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反全球化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全球化



张冰:本站专栏专家。

  随着品牌全球化的即将到来,国际竞争国内化,洋品牌再次发起攻击,那么,中国品牌如何迎战洋品牌?

  打好根基  稳打稳扎

  迎战洋品牌,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更不能鲁莽行事,必须打好根基,稳打稳扎。“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开发市场,消费支出的成长速度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快”。中国本土市场,才是民族品牌发展的真正机会,尤其是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外强势品牌都在千方百计围绕中国农村市场大做文章。

  我们有些企业只顾抢滩国际市场,迈向大都市,这看起来很风光,但是没有在本土市场建立相当的影响力,没有扎扎实实打好根基,企业不可能有强大的竞争力。

  面对农村这个现实的大市场,根基重于一切。坚持民族品牌的经营战略,树立乡土意识,抛弃片面的国际化观念,因地制宜寻求对策,才是明智之举。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品牌命名趋向“洋化”,包装追求高档化,广告宣传在自说自话,品牌无法立足于国内大众市场。

  当然,国际强势品牌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中国农村毕竟是他们所陌生的,而我们无论在文化沟通,还是在营销手段上,都有极大的弹性及应变空间,完全可以更加切合本土市场的需求,更有把握成功。诸如海尔的昨天曾是个亏损141万元的企业,可海尔人不服输,树立信心,坚持本土市场上,励精图治,硬把两个小兄弟的商标从冰柜、食品柜飞向了彩电、洗衣机、微波炉、洗碗机、变频空调……稳打稳扎,终于使得海尔这个品牌家喻户晓。也让海尔曾应市场需求、推出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故事,更是早已成为佳话。中国企业家们应尽快放下架子,树立名牌首先是“民牌”的意识。这是当前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注重品质  塑造品牌

  美国人以“卡迪拉克”骄傲,日本人以“丰田”骄傲,德国人以“奔驰”骄傲,法国人以“雪铁龙”骄傲,我们中国呢?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世界级品牌,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必须继续创好自己的牌子,确保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提高牌子在市场的领先地位,逐渐实现品牌扩张。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上缺乏系统操作,以致产品缺乏稳定性,忽上忽下,国人难以建立信心,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塑造。消费者购买品牌,总是以上乘质量的产品为选择对象的。因此,对于立志迎战洋品牌的民族品牌,当务之急就是提升自己的产品品质。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品1%的缺陷,对于买到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的损失。只有创造出超越洋品牌的产品品质,民族品牌才能在与之正面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民族品牌在产品品质上普遍存在着管理技术与管理系统落后的现象,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国际标准化与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或者即使采用了国际标准,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落到实处,这些瓶颈严重制约了我们产品品质的提升,因而也就制约了品牌的健康成长。

  培养忠诚  从娃娃开始

  中国许多企业纷纷关注的只是知名度,而对忠诚度的不断培养和投入是欠缺的,很多企业以为只要有了知名度就有了一切,品牌经营无法深入,始终只停留在建立知名度的层面上。在营销推广方面,不惜花重金大作知名度文章。诸如无关联性的明星广告、策略完全错误的疯狂炒作、几乎失去理性的“标王”争夺等等,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全球化
  知名度,是品牌塑造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而忠诚度才是形成强势品牌最关键的因素。凡是强劲品牌,他们对忠诚度的培养,总是不遗余力,从娃娃就开始着手培养。麦当劳是全球孩子欢乐的乐园,当你用手指着“M”去问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何字?他告诉你的是麦当劳,而不说是“M”,可见品牌忠诚度之高。再如舒肤佳香皂,从娃娃一出世时就开始为其除菌与洁肤,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如此源源不断地投入与培养,影响了几代人的消费忠诚。忠诚度从娃娃开始,可以影响现有的消费,更可波及未来的消费。在忠诚度的培养上,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深入。

  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种伟大的理念,有伟大的理念,才能成就伟大的品牌。“产业报国”的爱国理念,成就了松下王国;“写出世界上最伟大的软件”之理念,使得微软天下无敌;“努力为公众提供意想不到的产品与服务”的理念,使索尼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之中并不少见。

  与此相反,一些企业的短视行为制约了品牌的健康成长。种种不良现象皆成了制约我们品牌发展的阻碍。民族品牌,要战胜洋品牌,就必须破旧立新。在竞争中,学会用观念取代产品参与竞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7902.html

更多阅读

正大光明 中国企业出去要光明正大挣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却举步维艰,鲜有享誉全球的国际品牌。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企

中国企业本土化 品牌之殇:那些Hold 不住的中国本土企业们

今年可谓是外资品牌收购中国本土品牌的丰收年。今年4月,法国“科蒂集团”与“丁家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5月,“美国沃尔玛”收购电子商务网站“一号店”;6月,商务部批准“英国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9月,商务部批准了“瑞士雀巢”收购

特色小镇建设误区 中国企业谨防步入品牌建设误区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有着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增幅最快、最具挖掘潜力的市场。在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即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商机依然无限。正因为背靠这么庞大的市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

怎么防止胎盘老化 中国企业要防止品牌老化(二)

     如何防止品牌老化    从以上分析可知,品牌老化的原因会有很多。总之,品牌老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老化。作为企业,关键的是要知道品牌老化的原因,并顺藤摸瓜,找到防止品牌老化的方法。    当然,中国企业大多本身资源有限,

声明:《中国如何应对反全球化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全球化》为网友念旧回不到曾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