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十五年能领多少钱 我的职场十年(十五)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放权的体验

  任何一个公司和一个部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放权的问题。LG的总裁在其“道路只有一条”的书中,主要讨论介绍了在LG的发展过程中的放权过程。简而言之,放权是企业和部门发展的必要过程。

  在放权的开始,放权者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能否克服自身的障碍。

  我曾遇到过一些经理,他们将很多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忙的一塌糊涂,还耽误了很多事情。问他们原因,并非是不想放权—当然也有许多贪权者,而常常是“找不到称职的人”。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和行业中,我们面临的常常是全新的问题,确实是很难找到“称职”的人。何况真正“称职”的人,通常也是从不“称职”开始的逐步变得“称职”的。下放权力的前提之一,不应该看是否有“称职”的候选人,而是看你的部下是否具有潜力和基础成为“称职”的责任承担者。

  放权,必然意味着自己直接掌握的权力的减少,至少在开始时通常是这样。而且你会发现在某些场合,你由主角变成了配角——更糟的是主角竟然是你的部下!学会在适当的场合做你部下的配角,是你决定放权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心理训练。

  在放权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开始的时候,你会遇到许多原来不存在的新问题。其他的部下会出于各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向你反映真实的或虚构的问题。接受权力的部下,表现也未必让你满意,可能还经常惹出些如果你亲自管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麻烦。甚至有些其他下属,会故意的给他出难题。这一切通常会导致你的部门的近期表现,没有因为放权而提高,相反的是降低了。面对放权引起的这些麻烦,你如何决定?如何面对?如果继续向前,你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状况?

  倒退显然是不可取得。向前则要解决你以前不曾面对过的问题。度过这段不稳定期,你的部门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你要替你的部下承担责任或不好的后果,而不是倒过来。如果将责任和权力从一开始就同时下放的话,而你的部下又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责任,他很难用一个比较平静的心态来适应新的工作。如果你愿意替他承担(哪怕是一部分)责任的话,他可能会更有信心的去面对新的挑战,也会更快的完成从不“称职”到“称职”的过程。当然也会更快的替你承担与他的权力相适应的责任。

 我的职场十年(十五)

  对于你选择的部下,你要能够全面和发展地评价他。没有承担责任的时候,他的一些弱点可能没有机会暴露在大厅广众之下,现在他的许多毛病都被压出来了,甚至是一览无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了你原来看到的那些优点,更不意味着他无力改正自己的弱点。这时他更需要你多一点宽容和理解——这当然不容易,因为他坏了你的事。可谁让你是他的上级而又放权给他呢?不要指望你的部下马上就能适应新的定位,也不要要求你的部下马上就能改掉自己的毛病——有些毛病即使别人给他指出后,他可能一时还难以理解。除了权力,再给他一些适应新的角色和在实践中学习需要的能力和知识的时间—包括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同事的时间;在实践中,给他多一点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全方位的指导(从具体的业务,到心理乃至到文化。当然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应该是持续而且长期的,但在放权的开始,强度要更大);针对他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时地给他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千万不要抱怨和指责,不要没有重点的把他的一些无关大局的问题都提给他,那样会使他不知所措,甚至丧失信心;对于他的进步和成绩,适当的给与鼓励,帮助他建立信心——但也要小心别让他产生飘飘然的幻觉,而失去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用一句俗话来讲,他可能会“给你一个惊喜”——如果你对人的判断力不是很差,你的运气也不是太坏的话。

  如果你的其他部下不理解你的做法(也许实际上是不服气或出于其它不那么好的心理)——自然在工作中会有一些言语和行动上的反应。那你还要想办法替接受你放权的部下建立威信——当然这主要靠他自己。但是你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你的与他有关的言行,都会影响其他的部下对他的态度的。没有必要替他掩盖什么,只要你能够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他的人品,能力和作用就够了。

  放权并且取得成功,需要你有一点境界——主动为公司的发展,多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愿意为部下的发展,在符合公司的利益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信誉和能力,替他们撑起一个能够不断发展而且允许他们犯错误的空间——当然不能是太致命的错误。

  成功的放权不是放羊——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推卸或转移责任的过程,不是将你不知道该如何做或不喜欢做的事情,连同责任和风险简单的推给你的部下。然后你只去用结果考核他们。而且在开始放权的时候,你恐怕会遇到比原来还多的麻烦和风险。如果你感到这样做还不如将就现状的话,那你就安心的维持现有的局面吧,你不要期望老板会给你更多的机会,也不要幻想自己有一天会有更大的作为——因为你的能力,修养和境界不配做更大的事情.

  放权,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的人才的成长,从更本上讲要靠在实践中的无数的成功与失败的锤炼;也是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建立共同愿景的一个有效手段。(编辑后发表在《IT经理世界》2000第九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3982.html

更多阅读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二)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我离开清华大学走上社会的这10年的后一段时间,当我开始进入企业的高层管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企业政治的问题。我对权力一直相对比较超脱,信奉靠自己诚实劳动去谋生的原则,所以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一)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两难困境  我们的系统集成业务,当时已经做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是伴随着中国的行业IT应用一起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困扰我们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当期业绩与长远发展的两难。这

我的职场十年(三十)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  国内的高科技企业,除了少部分外,基本上都是运作型企业。即企业是依靠规模性运作/服务的效率取得竞争优势的。这也是符合中国产业发展规律的现象,不能简单的责怪这些企业和企业家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九)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四   再上台阶---进入高层管理  公司的突然拆分,导致了许多人生命轨迹的突变。我也因此而从产品业务,转向了软件服务业务。如果说是贺志强引领我进入了IT行业的话,可以讲是郭为带我进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八)

系列专题:我的职场十年         这件事情的不幸结果,也引发了我对如何让员工和业务的性质相匹配的思考。质疑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谓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之一。在企业工作,特别是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同事之间,上

声明:《社保十五年能领多少钱 我的职场十年(十五)》为网友莫忧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