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罗姆尼辩论 电视辩论难改罗姆尼颓势



     当日历翻到10月,2012年的美国选战就正式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自两党代表大会以来,奥巴马的民调支持率回升显著,罗姆尼却止步不前。9月17日,罗氏爆出曾在筹款活动上指责47%的美国民众不缴税、等救济,并称不会寻求这些人的支持。该言论致使其支持率应声下跌,甚至根据全美广播公司和《华尔街日报》的联合民调,罗氏在长期更具优势的经济议题上也已与奥巴马达成了43%的平手,在医疗事务和税收议题上更是落后6-10个百分点。面对整体民意支持下落、传统优势议题失手,罗姆尼可谓败相已露。但10月3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公开电视辩论,罗姆尼却出人意料地扳回一城,令最后一个月的选情扑朔迷离起来。目前总体研判,四场辩论的“规定动作”、“十月惊奇”的意外因素以及经济与就业的“硬道理”,将在未来一个月中最终锁定下一届白宫之主。

  10月4日,刚刚在首场电视辩论中完美收官的罗姆尼收获了民意强烈的回馈,根据盖勒普的民意调查,认为罗姆尼表现出色者为72%,而奥巴马则仅为20%。但随着其后几日内,罗姆尼在辩论中多处言论被指责为不实之词,其与奥巴马对决中的民调差距并未明显改观。事实上,总统的电视辩论的确是向公众说明自身具体政策主张的绝佳机会,但从竞选营销技术上讲,电视辩论的关键其实在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任何候选人只要表现尚可就好,因为各种媒体会对辩论进行具有倾向的诠释或节选,毕竟真正能够看完一个半小时辩论的普通观众为数有限。但如果候选人一旦犯错,就将很快被媒体放大,进而可能酿成多米诺骨效应的选情塌陷。比如,1976年的第二场外交事务主题的辩论中,福特不假思索地声称:“东欧并未被苏联统治,所以不关福特政府什么事儿”,这样毫无国际责任感的表态很快就成了帮助卡特进军白宫的推进器。又如,1988年本来尚存一定胜算的民主党人杜卡基斯始终反对死刑,但在辩论中被问及倘若自己妻子被奸杀是否还会支持对凶手持免于死刑时,杜氏竟然不改其一贯主张。此后“冷漠丈夫”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杜卡基斯头上,最终令其白宫梦断。再如,1992年在任总统老布什在对阵克林顿时频频低头看表,给人以心不在焉之感,令其本就输给克氏的形象分更是雪上加霜。

  这样看来,面对这样一个被动减分而不能正面助推的消极因素,作为民调落后的挑战者,罗姆尼和瑞安只能期待在自身不犯错的情况下,奥巴马和拜登出现重大闪失,否则四场辩论应该无法扭转目前选情的颓势。而且从历史上看,在任者在首场辩论中表现不佳,也并不少见,近年来只有克林顿在1996年谋求连任时三场辩论都明显压倒了鲍勃·多尔。因而,奥巴马在首战的心不在焉,能说明的问题并不太多。

  如果说总统电视辩论是一个被动消极因素,所谓的“十月惊变”则是一个主动突发因素。在选举前的这最后一个月中,一些突发危机情况被认为可能重塑选情。1979年到1981年耗时444天之久的“伊朗人质危机”则堪称经典的“十月惊变”。虽然1980年存在如7月前国王巴列维去世、9月两伊战争爆发等因素牵扯,使得伊朗方面更愿意尽早解决危机,但当时的霍梅尼政权仍旧要坚持到11月4日美国大选之后再做决断。换言之,伊朗实际上是不想把解决危机的“十月惊变”大礼拱手送给卡特,而是令后者经济与军事软硬兼施的制裁政策彻底破产,并断送了连任之旅。1981年1月20日,里根宣誓就职的几分钟后,伊朗就释放了人质,为新总统“加冕”增加了几分喜庆。2004年即伊拉克战争打响一年后,中东事务再次为美国大选贡献了“十月惊变”。在以“反恐战争”为主题的选战中,越战老兵约翰·克里始终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更具资格的国家统帅,进而抨击小布什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政策。不过,就在10月29日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长达将近15分钟的本·拉丹讲话视频,内容充斥着向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挑衅。该视频一出,小布什反恐战争的合法性立即得到强化,助推了小布什“危机总统”的形象,助其连任成功。

  就过去一两个月的国际与热点区域走向而言,2012年总统大选再次遭遇“十月惊变”的几率正在走高。由一部小成本电影引发的反美浪潮正在多个穆斯林国家延烧,甚至还波及到了美国传统盟友和中东地区以外的穆斯林国家。9月11日,美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斯蒂文斯死于非命,似乎发出了“惊变”提前到来的信号。一旦反美情绪与运动持续升级,奥巴马此前标榜的终结反恐战争的政绩将陷入窘境,其中东和解政策也将骑虎难下。罗姆尼只要有效跟进炒作,将极可能酿成一个对奥氏连任不利的“惊变”。除了中东局势的急转直下之外,亚太事务的某些变数也存在转为选战影响因素的几率,特别是在2012年的选举周期内中国议题返回选战舞台中央之际。从这个角度检视,在“十月惊奇”的高发阶段,中国在处理周边关系中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更为全局而审慎地考量区域事务与域内大国之间的互动,避免为他人助选或做嫁衣。

 奥巴马罗姆尼辩论 电视辩论难改罗姆尼颓势
  不过,抛开选举政治的议程设置和竞选营销的花招技巧不谈,左右本次选举的硬指标即经济层面上的好转,将根本性地决定花落谁家。最新公布的9月份失业率意外降至7.8%,创下奥巴马执政4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无疑是对奥巴马的空前利好。但11月6日大选日前后公布的失业率数据会否将继续走低,或者这个利好是否已然来得太晚,将是我们预估美国大选的重要晴雨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087.html

更多阅读

(转)郎朗参加白宫音乐会与奥巴马同唱《HeyJude》 郎朗音乐会

当地时间2010年6月2日,美国华盛顿,中国钢琴家郎朗与披头士乐团的灵魂人物、同时也是本届格什温奖获得者保罗-麦卡特尼,以及乔纳森兄弟等艺术家一同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白宫举办音乐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全家作为观众观看了这场音乐会。当

幸运儿 “幸运儿”奥巴马

     伤心欲绝的共和党在试图解释他们毋庸置疑的失败时,一些人将这归咎于命运。飓风桑迪的到来阻遏了罗姆尼的势头,给了指挥官奥巴马绝佳的表现机会,在关键的好几天里,奥巴马的对手罗姆尼都被媒体忽略了。  对于奥巴马是否得到幸

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 奥巴马成功连任

     美国总统大选于11月8日举行,奥巴马击败罗姆尼成功连任。  民调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选票几乎不分上下。美国各大媒体和民调机构的民调数据显示,奥巴马与罗姆尼在有投票意愿的选民中支持率相同,都是48%;全国广播公司和《华尔

奥巴马连任了吗 什么让奥巴马连任?

   选战和商战有何异同?政治传播需要营销吗?乍一想,这两个问题未免有些唐突。读了《总统战:奥巴马的政治营销》后,对分属于传播学与营销学的两种不同运作方式做番比较,就不难找到两者架构上的共同点。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2012年

声明:《奥巴马罗姆尼辩论 电视辩论难改罗姆尼颓势》为网友高泽文是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