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美元汇率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2章 美元与英镑的厮杀 第



      美元与英镑的对决,是美国和欧洲的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美国最终废掉英镑的影响力,独占鳌头,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币。有关这一点,需要从头说起。

 美元是在英镑的阴影下诞生的,当然,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有趣的过程。

 在美国的历史上,比较早使用的货币是贝壳。美国东北部的印第安人把海贝珍珠看作稀有之物,并在宗教仪式和交换商品时使用,传达和平友好或哀伤的信息,也把它们挂放在裤带上当作记录他们历史活动的工具。23

 土著美国人看重用紫色和白色帘蛤壳与峨螺壳串成的项链或装饰性腰带,并愿意以毛皮、兽皮和其他商品来交换这些物品。基于其所拥有的工具,殖民主义者很容易生产贝壳项链和腰带。

 这一幕是否给我们带来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土著居民得到了货币(贝壳),却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中国明清时拼命用财富换取白银,最终却被这些列强赶上并遭到它们的洗劫。中国现在一直重视货币储备而轻视实物储备,何尝不是在重蹈这种误区?

 贝壳串珠最初只是用于与土著人之间的交易,后来殖民主义者之间的交易也开始使用贝壳串珠。1637年,贝壳串珠被确定为法定货币,正式成为可以用于偿还债务的货币。

 由于峨螺壳和蛤壳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殖民主义者开始在物物交易中使用其他商品:北方有玉米、鳕鱼、海狸,南方有烟草和稻米。这些物品之所以会用于交易,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当地的主导产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烟草等农产品还具有其他诸多劣势,最明显的就是体积过大、缺乏统一性且容易损坏。所以,人们偏好硬币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由于英国当局不允许殖民地运营铸币厂,所以流通中的货币只得依赖进口。北美殖民主义者出售鱼干、鲸油、腌制牛肉和谷物,以获取硬币。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西班牙银币在殖民地货币中占主导地位。

 在殖民地,除了硬币之外,还有信用票据,即以公债形式发行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发行是英国当局允许的,但英国议会后来又出台了禁令,规定自1751年起禁止在殖民地发行纸币。这一禁令更加加剧了美国对殖民主义经济上的不满,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之一。由于参加大陆会议的代表并没有征税的权力,他们筹划发行“欠条”(IOUs)以支付战争的费用,而这种欠条即所谓的大陆票据,简称“大陆币”。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独立战争是要获得自己的货币发行权,走出英镑的阴影。但这并非易事。由于发行“大陆币”是为了弥补战争导致的债务缺口,缺少稳定货币的机制,所以“大陆币”的快速贬值是必然的。

 经过艰苦的努力,美国新政府才制止了种种不规范行为。1785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的货币单位为美元”。1789年3月生效的美国《宪法》将铸币权授予国会,并由国会负责规范货币的价值,同时禁止各州铸造货币,禁止各州发行类似于货币的“欠条”。24

 1790年1月,年仅33岁的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债务重组计划,宣布在1788年宪法通过之前美国发行的所有债务,包括联邦与地方政府发行的各种战争债、独立战争军队签的各类借条,全部按原条款一分一文由联邦政府全额付清。25

 这种做法完全是效仿当年的英国。19世纪时,英国如期偿还了拿破仑战争中的全部借款,增加了大英帝国金融权威的信誉度──只有对信誉用心呵护,才能真正建立起金融权威。

 汉密尔顿采取的诸多措施,有力地提高了美元的信誉。有趣的是,汉密尔顿的很多金融思路借鉴了当年牛顿的经验。汉密尔顿是复本位制的支持者。在复本位制下,金币用于大额贸易,而银币则用于小额交易。汉密尔顿查阅了艾萨克牛顿爵士在1717年时准备的数据,当时牛顿担任英国铸币厂的督办,而他就是用两种金属确定英镑价值的。美国1792年通过的《铸币法案》正是建立在汉密尔顿报告的基础之上,其对美元的定义同样使用了金银两种金属。同样是受牛顿1717年报告的启发,金银比率被确定为1:15。26

 金融发展史证明,任何一种货币,要想赢得公众的信赖,必须有足够的信誉,人们当然更喜欢坚挺的货币。

 从1879年起,美元逐渐成为坚挺的货币。1879年,《货币统一法案》生效,确定一盎司的黄金价值为20.67纸币美元。从1879年起,美国就一直采用金本位制(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1933年的少数几个月份,金本位制一直延续到1971年8月)。1789年时,美国大部分重要贸易伙伴都采用金本位制。27

 货币要坚挺,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基础──锚,在金本位制度下,拥有足够的黄金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英镑的崛起与英国悄悄囤积了大量黄金然后实行金本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也是按照这个路线走的。

 由于当时美国的单一银行制和中央银行的缺位,美国黄金储备与货币存量的比率比其他金本位制国家都要高。美国不断增加黄金储备。1896年6月,美国的货币黄金总存量是5.02亿美元。接下来三年间的黄金净进口总计为2.01亿美元,占最初储备的40%。另外,国内黄金产量以每年大约6 000万美元的速度增加。截至1899年6月30日,美国国外黄金流入以及国内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得货币黄金存量达到8.59亿美元。到1913年12月,美国已经持有世界黄金储备量的26.6%,远远超过英国3.4%的比例。28

 虽然美元的基础已经稳固,羽翼已经丰满,但鉴于英国的强大影响力,它不得不继续生活在英镑的阴影之下。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境况:美国与外国做生意,不得不用英镑结算,不得不向英国的银行缴纳各种费用。

 英国是它绕不过的坎儿。超越英国,让美元取代英镑的霸主地位,成为美国人的梦想。但这个过程充满曲折和坎坷。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在1870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美元并未取得对应的国际地位,最多只能算区域性的强势货币。美国在与英国进行艰苦的博弈之后,才最终打垮英镑,把美元送上国际第一货币宝座。

 当翻阅这段历史时,笔者常常为其中惊心动魄的博弈惊叹不已。这不仅仅是力量、财富的博弈,也是智慧的博弈。

 美元要成为世界强势货币,就必须走出去,深入欧洲,蚕食英镑所拥有的空间。当然,这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非简单的人为设计。换句话说,一种货币成为强势货币,是依托其强大的创造力和日益增长的实力逐渐完成的──从1897年起,美国资本开始大规模输出。1897~1901年,资本输出总计约为11亿美元,到1908年,美国的资本净出口为17亿美元。29

 但是,这个时候的美元,依然无法挑战英镑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美元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欧洲在战火中厮杀、挣扎,忍受着煎熬,而它们最需要的是军费,离开了金融支持,任何一个参战国都只能不战而败。英国人此时也身陷战火之中,不断把资金向本土集中,顾不上其他国家。

 英镑美元汇率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2章 美元与英镑的厮杀 第
 为了筹集军费,首选是增税。英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筹措的资金一半靠征税,法国是14%,德国是13%。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国部分是靠卖掉外国资产,特别是靠在国外借款来为战争筹措资金。30

 美国的银行家及时抓住了机会。他们向欧洲需要资金的各方提供贷款,仅仅在战争初期的四年中,就有120亿美元越过大西洋,冠冕堂皇地涌入欧洲大陆。如果按照现在的购买力计算,这笔钱相当于1 750亿美元。那时的经济体规模相对较小,这些战争借款的债务额也就显得特别大。这些贷款一部分直接给了英国人,一部分则是由英国中介给了其他同盟国。1918年后,这种跨大西洋密切联系最终构成一种政治和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关系。同盟国尽管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同时也是负债累累。这种局势迫使它们向德意志帝国,也就是向这个刚刚在《凡尔赛和约》上被打上了战争罪魁祸首烙印的战败国,提高战争赔偿要求。美元的金融权威协助同盟国赢得了这场战争。31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最大的受益者。比如,借款很大程度上同支持汇率有关,汇率因受到国际收支不利的压力而在下降。英国政府请纽约的J.P.摩根公司从1915年起,将英镑支撑在4.765美元的水平上,这个汇率比平价汇率4.866美元略低了一点儿。为此,该公司到纽约债券市场上去借钱。战争结束时,这种支撑的代价合计在20亿美元以上。这笔钱在美国于1917年4月参战时,由J.P.摩根公司转到美国政府手里。在1918年11月停战以后,继续为战时的物资采购和进口供应品所提供的贷款,使英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战争债务达到41亿美元。法国的总债额更多一些,其中,半数以上是欠美国的,不到一半是欠英国的。32

 在这个游戏中,美国不动声色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游戏还没有结束,美国人继续出牌。

 德国政府是在枪口面前被迫接受巨额债务的,它虽然试图偿还,但在1922年不得不违约。法国占领德国工业和煤矿中心鲁尔地区以资报复。因此,德国人执行消极抵抗的计划,不久就使德国通货惊人地膨胀。到1923年年底,德国政府破产,德意志帝国蹒跚于经济总崩溃的边缘。33

 德国实在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债务──德意志帝国的战争赔偿款项最后达到1 320亿马克,这个数目远远超过了被榨干的德国国民经济的支付能力。战胜国怕德意志帝国政府有意识地使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从而使战争赔偿这个政治制裁手段不了了之。最终,战争各方突然找到一个诀窍──一个后来让人们觉得匪夷所思的办法,即1924年的道威斯计划:美国人向德国人提供贷款,德国人以此贷款来支付其战争赔款(这些款项的来回流通也就自然地节省了)。由德国所直接支付的战争赔款则作为同盟国的偿还份额,付给美国银行。这些流向纽约的资金,仿佛就像美国人以前贷出的款项。34

 1924年4月出台的道威斯计划,使欧洲摆脱了金融崩溃。1924~1930年,美国私人向德国中央政府、各州、各市和各公司贷款总计约25亿美元。同期,德国按照道威斯计划赔款总共近20亿美元,而前协约国成员则偿付美国战争债务26亿美元。35

 依靠借贷来的资本,德国的一些地区有能力去修建城市剧院,或者建筑大型体育运动场。美元使欧洲大陆的上空开始闪烁出“黄金20年代”的光彩,整个大陆处在“美元阳光”的照耀之下。36

 这一幕是否很熟悉?是的,当欧洲债务危机如火如荼的恶化之际,2011年11月30日,美联储联手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欧洲央行)以及瑞士国民银行,以“为了缓解欧债危机引发的流动性压力”为由,联手协调行动,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美联储再度延长与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至2013年2月1日。美联储声称要让欧洲的银行能够快捷地、高效率地“拆借”美元,而它要达到的战略目的,却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样,让美元进入欧洲蚕食欧元的地盘,犹如打入一枚枚楔子,强化美元的强势地位,并可以在美元升值以后,获取更大收益。

 打货币战,美国人已经步入他国难以企及的境界。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元气大伤,英镑的部分影响力开始被美元蚕食。所谓祸不单行,另一场危机已经到来。

 20世纪3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大跌开启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许多人因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走向自杀,社会日益培养着一个绝望的阶级。37

 据统计,从1929年10月到1933年年初,美国经济全面陷入严重衰退。近11万家工商企业宣布破产,私人企业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34亿美元;作为支撑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的钢铁产量下降近80%、汽车产量下降了74.4%、建筑合同下降了81.5%;失业率从1930年4月的320万人迅速上升到1933年3月的1 500万人;农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导致农民的平均收入从162美元锐减到48美元;25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366.29美元下降到96.63美元;出口从53亿美元下降到17亿美元,进口也从45亿美元下降到13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从1 044亿美元下降到742亿美元。38

 但是,这次危机并未摧毁美国人的生活信心,这一点是美国后来复苏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比如,美国人不再购买新汽车,但也拒绝丢掉旧车。于是,从1929年到1933年年末,美国的汽油销量还略有上升。珠宝销售额虽然陡降,但妇女们还是要穿丝袜和人造丝袜,甚至还要买收银机,因为日间无线电节目中的连续广播剧刚开始流行。人民受苦受难如此之重,却未失去幽默感。此外,直到1932年,美国人极力维持住了图书设备和教职工薪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原则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39

 需要强调的是,始于1929年的这次空前危机,对于美元而言,则是因祸得福。

 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英国,重创了以英镑与金本位构筑起来的国际经济体系,为美元取代英镑的霸主地位创造了条件。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不如美国,经过这次雪上加霜的摧残,英国和英镑的影响力大大被削弱。

 更重要的是,当1929年的危机发生以后,美元迅速回流到美国,相当于对欧洲国家釜底抽薪,使欧洲更深地陷入流动性短缺的恐慌当中,这加剧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摆脱危机的难度。

 20世纪20年代,位居第一位的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失调,就是国际经济的不稳定性。新国际兑换体系的根本弱点──欧洲对美国的财政依赖,当美国信贷枯竭时,便成为致命伤。大萧条不仅在美国国内造成紧缩,也刺激了美国资本从国外撤回本国,而这在1931年国际经济体系崩溃时达到顶点。外资投放量以及政府和公司投资,从1928年的15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微不足道的8 800万美元。美国进口货物和原料总值,从1929年的几乎四五十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13亿美元。这种减少国际市场美元开支的结果,实际上是在挖国际经济的墙角,在1931年造成欧洲严重的金融危机。与此同时,1930~1932年,美联储为了保护美元和维持金本位制,提高了贴现率,并削减货币供应。这种做法引起了灾难性后果,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复兴都无法实现。40

 而在此之前,英国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自残式错误──恢复金本位制。

 1925年,丘吉尔出任英国财政大臣。当时,主张恢复金本位制和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剑拔弩张。虽然丘吉尔认为恢复金本位制有可能导致严重抑制贸易和就业的危险,他的看法也得到了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凯恩斯和前自由党财政大臣雷金纳德麦肯纳的支持,但是,在遭到诺尔曼、布雷德利、尼迈耶、张伯伦、斯诺登等人的强烈反对后,他最终选择了妥协。

 1925年4月28日,丘吉尔宣布恢复金本位制。

 丘吉尔在演讲中说:“如果英镑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和可以信赖的、每个国家每个人都理解并可以信任的本位,那么,不仅大英帝国的经济,而且欧洲的经济,可能都得运用美元而不是运用英镑,我以为那将是一大不幸。”丘吉尔没有直截了当用“美元本位”这个术语作为英镑和黄金的代替物。显然英国已经意识到一个时代末日的来临,并且力图推迟它的到来。41

 但是,实际情况与英国人的想法相反。

 丘吉尔的决定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的一个结果,正像他自己后来所承认的那样,这个决定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误。这种把英镑兑美元恢复到1:4.86的政策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性后果,因为它意味着,英国货币相对于它的实际购买力被人为地拔高了。为了阻止黄金从伦敦继续流向纽约,英联邦本土的存款利率必须始终维持在远远高于美国的水平上。这就使得英国金融业受到额外的压力,即便是在那所谓的大好年华里,这种病态的英国经济也难免遭受巨大的金融压力。更加糟糕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危机就已经开始释放能量,这一切使得支持英镑的政策变成了难以实现的事情。42

 经济学家凯恩斯做过统计,恢复金本位制使得英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提价12%,而提价使商品缺乏竞争力。这就给当时英国工业为适应已发生变化的世界贸易格局所做的调整工作增加了困难。为消除这12%的提价,英国厂商就得削减工资、加大劳动强度,这样又导致失业和罢工。到1931年,金本位制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英镑被迫实行再次贬值。43

 在金本位制度下,很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在1929年惨遭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袭击后,英国的力量再次被削弱。

 对于欧洲而言,更加不幸的是,此时的美国总统是胡佛,他对于金本位制极其强烈的信仰,妨碍他采取勇敢的财政措施以刺激经济。胡佛政府在1930年推出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提高约75种农产品和925种制造品的关税率。正当世界非常需要开明的领导时,这种强化美国在经济上的民族主义的做法,让人们更加不安,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树立了一个恶例,相关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做法。1930年5月,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告破产,欧洲金融信贷危机开始蔓延。1931年,法国银行家开始撤回他们先前在英国银行的大量黄金,由于撤出英国的黄金量太多,以至于英格兰银行在1931年9月21日不再支付黄金,英国政府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1931年春夏的金融危机,终于摧毁了现存的国际汇兑与贸易制度,并引致西欧明显的萧条。

 胡佛的智慧过人之处,在于他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救助,力度空前。

 胡佛通过1932年1月成立的复兴金融公司贷给5 000多家企业15亿美元,恢复了大部分公众信心,成功制止了金融机构的解体。同时,胡佛与国会合作通过另外一些措施加强金融机构。1932年2月27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规定:政府公债和一些新的商业票据可以代替联邦票据,作为支付工具。此法不仅允许联邦储备银行扩大货币量,更重要的是,它还发放10亿美元黄金以对付外国提款。1932年7月22日的《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规定建立一些住宅贷款银行,共有资金1.25亿美元,使那些建筑与贷款公司、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不必取消房主的赎回权,就可以获得现金。还有1932年1月23日通过的一个法律,给联邦土地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44

 在美国全力保护金融机构这一重要命脉的时候,欧洲已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为美国通过金融工具蚕食大英帝国的空间、削弱英镑的影响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丘吉尔在错误的时间做出的错误决定,给英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使得本来就被债务困扰的英国雪上加霜。由于债务压力,英国一直主张取消战争债务。早在1922年8月,英国人就向美国和其他同盟国发出了巴尔福照会,提出从德国赔款账户和战争债务收回的款项必须等于美国战争债务账户付出的款项,即英国如果每年向美国偿还战争债务3 500万英镑(而后来按道威斯计划每年赔款2 400万英镑),就要求法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向英国 付款1 100万英镑。

 美国人当然不会同意。因为俄国借英国的钱根本没有打算偿还,如果玩这种游戏,美国人当然要吃亏。因此,美国采取了坚定的立场:战争债务同赔款完全没有联系。在签订债务协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借款国能否从别国收到款项。45意思很明确,你英国欠我美国的钱,就得还我,别人欠你的钱不还你,跟我有什么关系?

 读到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往昔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在悄悄褪掉环绕其身的光环!

 在债务问题上,英国相对还比较绅士。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开始时认为无论从道德上说,还是从财政上说,它们都不欠美国的债。美国国务院的报复措施是:禁止任何私人向不履行债务的公民和政府贷款。最后,在这种压力下,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屈服。欧洲的一些小国同样也俯首听命。46

 1931年9月21日,英国废除了刚刚恢复六年的金本位制货币政策,整个世界都在抛售英镑,兑换黄金,给英镑带来了巨大打击。英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贬值了25%。英镑兑美元从1:4.86跌到1:3.75,年末又跌到1:3.25。4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6781.html

更多阅读

点评《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前两天竟然发现包里还有100块钱书票,可能时间太长了,实在想不出来哪儿来的,所幸还没有过期!昨天就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女儿挑了两本,一本《IQ水果蔬菜贴纸》10.80元,另一本《智慧涂色》8.80元。我也挑了两本,一本《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

声明:《英镑美元汇率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2章 美元与英镑的厮杀 第》为网友城府多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