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评价索罗斯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10)



     市场上介绍索罗斯和巴菲特投资方法的书籍非常多。虽然巴菲特从未将自己的投资方法整理成书出版,但是巴菲特每年都会给股东们写信,巴菲特还会亲自撰写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年度报告,在这些材料中,巴菲特简单地概括了自己的投资原则,并且阐述了核心内容。

索罗斯对自己基金的运作方式始终保密,但会通过出书、演讲、撰稿阐述自己对现今市场的看法,以及对未来走向的展望。

与投资原则相比,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两人的投资技巧和具体战术。但是笔者仍然认为,巴菲特和索罗斯对证券、投资市场的认识比他们具体的投资案例更值得我们研究,因为投资方法只是投资哲学和投资原则的具体体现而已。作为投资大师,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他们都做到了轻易不改变投资原则。

更重要的是,弄懂伟大投资家的投资哲学和投资战略之后,还要将他们的想法消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理论。通过向大师学习,总结出能够应用于自己投资实践的原则,才算真正走上成功的投资之路。

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对市场上已经取得成功的投资大师们视而不见,从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演讲、著作和谈话中发现他们的投资原则,然后进行整理、比较,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并将之变成习惯和态度,才是正确的做法。

1.大原则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首先有一点两人是一致的:都不是为了赚钱而进行投资。最初进入股市时,是否只想变成富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两个人都拥有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再说并非为钱而投资就确定无疑了。对于通过投资而赚到的金钱本身,与其说他们不甚关心,不如说他们更享受赚钱的过程。也就是说,他们真正喜爱的,不是赚钱的目的,不是赚钱这件事,而是思考赚钱方法的过程以及为了赚钱而采取的行动。在这方面,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想法与普通投资者有很大不同。那么,两人进行投资时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巴菲特第一原则,不亏钱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说自己投资的第一原则是绝不亏钱,第二原则是绝对不能违背第一原则。巴菲特解释说,相对于赚钱,在投资时保持不亏损才是最重要的。巴菲特也同时承认,作为经常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投资者,会经常赚钱,但也不可避免会发生亏损的情况。

既不会亏钱同时又能赚钱的方法很多,比如放在银行取利息,或者投资国债,为什么非要买卖股票?也有人会说,某一只股票亏损,还可以从其他盈利的股票上再赚回来呀!

像巴菲特这样的专业投资者都很清楚亏损之后再赚回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为了避免亏损,需要恪守自己的投资原则,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方法。然而,很多投资者最先想到的办法却是提前预测股票价格,认为只要预测准确就不会亏损,这是错误的想法。

准确预测股价涨跌是不可能的,认为能够提前预测股票何时会涨到自己期望的价格水平更是完全错误的想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巴菲特是在吸收了两位老师本杰明8226;格雷厄姆和菲利普8226;费雪的投资理论之后,整理出了属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巴菲特认为,以自己的价值投资为指导进行投资能够避免亏损,是投资者应该坚持的投资方法。

“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完全不会亏损是不可能的,对投资者来说,没有能够绝对避免损失的方法。”

 巴菲特评价索罗斯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10)
巴菲特的话再次强调了不亏损的重要性。

◆索罗斯,最先考虑的是怎样活下去

索罗斯对生存的执著源于本能,是幼年时期经历战争洗礼之后自然形成的。对索罗斯而言,呼吸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存。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才有别的可能,是最自然的想法。前文提到过,1987年索罗斯一天之中就损失了9亿美元,之所以能够依旧泰然处之,也是源于索罗斯的生存观。毕竟只要基金实力能够保全,一切还可从长计议。索罗斯这种生存优先的考虑,与巴菲特避免亏损为第一要义的想法,表面不同实质却是相通的。

靠着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1987年遭受巨额损失之后仅两个星期,索罗斯就通过买卖美元努力挽回了部分损失。索罗斯不仅相信自己的能力,还知道怎样发挥自己的价值。作为普通投资者,没有索罗斯曾经面临生死考验的经历,该怎样接受他生存优先的想法呢?对索罗斯而言,对生存的认识超越了情感,是在保持冷静和自信的基础上的认识。“我不是专业投资者,有时候会自暴自弃,经常受市场气氛影响进行股票买卖交易,所以亏损了很正常”,在索罗斯看来,这样的态度必须抛弃。即使遭受损失,正确的态度也应该是承认损失,接受现实,努力将损失最小化。

如果打算一辈子投资股票,需要记住想要留在证券市场上就不能把本钱赔光。这里所说的保住本钱,不是说这个月赔光之后,再将下个月的工资投入股市,而是像巴菲特那样,第一原则是不亏损。保持冷静,管理风险,是像索罗斯那样的对冲基金经理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普通投资者也一样。

2.两人对普通投资者的看法

普通投资者往往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自己的投资方法,随波逐流,依据小道消息买卖股票。对待投资的态度和投资方法上与索罗斯和巴菲特这样的专业投资者们有很大的差距。

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在各自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所用的分析方法是与我们不同的,他们甚至能读懂我们的想法。分析他们看市场的视角和向市场释放出的信号,能够成为我们投资的参考。

◆巴菲特,轻率的随波逐流的判断要不得

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毫无对策,心慌意乱,看到周围的人逃离市场自己也跟着卖出股票,巴菲特认为普通投资者的这种想法必须改变。2001年,“98226;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股市暴跌,巴菲特却坚称自己“一只股票也不会卖出”,巴菲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那就是市场上多数人都在做抛售股票的幼稚行为时,有人不会那么做。投资股票是对上市公司企业本身的投资,而不是随着市场波动炒股,巴菲特对市场上随波逐流的投资方法和投资者采取完全的批判态度。

20世纪末科技股热潮兴起的时候,很多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不买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的回答是,“我承认互联网在搜索方面的作用非常有效,但是它并没有增加我们资产的价值”,“我看不懂‘电子’的‘电’字”,巴菲特坚持自己的信念,避开了科技类股票。巴菲特的想法是正确的,然而科技股泡沫破裂引发的股价下跌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中,巴菲特表示自己的想法与那些碰到危机就头疼的普通投资者很不相同,借以指责那些作出过激反应的投资者。1996年巴菲特写给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提醒股东们:“要冷静,不要做出冒失的举动。

“如果发生大灾难导致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遭受巨额损失,各位股东们听到消息后一定要在惊慌中保持冷静,不要卖出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因为听到消息而抛售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的股票,与在暴跌的市场中因为恐慌而抛售股票的行为类似,如果抱着这种想法投资,那最好还是不要持有股票。”

在科技股泡沫高潮时期,巴菲特说那些买了科技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是因为科技股股价上升才选择购买,而不是为了长期持有。巴菲特判定一旦科技股股价上升势头停止,投资者们会立刻抛售。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从企业的业绩中获得收益,也就是说,随着市场风向进行的投资不会带来收益。因为没有买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可能因此而降低,但他的话显然是正确的,后来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索罗斯,谬误与偏见的自我强化

根据索罗斯提出的反射性理论,投资者总是会产生某种谬误,谬误又导致偏见,随着偏见的扩散最终会支配整个证券市场,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并且得到自我强化。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资产价格会不断上扬,上扬过程中便会产生泡沫。索罗斯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也无数次指出普通投资者的认识谬误。我们必须认识到,索罗斯向市场抛出反射性理论本身还隐藏着另外一种意图,那就是测试投资者谬误对市场的影响到了哪个程度。索罗斯明白自己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出泡沫破裂的精确时间点,但是,显然他在不断努力,试图弄清楚偏见的自我强化到了什么程度。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想法,但并非凭空猜测。最近索罗斯投资了黄金股,市场得知消息后黄金价格随之上升,索罗斯又对市场的反应给予正面评价。按照索罗斯自己提出的反射性理论,很明显索罗斯希望市场已经形成的偏见继续自我强化,也就是说,索罗斯希望市场上黄金价格继续上升,尽快到达泡沫的顶点。

普通投资者和群众大部分情况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判断又导致他们作出错误的投资决定。这些决定对股价产生影响,使股价偏离,偏离后的股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对市场的判断。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股价继续偏离,形成泡沫,最终泡沫破裂,然后股价回归正常。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就是描述市场反复的波动过程。投资者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就是不断地产生谬误,并与市场相互影响。

对待普通投资者的看法,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认为普通投资者是幼稚的和不理智的。其实,任何人作出某种决定时,都会受到周围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别人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也是谬误和偏见的一种。卡尔8226;波普和索罗斯都不否认人有犯错的权利,同时也认为人都有改正错误的义务,我们应该坦诚地接受他们的劝说。

3.对待市场消息的态度

有人将信息比喻为证券市场的血液,然而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没用的。很有趣的是,索罗斯和巴菲特在幼年时期就都已经明白了信息的价值。索罗斯曾经写过大字报,巴菲特也曾经编辑赛马的小报出售。另一方面,两个人又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信息泄露给他人,索罗斯和巴菲特从不让外界知道自己具体的资金使用方式。

巴菲特和索罗斯对待信息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于投资对象的信息都是通过自己走访获得的。这个时代喜欢亲自拜访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调研的投资者已经很多了,同时还有很多投资者没有那么做,只是听取所谓“专家”的意见。

◆巴菲特,从来不相信证券市场上的消息

巴菲特在高中时曾编辑过刊登赛马消息的小报,并且印刷后有偿出售。小小年纪,已经认识到信息的价值,足以显示出巴菲特对信息与众不同的直觉。但是巴菲特自己也说过,从来不相信证券市场上的所谓“消息”,他回故乡奥马哈的理由之一也是华尔街信息泛滥,巴菲特想远离那些漫天飞舞的消息。巴菲特认为回到故乡能够远离那些泛滥的信息。

在所有的信息中,有些是能够获得的,有些是必须知道的,但是能够获得的信息与所有的信息相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直接送到投资者眼前的信息肯定是不完整的。对所谓内部“消息”,巴菲特则完全排斥,巴菲特说相信所谓内部消息的投资者最后一定会失败。巴菲特所相信的,是自己分析那些公开的资料和公示的信息所获得的内容,不足的部分自己再亲自去探访获得。

同时,巴菲特从不将自己投资的具体内容泄露出去。因为投资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披露一些内容,所以巴菲特也说过他更喜欢非上市公司。

幼年时期就曾印刷小报出售的巴菲特比其他人更早就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这可能与他父亲在证券行业工作有关,巴菲特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的华尔街信息。巴菲特回忆说,自己在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时,从证券经纪人那里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和巴菲特一样,需要接收基金经理们发出的大量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挑选。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这反而成了巴菲特整理出自己投资原则所经历的重要过程,也是必然的过程。

证券市场信息泛滥,其实相比有用的信息,那些能够误导投资者的信息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对信息的态度就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当年决定是否购买美国运通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之前,巴菲特都是通过实地考察企业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当时只有巴菲特这么做,这种方法是巴菲特的独创。

◆索罗斯,持续对信息作出反馈

索罗斯与巴菲特一样,不相信大众的信息。对索罗斯来说,他有自己广泛的交际圈子,他通过自己的人脉获取想要知道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假说,然后进入市场。索罗斯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首先进入市场,然后再进行调查。再接下来,索罗斯要做的就是不断对市场的反应作出反馈。

索罗斯相信投资者无论是谁都会犯错,他通过观察市场的反馈来验证自己的假说,再对假说作出修正。如果市场的反应表明自己的假说模型是错误的,索罗斯不会犹豫,立刻掉头离开。有时候索罗斯会故意向市场放出消息,那是为了弄清市场真实反馈而放出的烟幕弹。有一点索罗斯与巴菲特类似,他们都喜欢阅读企业的年报和相关的统计资料,而非证券市场专家们生产的信息。巴菲特说自己会把那些未被加工的原始资料阅读好几遍,而当索罗斯想弄懂真实市场的情况时,他会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

1978年,吉姆8226;罗杰斯和乔治8226;索罗斯预测数字时代即将到来,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他们亲自调研了许多企业,并且自己动手找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两人还飞往西海岸参加了在加利福尼亚召开的美国电子协会展,一周之内他们每天与8位~10位电子企业的CEO会面。经过分析之后,他们调查并找出了那些可能成长的领域,成立专门基金进行投资。对于信息,索罗斯还经常用批判的眼光分析自己调查获得的资料,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即使是与自己看法相反的见解,索罗斯也会关注,并通过自己的方式验证其正确与否,最终整理出自己的见解。

为了成功挑选出符合标准的投资对象,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有各自成体系的严密的分析方法,这也是他们成功的要素之一。

4.两人的市场眼光

索罗斯和巴菲特对证券市场现存理论和假说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都不相信。的确,想成为真正的投资大师,仅仅靠学习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很难。真正的大师都整理出了自己独有的投资原则。之所以不相信传统的理论,是因为索罗斯和巴菲特发现,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们对市场波动和群众动态的对比结果与理论并不相符。

◆巴菲特,不相信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价是对市场上所有可能影响股价的信息的完整反映,所以是公正的价格。也就是说,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如果有新的信息出现,会立刻对股价产生影响,信息的价值也随之变为零。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成立,那么市场上不可能存在比实际价值便宜的股票。

巴菲特则认为“市场先生”(“市场先生”是巴菲特对市场的昵称)不是有效的,巴菲特的结论永远是市场有效假说是错误的。然而,许多投资者却坚信市场有效假说,并努力寻找那些会影响股价的新变量,试图得出股价的变化脉络。巴菲特则希望那样的投资者能够越来越少。

巴菲特利用市场无效的空隙寻找投资机会获得收益。在巴菲特看来,情况不明朗时,投资者会陷入恐慌并在恐慌的心理作用下低价抛售股票,这正好给巴菲特提供了低价买入优质股票的机会。与市场有效假说的结论正好相反,巴菲特认为市场是可以无效的,股价会受到恐怖气氛、贪欲以及群众心理的影响,但是市场不会永远都是歪曲的,股价会回归正常。从巴菲特的话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他对市场的看法。事实上,1987年纽约股市崩盘,一天之内股价暴跌23%,但是无论从哪里也找不出美国实体经济下跌23%的证据。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美国财政部长尼古拉斯8226;布雷迪称市场有效假说是历史上最明确的失误。巴菲特也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巴菲特说自己赢得了市场,而自己始终不相信市场有效假说,这就证明了市场有效假说不是值得信赖的理论。

◆索罗斯,正面反驳基础理论

与巴菲特相比,索罗斯反对市场有效假说的态度更加积极,他认为市场经常是歪曲的。如果有人公开说反射性理论是错误的,市场有效理论才正确,索罗斯会通过正面反驳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索罗斯的主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相对于经济基本面,市场价格多数情况下都是歪曲着的。歪曲的程度有大有小,但是绝对与市场有效理论不相符,这是前提。

第二,金融市场也反映出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但却是被动地反映。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对市场基本面的反作用非常大,但却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根据反射性理论,人们错误地选择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偏离,这反过来影响了市场基本面。

第三,一旦金融资产的价格发生偏离,会给市场基本面带来严重影响。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索罗斯说,金融市场影响市场基本面的结果就是市场价格相对于基本面更加偏离。这整个过程就是所有信息对市场发生影响的过程,按照索罗斯的描述,价格不是没有发生偏离,而是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偏离的。

接下来,市场狂热演变成为市场萧条,泡沫破裂。索罗斯提出,形成泡沫需要具备两个要素。

其一是市场趋势继续向前推进,另一个是人们对趋势的错觉。当趋势和错觉相互作用,趋势变强(肯定的反馈,趋势自我强化),泡沫便开始形成。市场会对泡沫作出否定的反馈,而一旦反馈被确信,趋势和错觉就会变得更强。最终当发现对市场的期待与现实相差太远,投资者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趋势迅速反转的节点便来到了。接下来,相反方向的趋势开始自我强化,价格急速下降,泡沫破裂。

索罗斯提出的理论,跳出了正义与否的桎梏,他希望能够对市场泡沫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至于准确地预测泡沫破裂的时间,以及作为判定依据的相关指标,还要继续不断进行研究。

◆行为经济学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华尔街对市场有效假说的质疑进一步加深。金融危机导致金融资产价格急跌,按照市场有效假说,占据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能够将市场价格拉升至均衡水平,这明显是与市场不相符的,已经脱离均衡的市场价格还会继续维持下去。市场有效假说不再具有说服力的同时,以美国经济学界为中心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行为经济学。所谓行为经济学,就是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认为投资者并非总是理性的,并非总是做出合理的行为,而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市场有效假说的前提是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则从理想情况回到现实,观察真实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原则已经考虑到了普通投资者的心理和行动,他们这次走在了学术界的前面。特别是索罗斯,反射性理论与行为经济学的观点很多都类似。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倾向于相信现行趋势接下来仍会继续,这样一来最终资产价格肯定会产生泡沫。一旦遭受损失,投资者面对风险便会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导致市场价格非正常下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是基本一致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3799.html

更多阅读

《维纳斯的诞生》 沉睡的维纳斯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布上画  1432年175X283厘米 藏于乌菲齐美术馆。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名作,创作于1432年左右。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

声明:《巴菲特评价索罗斯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10)》为网友牛逼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