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民族主义 《从家族主义到经理主义——中国企业的困局与中国式突围》 第一



  经理主义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8226;钱德勒提出来的,他的观察发现,美国产业界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一种趋势,就是大型企业的兴起。这些企业因规模庞大而获得了资本的规模效应,在市场竞争中无往不利。但是庞大的资本规模超越了家族外壳,结果股东不得不放权给基本上没有股权的支薪经理负责,这就是所谓的两权分离。但是经理主义不仅仅意味着两权分离。职业经理人一般都是专业的技术学院或者管理学院出身,他们会以专业的视角,用理性主义的手段,将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并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任务进行理性的分解和分工协作。进而,企业呈现为一种层层授权、分工负责的科层制格局。结果,企业一方面变成超脱家族局限的公共事业,另一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股东之间的合作、股东与专业经理人的合作以及管理层内部的分工协作,支撑了一个庞大的、可以持久性延续的大公司。钱德勒将这种由职业经理掌控的,能够进行专业化管理的企业革命,称为经理主义。 

 家族民族主义 《从家族主义到经理主义——中国企业的困局与中国式突围》 第一


在19世纪以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其主要的企业制度形态都是家庭小作坊——或者由一个资本家投资经营的企业家型企业,或者是几个有血亲、姻亲关系的家族股东既合股又合营的企业。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乃至于所有欧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经理革命,大企业的经营决策权,都过渡到了职业经理人手中。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大企业的经理主义特征也发育成熟。 近年来,逐渐跨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少数后发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台湾,也出现了向经理主义过渡的趋势。 


当然,各国经理主义的表现不尽相同,学者们在使用经理主义(Managerialism)这个概念时所强调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是经理主义有一个显然的特征就是,企业经营决策权从股东手中的分离和下放,使得企业由职业的管理者来运作,从而摆脱资本家族由于管理人员和管理才能的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局限。这一点对于大企业和持续性经营的企业来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即使是对于上述发达国家来说,其企业中的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且至今也仍然是家族企业,但是撑起其国民经济主干的,必然是经理主义的大企业。1 正如在国内一度广为流传的福山著作所述: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是否繁荣,取决于是否有大型的持续经营的公众公司,而这又取决于该国的企业,能否打破家族的外壳,联合大众股东,信任并激励职业经理团队转载企业的管理运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144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家族民族主义 《从家族主义到经理主义——中国企业的困局与中国式突围》 第一》为网友农村非主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