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民评论朝贡体系 东亚朝贡册封体系的实质

 日本网民评论朝贡体系 东亚朝贡册封体系的实质


     一、东亚朝贡册封体系的由来

  (一)定义

  首先提出“朝贡制度”来描述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是美国学者费正清,从某种意义上“‘朝贡制度’这一概念是为了描述的目的而由西方发明的”,其英文表达是tributary system,通常有“朝贡制度、朝贡体系、朝贡体制”三种译法①。

  西方学者使用的这一概念,是指包括朝贡关系及其相关制度在内的一个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二)形成

  朝贡册封体系最初的雏形来自于商周时期的畿服制度,以中原王朝为中心对地方统治者进行册封统治。以此衍生出中原地区内部统治的“封建”制度,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做为食邑的制度。始于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在前3世纪秦朝建立以后,渐为中央集权制所取代②。原始部落军事联盟的遗留色彩加上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共主思想,使得这一制度系统化和正统化并成为中原文化的世界准则。秦汉时期,朝贡册封制度进一步发展成熟。这里不得不提到秦朝的大一统。秦朝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建立起了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帝国。使得朝贡册封制度不再适合中原王朝新的政治结构的内部统治,从这一时期朝开始贡册封制度开始多数使用在中原王朝与非中原地区的民族和国度的关系上,而儒家文化成为思想主流更是使得这种方式成为中原王朝架构世界体系的主要方式。

  (三)崩溃

  朝贡册封体系的崩溃,不仅是来自于西方外部的冲击。内部秩序的崩坏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现实政治出发,在这个体系中,政治实体之间的力量是严重不对称的关系。双方国力对比悬殊,小国必须以中原王朝为中心,表示对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臣服。只有一个中心,这就是中华帝国和它的皇帝,周围国家同它保持一种“以臣事君”和“以小事大”的关系③。

  在这个体系里面双方是一种单线的松散的联系,在明清之前,这一对周边国家的交往方式除了按照中原王朝当时的礼制表达对中原王朝唯一的承认以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流程。事实证明中原王朝朝贡往来都是在各朝处于强盛时期比较频繁,当中原实力衰弱或者是无暇维持这一体系时候,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就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可以说这也直接导致了该体系的崩溃。

  日本地处东亚大陆之外,在地缘政治上长期处于朝贡体系的边缘地带。在接受中华文明的同时,日本人也强调文化的归属意识和民族的特殊性和例外性。在历史进程中日本一直表现出地缘政治中的离心倾向,”小中华“(在中国以外的儒教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内存在的“文化认同”和“文明继承者”,严格上来说只有朝鲜④)的现象,从来都没有以日本为中心在该体系里面出现过。大部分学者的观点都认为日本一直在为了摆脱东亚朝贡体系做出努力,试图对抗自立,随着西方工业资本帝国体系打开东亚大门,选择了“脱亚入欧”的道路成为了条约体系的参与者⑤。

  但是日本是否真的做到了“脱亚入欧”?历史上“明清鼎革”时期,日本对于自身文化正统性的宣传却是在认为清王朝的夷狄血统的不正统性基础上,即表达为自身对于中华文明的继承性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增强了自身在东亚体系的实力。此时的中原王朝却因为自身实力的衰弱和西方列强的冲击在体系中呈现颓势。不管日本如何否认,在政治文化上内涵受到中原王朝的极大影响,并且使得它在甲午战争迅速崛起后重新架构在东亚地区的角色地位的选择上,并非是按照条约体系的西方契约思维来重塑。最后是走上了选择替代中原王朝在朝贡册封体系内部的中心正统地位的道路。

  二、东亚朝贡体系与西方现代体系的比较

  (一)东西方模式的差异性

  当代西方体系的出发点是“我”为中心。即为主体平等,相互契约,但是这只是理想主义的状态。于是就呈现出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在单位平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当代国际社会中的三种基本文化,即以全面战争、杀戮为特点的霍布斯文化,以规则、竞争为特点的洛克文化和以合作、友谊为特点的康德文化。可以看出这三种文化的判断的标准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高低程度和协调二者关系手段的剧烈程度,从这种竞争性社会个体的关系延伸到世界关系体系的时候,最终表现出的结果便是无秩序性。

  很多以西方文明视角的研究吃惊于东亚朝贡册封体系维持的时间长度和稳定程度,只是把观点集中在文化内敛的影响上,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即对外交往模式根本是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其实农业社会生存需求决定了它需要的是稳定,和平的社会环境和高效率的集中人事管理。服员辽阔的农耕文明,需要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的关系,因为这对其自身的发展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

  三、东亚朝贡册封体系的实质

  (一)现代国际关系中相似性表现

  前文所述原有的体系内部个体的实力平衡的打破,是造成朝贡册封体系崩溃的重要原因。因为体系本身并不是现代的生产方式的产物也不能适应它的变化,所以必然会被淘汰。当今国际关系中每个主权国家的身份都应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的西方国际关系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美好景象。如果把现在的国际格局和东亚文明繁盛的时代世界格局做个对比,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如果以太平洋为中心,过去的国家是以中原王朝为中心,那么现在就是自东向西做了转移,以美国为中心。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领域,非西方的国家都接受了欧洲为发源,美国传播的西方文化冲击,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以此为蓝本的改革和融合。如果说东亚朝贡体系表现的是以封建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关系的延伸的形式的话,那么当代国际关系也就是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内部二重模式结构的延伸的体现。唯一的差别就是领导手段和方式,因为所处的社会阶段的不同出现了变化。

  (二)形式和内涵的关系

  当今的中国作为一个在现有西方现代社会体系内正迅速发展的新兴国家,近年来引得西方舆论对中国崛起诸多猜忌。将朝贡体系和当代的以主权国家为平等主体建立的现代国际体系相比较,现在不少学者批判该体系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根本不够先进显然对前者来说是不公平。因为主权的平等和尊严等原则在现代国际法则是神圣不可侵犯,这是欧洲建构世界关系雏形中最具进步性的条约关系。也是欧洲诸国混战多年付出惨痛代价后探索出的处世模式。

  当代学者大致都是围绕着费正清的理论进行研究,或是深入或是批驳。

  一部分学者从制度史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历朝与外邦交往的礼仪与规章制度在组织与功能上的演变,这种单向性的从中国出发研究的路径有时会过分强调礼仪和文化的作用忽视其他。还有学者从文化中心的角度来研究朝贡体系,都是站在自民族主义的角度来批驳这一体系。认为“天下王道“的观念和华夏中心主义正是造成这一制度固步自封的原因。但这其实只是一种文化上的假定。一个对外交往的地区国际体系的单纯只用文化道德价值和贸易利益的物质价值是并不能涵盖朝贡册封的全部意义。

  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原王朝朝贡册封体系与其说是通过朝贡、敕封等一系列近似于形式的封建礼仪来维系的不如说最根本是由着中原王朝的实力来决定的。如何维护自身王朝统治的生存安全其实才是这个体系体现的核心准则。

  在不同时期,汉对匈奴,隋唐对突厥、回鹘、西藏等部落都曾保持过兄弟间的关系。当这些部落强盛并构成安全威胁的时候,它们被当作敌国而不是朝贡国或属国看待。两宋时期中原王朝相对衰弱,还需要向外族称臣纳贡。所以其实这种文化自我优越感的永恒性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表象和假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历代王朝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有一种“把事实与叙述分开的传统”,即使事实变了,话语叙述还可维持原状中国的“行为和政策可能更多的受事态逻辑的影响”。

  两极格局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从政治模式到经济模式都照搬苏联模式,军事上成立“华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自由民主的政治模式和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军事上也成立了“北约”对抗“华约”。这两个阵营均符合之前所述的模式定义。两极格局崩溃后,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将自己的模式全面铺开推广到了全世界。这样看起来,不管在两极格局下还是现在“一超多强”的世界体系都隐隐体现了形式和内涵的关系。

  当中心国家实力不足,在内部难以接受原有被领导关系体的挑战,外部难以承受更高生产力模式的冲击,那么原有的国际关系形式必然崩溃。可以说任何一种国际体系的形式出现,都是由一定范围内国家间的实力和文化决定的。实力决定了层次,文化决定了这个层次表现的形式。东亚朝贡册封体系只是东亚儒家王道文化内核表现在国际关系实力政治中的一种形式。

  注  释:

  ①刘亮.《朝贡制度研究综述》[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11卷(第7期)

  ②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出版社,1996年

  ③尚会鹏.《“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2期

  ④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 1800)》,商务印书馆,2007年

  ⑤于宁宁.《论日本与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演变》[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⑥李宝俊,刘波.《“朝贡--册封”秩序论析》[J].外交评论,2011年,第2期

  [1]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1期:P55-P65

  [2]陈志刚.关于封贡体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5卷第6期:P59-P69

  [3]尚会鹏.《“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2期

  [4]于宁宁.《论日本与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演变》[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5]张锋.《解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2月(总第22期)

  [6]李宝俊,刘波.《“朝贡--册封”秩序论析》[J].外交评论,2011年,第2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4322.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美国没有阅兵? 美国网民评论中国阅兵

为什么美国没有阅兵?(2009-10-04 10:52:14)标签:音乐andofto乔君美国杂谈 分类:八面玲珑@DashHuang: 为什么美国没有阅兵?奥巴马胜选演讲中的答案:“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文字的关系 日本网民评论韩国文字

古来生活在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的居民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因当时中国中原王朝处于亚洲最先进、最发达的前列,故周边民族很多倾慕中原文化,特别是借用汉字来表达书面意思。日本在7世纪扩张到朝鲜的时候,在白江之役遭到了唐帝国的沉重打击,

日本网民:若再侵华将被全部消灭!

在应对日本大地震中的核危机中,由中国三一重工无偿提供给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62米混凝土泵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新华社驻东京记者蓝建中的报道:虽然日本媒体对三一重工泵车的报道并不是很多,但此事对日本网民却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本的生活 日本网民评价中国阅兵

在日本的大阪市厮混小两个月了,很多国内的事情都暂时放下,一方面是这边公司的事情多,一方面是有些家事,暂时还不能回国。没移民,也没惹上什么回不了国的官非,护照还是中国的。至于什么签证能滞留这么久,常出国的朋友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也就不

声明:《日本网民评论朝贡体系 东亚朝贡册封体系的实质》为网友迷失的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