前,先厘清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适合使用公关公司。基于本人多年的市场营销策划实操经验,我认为应该具备两个条件:1、企业规模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具备一定的特色,处在厚积薄发境地的企业

美通社CEO:公关公司不是媒体传讯

  前不久,美国企业信息通讯社首席执行官CharlesGregson匆匆来到上海,为中国区事业的拓展招募人才。但是他似乎遇到了一个困惑,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应聘者不知道美通社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CharlesGregson自称美通社是传媒产业

声明:《更名背后:本土公关公司上演国际冲动》为网友初晓微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