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化妆品零售行业大变局



     今天站在这里做所谓的主题演讲,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化妆品观察》的支持;二是我确实有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在座的一些朋友应该知道,我们除了做娇兰佳人连锁店,还在做婷美品牌,之前做燎原批发,从事这个行业有将近20年。对于这个行业,我们是非常有感情的。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十年,对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化妆品行业格局变化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

  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变化:从4000亿到12000亿

  2010年,全国化妆品零售总额是多少?我们的判断是,2010年全国化妆品零售总额有4000亿,人均约300元。这是什么概念呢?2011年,整个韩国的化妆品零售总额折合人民币约600亿元,韩国总人口5000万,人均化妆品消费额是1200元。我们的总量大约是韩国的7倍,人均大约是韩国的1/4。2011年,服装行业的零售总额大约是12000亿,化妆品是服装的1/3,跟鞋的总量,包的总量差不多。

  我们判断,2020年,化妆品零售总额会是2010年的3倍,大概会是12000亿元。大家不要觉得3倍已经是增长很多,其实不多,只要每年保持12%的增长,10年就会是3倍。12%的增长要不要,我们认为要,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今后十年应该会高于GDP的增长。我去过宝洁公司,他们也是这么预测的。十年之间,化妆品总量会增加到3倍。

  -2-

  专营店渠道份额的变化:从700亿到4200亿

  从4000亿到12000亿,蛋糕变大3倍。但是专营店渠道会分到多少呢?这个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

  我们判断,在全国4000亿的总额里面,化妆品专营店大约占700亿。说全国有16万个化妆品店,平均三、四十万年销,总共500多亿,再加屈臣氏的100亿,加万宁、莎莎、丝芙兰、DHC等等,合计700亿,占4000亿的17.5%。

  到2020年,我们认为专营店零售总额会去到4200亿。整个专营店渠道,会有6倍的增长。我们拿到韩国2011年的数据,韩国的专营店渠道大约占27%。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均,未来专营店比例应该会高一些。我们预计2020年专营店渠道占比会是35%。12000个亿里面,专营店占4200亿。

  -3-

  连锁单品牌店、连锁综合店和个体店的

  份额占比将会是40%、40%和20%

  在专营店里面,还有连锁与非连锁,单品牌店与综合店之分。韩国2011年的数据显示,连锁的综合店与单品牌店占了全部专营店份额的90%,个体店份额只剩下10%。这是有道理的,社会在发展,一定是社会化大生产代替小农经济的。我们估计,2020年的中国,连锁的份额将去到80%,其中连锁综合店占40%,连锁单品牌店占40%。虽然今天的中国,单品牌店还没什么份额,但是,我们相信,三年之内,单品牌店就会崛起,甚至比综合店更强。在韩国,单品牌店的占比和增长速度都已略高于综合店。单品牌店有一个好处,从制造到零售,都是一条龙,这个链条与综合店相比更为紧凑。

  -4-

  电子商务占15%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电子商务渠道。我有3年的时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最不想面对这样的局面,通过十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我们开了10000个店,然后,消费者站出来说:兄弟,我们有电子商务,不需要你了。想想,多大的悲哀啊!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判断是,2020年电子商务会占15%的份额,不到专营店渠道的一半。电子商务是个东西,但并非那么神乎其神,也有劣势的一面,例如:电子商务的客流成本并不便宜。我听网创的叮当(杭州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振宇)说,电子商务的平均点击成本是2.7元,我拿娇兰佳人的租金除了下进店的人数,平均2.5元,电子商务并不占优势。电子商务要送货上门,我们实体店是自提的,省运费。所以说电子商务并没有成本的优势,此其一。其二,通过互联网购物,可以看到图片、文字,但摸不到实物,闻不到香味,体验不如实体店。其三,电子商务得到产品有时间差,实体店则一手交钱一手立马交货。看回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占比并不高,甚至不到10%,韩国化妆品电子商务渠道才占3%。

  -5-

  倍率的变化:从10多倍到5倍

  所谓倍率,指的是零售价与制造成本的比例。就一般的品牌而言,包袋的倍率是5倍,鞋子也是5倍,运动服是3倍,休闲服也是3倍,男装6倍,女装7倍。而在化妆品行业,彩妆是8至10倍,护肤品则是10倍甚至15倍。奢侈品、精品、大众品的倍率不同。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大众品的倍率。

  我们了解到,韩国大众化妆品的倍率,彩妆是4倍,护肤品是5倍。在日本、台湾,也差不多是这个倍率。而在中国,这个倍率要去到10倍甚至10多倍。这个状况是不合理的,不仅是化妆品,在中国很多产品的价格是虚高的,这与中国落后的流通方式有关。中国落后的流通方式,需要巨大的利润去支撑,从而导致在研发、品控方面投入不足,产品做不好。不仅仅是化妆品,其他很多行业也是如此。

  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到2020年,中国大众化妆品的倍率,会跟韩国日本一样,去到5倍。甚至不用到2020年,最早有可能在2015年就会去到。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意味着接下来这5到10年,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会去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中间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6-

  药妆店在中国机会不大

  以前考察日本,看到的都是松本清这样的药妆店,也了解到全球而言,药妆店更具代表性,我有一段时间在想,是不是娇兰佳人应该开成药妆店?

  现在我们确定不要开成药妆店了,我们不要卖药。中国已经有40万个药店,中国人不怕买不到药了。娇兰佳人所在的街道附近,经常有几个药店,我们七、八十平方的小店,卖化妆品都怕不够用,不需要也不应该再去卖药。连锁药店倒是想变成药妆店。好几个连锁药店都有尝试,但都不大成功,原因是他们不够了解化妆品零售的难处,投入远远不够。三年之后,当化妆品供应平台有利于零售,药店转成药妆店会变得容易,我看40万个药店里面,有机会有4万个会转成药妆店。我们化妆品行业的,要抓紧动手,不要给卖药的太多机会。

  这里顺便说下所谓的药妆品牌,比如薇姿、雅漾、理肤泉。我认为它们犯了常识错误。它们进渠道,总瞄着药店,在药店做得不太好,又盯着商场,从来不正面面对化妆品店。设想一下,如果它们进药妆店,它们该摆在药的一边呢,还是摆在化妆品一边?显然它们应该跟化妆品摆在一起吧。那么药妆分离了呢,它们该跟药呢还是跟化妆品,该跟化妆品吧。所以说原本它们该进化妆品店的。

  -7-

  屈臣氏近几年跟我们不会有太多正面竞争

  屈臣氏很厉害,开了1000多个店了,我相信在五年内,屈臣氏完全有可能开2000多个店,销售额率先突破500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屈臣氏了。但我认为,五年之内,屈臣氏不会跟我们有太多正面竞争。屈臣氏开的多是300平米的店,在购物中心里面。我们这些化妆品店,多是七八十平的街铺。各开各的。屈臣氏会不会开七八十平的店?我认为会,但这五年不大会。因为一来它开购物中心店都来不及开,它也不敢放松在购物中心开店,从而给万宁机会。二来真要开七八十平的街铺,它要改变很多做法才行,也没那么容易。屈臣氏有开一两个百来平米的小店,但我认为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屈臣氏在战略上是不会大举开这种店的。

  -8-

  2020年专营店数量:约15万个

  看到一个微博说:台湾2700万人口有超过10000家便利店,说罗森便利店董事长宣称每个单店面向消费群体约3000人。我想,化妆品店毕竟不是便利店,也不是药店(现在中国药店大约也是3000人一个店),一个单店应面向10000人比较合适。以此推算,2020年的化妆品店数15万个较合适。如果总零售额4200亿,则单店接近300万,如果按这个数看,意味着未来十年化妆品店数量将保持不变,店产将提高6倍。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合理,这样化妆品店才可以应付更多的房租和更多的人工,才会变得主流起来。(该部分为蔡汝青事后补充)

  -9-

  给个体店朋友的建议

  随着零售的发展,单体店会越来越有压力。有些朋友会困惑,有些会消极。没必要。我想建议这些朋友:积极进取,该加盟时加盟。

  以服装行业为例。之前很多零售商做散货的,后来品牌专卖店时代来了,他们就转做加盟店了。更好。不少服装零售商霸占了当地的一条半条街,好的品牌到了当地,只能找他。

  我认为,三年之后,化妆品零售的黄金时期就会到来。很多朋友,在这一行干了十年八年甚至更长的,如果选择这个时候退出就太不划算了。要积极进取,注意赢利经营。有好的整店输出的品牌,该加盟时就加盟。需要改变的,是方式,而不是退出化妆品零售这个行业。

  最后,我要送论坛以及在场所有人一句话:穿越新周期,要依靠消费者的力量。

  以上,供大家参考。我不保证我说的都是对的,但我保证我说的都是真的。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2543.html

更多阅读

洋河张雨柏:未来十年将进入大众消费的主流时代

洋河张雨柏:未来十年将进入大众消费的主流时代2014-05-02微酒小编注:小编独家整理了洋河管理层在4月30号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期间洋河的管理层对行业趋势以及企业的发展发表了很多的看法。洋河的管理层思考一直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但斌:未来十年的投资机会

但斌:未来十年的投资机会以下为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先生(雪球id:@但斌)在雪球2013投资策略会深圳专场(4月13日)的演讲实录10分钟,题目为《未来十年的投资机会?》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92年开始做投

管理会计:未来十年的“蓝海人才”

     “未来十年,管理会计是中国的‘蓝海人才’,缺口300万,而财务会计人才需求将削减2/3,大量传统财务人员面临转型或者失业。”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俊勇日前在第二届中国管理会计国际化人才建设大会上指出。  所谓管理会计工作,是

声明:《未来十年:化妆品零售行业大变局》为网友血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