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是什么 企业潜力品牌是什么?



     品牌(Brand)由识别标志开始,延伸至某种精神内核和价值理念,再延伸至资本市场的某个数字符号,体现为企业在市场中有形和无形的经营成果,并可以还原为企业的经营过程。品牌包含了非常的多要素,但品牌研究多分散于品牌单项表现上,如品牌形象、品牌联想、品牌定位、品牌资产、品牌忠诚度等等。这无论是对品牌力量的整体体现,还是对还原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都不够充分。

  目前品牌研究的发展,主要是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并强调品牌力量的综合量化特点,即品牌动力指数。品牌动力指数来源于品牌全景调查(Brand-SolutionTM模型),以定量研究品牌在多个维度上的特征、实力为特色,涵盖了该品牌传播广泛度、情感维系强度、品牌高度以及其旗下产品的市场表现力等多方面综合指标,最终形成的品牌动力指数能体现品牌在自身行业中的综合实力,该品牌的动力指数越大,代表该品牌在当前市场中的全方位实力及潜力越大。

  知名品牌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日前在国内首个提出“起飞力”,笔者认为,国内的中小企业最为需要的也是起飞力,从潜力品牌到实力品牌欠缺的就是起飞力。说这个起飞力之前呢,我要先说说做飞机的感受:飞机起飞的时候,在跑道上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某个速度的时候,忽然有超重感,飞机就起飞了。因为飞机机翼的上下面是不一样的,机翼上方平坦,下方有曲折,所以飞机奔跑速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下方的压力会比上方大,所以飞机就能够起飞。

  之前,在给中小企业讲座、论坛、指导的时候,多次讲到:中小品牌的要素一个是“起点”,一个是“起飞”,品牌要在终端起飞,终端就是起点——谭小芳老师在原创课程《潜力品牌如何起飞?》中建议:中小品牌必须把握好终端的三步走:起点,起步,起飞,他们环环相扣,演绎着中小品牌的运营态势,这个跨度甚至需3~5年的时间才见分晓。

  知名品牌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这个潜力品牌的“起飞”现象可以说,京东是个好例子。飞机的离地起飞代表京东的盈利平衡点,而这个速度就代表京东的交易量。对于京东这样的B2C来说,卖的是标准品,毛利就几个点,没有足够的量,也只是在做社会公益事业。所以京东巨资投入仓储和其他基础设施,就是在修跑道;拼命的走量,就是降低每个商品的固定成本摊销,追求规模经济。京东走的是B2C巨无霸路子,走得起来就有了门槛和实体内功,这个内功练得差不多了,京东也就是起飞力积蓄的够了,可以起飞了!

  纵观2002年的世界50大著名品牌的发展史,我们同时又可以得出“生死虽难抗,长短在人为”的结论。比如,位居前10的品牌(可口可乐、微软、IBM、INTEL、诺基亚、GE、福特、迪斯尼、麦当劳、AT&T)平均寿命就超过50岁,目前仍处在鼎盛时期,是我们研究品牌长寿之道的典范。

  但凡一个正常的经营组织,它都有成长的、变大变强的愿望,就象人一样,没有人希望自己永远只“50厘米长、7斤6两重”。但事实是需要一定的潜质和身体素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成为迈克尔乔丹、拿破仑和罗伯茨朱莉娅的。这些潜质、素质、能量积累的过程就是起飞力积蓄的过程。

  据统计,目前我国近千万家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2年,而国际上的一些大型企业同样也“潮起潮落”、兴衰轮回,最终“陨落星际”。有数据显示,在1990年排名世界前500强的企业中,有近1/3企业因破产或者被兼并、收购已不复存在,其中不乏麦道、王安电脑、劳斯莱斯等这样的著名品牌。所有这些,无不使我们中小企业有一种生存的危机感和生死的宿命感。

  那么如此众多的中小企业中,一个可能“起飞”的潜力品牌有什么特点?它至少已突破幼生期的生存困境,此类品牌一般包含以下五个特征:A、有巨大的市场潜力;B、有优良的服务质量;C、有较快的市场增长和反应速度;D、有自己的营销网络或推广策略;E、有市场报复远大或市场眼光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对一个有“起飞力”企业品牌的定义,一般无非为“有思想、有影响、行动力、强身体”几大特点,谭小芳老师认为:一个潜力型品牌要想成为一个实力型品牌,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A、进一步探索、修正、确认品牌的核心定位,建立系统的品牌核心理念识别,潜力品牌应系统思考并为品牌建立清晰而聚焦的核心理念识别。B、围绕核心理念识别改善企业内外的物质识别系统,使两者“唇齿相依”、“同根同源”——这是品牌管理与推广的一般规律。当然,企业的最捷径是与专业的品牌咨询公司合力而为之。C、用创新推进品牌的不断壮大。实力品牌真正的动力来自创新,是创新造就的市场优势形成消费者的青睐,由此推动实力品牌的不断发展,所以潜力品牌要从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方面发挥自身“灵活机动、力量集中”的特点,在共同的市场中汲取自我成长的营养。

 企业品牌是什么 企业潜力品牌是什么?
  在一次行业协会的座谈会上,一家有近十年历史的小企业老板问笔者“谭老师,企业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这样问题曾经也引发过不少人的争论,而在笔者看来这种问题应该属于无聊的范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是风景年年依旧,既不大也不强,难道是因为不知该做大还是该做强而影响企业发展吗?所以,当笔者反问那个老板“你有没有想过在多长时间内在当地做老大?”该老板直摇头说“那太难了!”至此,大家应该看出这位老板缺了点什么?那就是缺少做大事的心态或说缺少霸气,连做个区域老大都不敢去想的老板,还谈什么“强”与“大”呢?但潜力品牌如何做大做强呢?谭小芳老师具体提出以下三点:

  一、潜力品牌要用好马太效应

  在和同事讨论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时,同事说小企业能够维持现状就是成功了,乍一听觉得有道理,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市场中,能够维持现状不被吃掉应该是不错的处境了。随着我们分析的深入,发现小企业想维持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市场竞争是与狼共舞,不在竞争中胜出就是在竞争中死亡。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种典型的现象被称之为马太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K.Merton)首次提出“马太效应”,揭示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即“马太效应”。通俗地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贫者越贫,富者越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赢家通吃等现象。

  马太效应同样还适用于品牌竞争中。某一潜力品牌认知如果率先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来,被冠上“第一”的光环,也会产生马太效应,优势不断加剧“裂变”,最终独霸消费者心智空间,从而形成竞争区隔优势。消费者往往认为,第一品牌意味着正宗和货真价实,其它追随品牌都是“模仿秀”。即使“模仿秀”的领悟力很强,付出的艰辛努力再多,最终还是为第一品牌作出了辅助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潜力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用心挖掘或制造消费者心智中的空白点,提炼出高度差异化的品牌核心价值,张显个性,抢占“第一”要位,成为鹤立鸡群的领导品牌。相反,如果品牌核心价值个性模糊、空洞或趋于雷同,拾人牙慧,醉心于“模仿秀”,则无法在消费者心智中长久占据一席之地,也不可能形成品牌自身的竞争壁垒,给品牌自身带来增值。这样的品牌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淹没于茫茫的品牌海洋中,最终成为过眼云烟。

  二、潜力品牌要变危机为“福机”

  老子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与祸是一对相伴相生的患难兄弟。因此知福方能知祸,知祸方能知福。谭小芳老师则认为,中小品牌应变危机为福机!为什么这么说呢?经济繁荣时是消费升级,不断的向大品牌集中,经济危机时是消费退流,原来相对集中的消费不断的向中档品牌分流。由此可见,经济危机是大品牌的危机,中小品牌、新品牌的福机。

  退流下来的中高端消费群,不得不重新面对原来不屑一顾的中小品牌。从而面临一个在众多的中小品牌中,重新选择、重新体验,进而建立信任、建立忠诚的过程。面对消费者的重新选择,企业等客上门,不如主动拉客。要想方设法让退流消费者与自我产品建立第一次成功沟通。

  如果是食品,则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消费者吃上第一口,在终端建立消费者试尝试吃台就有为重要了,特别是一些新品类商品更是如此。如果是日常商品,则要强调终端的现场体验,通过体验产品功能,让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建立成功沟通,而后一回生,二回熟。如果不是经济危机,中小品牌何来如此好机会!市场经济下,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在危机之下,不管是对商机的把握速度,还是企业前行的推广速度都要快,危机当头,市场也会蕴藏的巨大的需求,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总会引导这一庞大的需求群体——变危机为“福机”!

  三、潜力品牌起飞力的关键:内部管理

  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流程不明晰、关键环节控制脱节和责权重叠的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绩效水平低下,急待提高的绩效水平成为实施绩效考核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中小民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摆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的原始粗放的经营管理状态,并且使企业的寿命尽量延伸,发展成为“百年老店”,必须从实质上进行带有阵痛的彻底变革,建立步步为营,逐步深入的延伸发展模式。

  首先,要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了解“文化”精神决定外在,无形决定有形,民族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一种精神文化,而民营企业也是如此,重视“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发展成长的永远是文化,文化永远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而且,文化也是潜力品牌起飞的要件。

  其次,不仅有战略,而且还要有策略,战略设计,有战略才有前途,清晰正确的企业宗旨是战略的第一步。一个是要建立起企业管理层决策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内部也应该建立起一套决策机制。既注重计划组织,计划高于策划、落实高于决策、执行高于创意。在企业内部实施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大权独揽必然造成效率低下,两权合一的结构必然造成对企业最高当权者的盲从。

  再次,摒弃家族化,家族成员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变“人治”为“法冶”,变“家庭式管理”为“人才化管理”。中小民企业要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并且忠诚的核心管理团队。对于这个团队成员要充分体现出他们自身的价值。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需求,企业家必须研究团队成员的需求,正确引导、满足,才能既网络住人才,又能留得住人才,企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团队。企业没有人,就没有一切,而中小民企业要摒弃那种自私,冷漠和不尊重人才的做法。谭小芳老师建议中小企业实施“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培训,有时要送出去培训,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请进来。

  在商界,可没什么“小富即安”的说法,你得成为一头大象!要足够大,能成功;要足够健康,能抵挡经济的起起落落;要足够强壮,能影响市场;要足够聪明,能避开发展道路上的陷阱。总之,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统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我不敢说它一定会成功,但至少可以说它不会有很惨痛的失败。只要突破了这些发展瓶颈,我们就可以从小企业到中企业,再到大企业,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总之,从起步到起飞,从潜力到实力即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事情,又是一个不断裂变、反复调整的痛苦过程,所谓“痛并快乐着”。这里,我们祝愿所有的潜力品牌能笑到最后、笑到长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593.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底线 经营品牌是企业的底线

前段时间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个中国茶企的座谈会,当时来了很多专家及媒体朋友,其中不乏中国著名咨询公司的大佬,当时企业似乎很希望我们能够给他提供一些经营建议,并很客气的向我们请教怎么做品牌,于是我们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间我说了

江苏油田工资降低 试论如何强化管理,降低油田仓储成本

   1 引言  强化油田仓储企业的管理,降低油田仓储成本就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中预先确立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据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耗费状况,制定科学、合理、明确的控制指标,并根据控制指标确定的控制范围,进行科学的调度,对生产经营

热力发电维护宣传文稿 品牌维护是企业宣传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每一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万古长青,但是在平常的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重销售轻品牌,我们扪心自问,这是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这也不奇怪,销售毕竟是能带来眼前利益的,而品牌是长远利益,先把钱挣到手再说,可能是多数老板的选择。本文讨

声明:《企业品牌是什么 企业潜力品牌是什么?》为网友风和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