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到长青 从长青到不能长青



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我们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暗物质占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由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宇宙正处在不停地膨胀中,数十亿年之后,地球和宇宙会一同因为膨胀而被撕碎,连原子也不能幸免被撕碎的结局;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由于宇宙膨胀,所有的星系相互远离,恒星也会远离行星,恒星上的核燃料耗尽,到时如果地球上还有生命,它将面对一片死寂,天空看不到太阳、月亮,最多只有数点黯淡的星光,那是离地球较近的星系。其实两种结果无非是河山破碎或者河山永寂。联系到吉姆·柯林斯和(James C. Collins)和他的合作者杰里·波勒斯(Jerry I. Porras)的那本风靡宇内的《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不免让人有莫可名状之感。一切都会灰灭,研究宇宙膨胀的天文学家们不会因为他们的研究结论而沮丧,“基业长青”有必要吗?

“必要的罪恶”

理智一点的中国人都清楚“自古无不亡之国”的道理,治乱盛衰是历史的常态,当然,有产者会暗自奢想子孙能守得住家业,也有人认为不应该将“基业长青”思想庸俗化,西方人的“长青”观,仅仅是希望组织的寿命超越个人的生命而已。据说王石、李东生、柳传志等人都喜欢《基业长青》,都在思考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够成长为世界级公司,柳传志更是总从《基业长青》中引用“企业的领导人要从内部培养,而不是空降兵”这句话。

柯林斯等人在一个不知衰落为何物的国家长大,美国人的老大意识,对世俗成就的心理诉求注定了他们会主动屏蔽一些常识。如同,辩论会的一方,为证明己方观点的正确,而罗列大量的事实。案例研究法被哲学家称为“必要的罪恶”,如果没有成功的案例,管理理论就无从谈起。柯林斯等人亦不例外。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被他们从世界500强企业中精心挑选出的18家高瞻远瞩企业,如今有的深陷泥潭,有的光芒不在,有的被“对照公司”甩在身后。亚里士多德曾说:“千万不要费力不讨好地以科学的名义去测量那些本来就难以量化的事物。”柯林斯等人偏偏就这么做了。被质疑者视为“江湖郎中”或者“企业巫医”,对柯林斯等似乎不太公正,他们更像在实验里摆弄白鼠的实习生,而白鼠就是他们收集到的关于“样本公司”和“对照公司”的那些资料。之所以柯林斯等人不便被视为巫医,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从事咨询行业,仅仅是提出了理论,而没有给人看病。相反,在中国,以“基业长青”为良方的大医们层出不穷,既有职业的咨询师,也不乏商学院教授。面对“基业长青”对企业是否有益的质疑,他们反问:基业长青是历史性的事业,关乎长久经营,怎么能从短期内就看出端倪呢?

迎合长青

《基业长青》在2002年即由中信出版社引入中国,但其影响远不及2006年再版之后。也许是因为,在2002年,有基业可言的中国企业并不多,中国刚刚加入WTO,全球化竞争大幕才启了一角,缺乏群众基础。之后的几年间,很多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家的财富实现了惊人的增长,其中既有可以启齿的原因,也有难以启齿的原因,既有为公议所赞赏的原因,也有为公议所不齿的原因。总之,很多企业都可谓略有些基业了,所以如何长青,自然会受到企业家们的关注。失去权力、地位、名誉、生命都是让绝大多数人极其沮丧的事,既然养身保健可以成为社会热潮,社会底层可以去追捧张悟本的“绿豆汤”,企业家们没有理由不对长青问题,表示焦虑,同时标榜长青,也是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的一个积极表态,当然,一部分企业家的确渴望打造世界级的公司,同时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家。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9868 | 32

柯林斯等人指出的长青公司的几个条件,在中国的企业家那里往往也更能找到共鸣。书中指出“很少有公司在开办的时候就抱定一个伟大的想法,许多公司在最初开办的时候根本没有具体想法”,毋庸讳言,中国的企业家们创业的最初目的大多是改变个人命运或家族命运,说直接一点就是赚钱。“有长足发展的公司必须拥有卓识远见的领导,并不是要长足发展的公司需要卓识远见的领导,而是有卓识远见的领导决定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一点也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基业可言的企业家们普遍自恋,和日本企业家相比,明显缺乏智识和修养,这与传统文化链断裂有关。“最为成功的公司产生以后,他们就能得到极大的利润。然而事实是,他们虽然得到利润,但他们的利润在所有公司中并不是最高的” ,在利润之上另有追求,这一点很容易被曲解,尽管它无比正确。“目光长远的公司内部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但是价值观因不同的公司文化而不同……存在的东西只有变化是永恒的。然而核心价值观能够存在100年以上,而且已经有好多核心价值观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这个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的企业家们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他们尚在寻找这个核心价值观。“企业的领导人要从内部培养,而不是空降兵”,这一点和中国企业家们的心态也很契合,家族传承,“天经地义”,如果实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得找极其了解的人来接班,所谓“你办事,我放心”,同时,也说明道德和法律对经理人阶层缺乏约束,他们很难取得创业者的充分信任。

 济南到长青 从长青到不能长青
不能长青

2004年秋天,柯林斯应邀在西点军校为一个由12位将军、12位公司首席执行官和12位社会组织领袖组成临时组织讲课,讲课的题目是“美国”。最终讨论的话题被引向了强势文明的衰落。柯林斯自称受此启发,对行业帝国难以长青产生了强烈兴趣,接着又花了近6年时间,分析美国大企业的衰落案例,试图从中找出规律。这个研究方法和他研究长青企业时是一致的,但对失败的研究似乎比总结成功的规律更有意义。

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埃姆斯百货公司、美国银行(与万国银行合并之前)、电路城公司、惠普公司、默克公司、摩托罗拉、乐柏美公司、斯考特纸业公司以及真力时公司,这11家经历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公司成为柯林斯样本。是什么导致了公司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衰退迹象出现后,公司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对策?柯林斯努力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回答,他写了新书《再造卓越》,中国市场反响相对冷淡。

柯林斯认为寻找公司衰落的原因比总结成功的规律更难,他引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话说:“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并说:“构建一个有数据支撑的公司衰落模型要比构建一个有数据支撑的成功模型困难许多。”柯林斯称他及时更新了这些公司的研究数据,并通过财务指标、运营模式、公司愿景、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领导力、科技支撑、市场、环境和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对这些公司的历史进行了剖析。但在书中,很难见到这些维度。

在《再造卓越》一书中,柯林斯认为傲慢自负是公司走向衰落的开始。巅峰时期的狂妄自大既可能使公司墨守成规,也可能使公司认为自己可以随意扩张。失去自省能力即意味着公司更容易不同程度地背离长青公司所奉行的价值观和使命。有的公司在衰落中挣扎了数十年,有的公司几年内倒闭,但在他眼里,这些公司都经历了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这五个阶段。柯林斯说:“当成功者把成功挂在嘴边,而不是去深入挖掘成功的原因,那么衰落很可能接踵而至。”

他终于坦言很多企业的成功是因为运气,但如果把运气当做能力,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变得傲慢。当成功光环越来越炫目时,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罔顾自身实力进行盲目扩张,不断扩大规模或多元化。如果关键岗位上的人才的增速跟不上岗位的增速,企业就等于自掘坟墓,相反,这种扩张的过程,往往也是人才流失和庸人上位的过程。公司进入之后的阶段,内部的预警信号就开始频频出现,此时,领导者往往对不佳的业绩视而不见,认为只是暂时的、周期性的波动,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组织气氛变得沉默。进入濒临灭亡期之前,企业往往倾向于采取赌博式的举动,起用踌躇满志的领导、采用激进却未经证实的策略、推行暴风骤雨式的变革、致力研发一鸣惊人的产品。寄希望于强心剂,结果往往更加糟糕。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企业便已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柯林斯的观点,其实中国古代的史官已经强调了若干遍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882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济南到长青 从长青到不能长青》为网友最后的污师猎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