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坛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与“准备主义者”



那天在面试一位研究生的时候,很是惊讶,原因是看到了一股很让我钦佩的动力与追求。

此人其貌不扬,在众多人中很难一眼挑出来,但是她发言的时候,一下子就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顺着自己的思路一股脑儿地说了想法,当然,这些内容在她简历的附件中有更详尽的描述。

能做到有备而来已属不易,至少是要先查查未来东家的老底,干什么的?都有哪些可说道之处?以不让自己在面试时候胆怯紧张。如果几轮下来,你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最初的印象上面没有进展,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你不想和东家亲热,东家更不乐意上赶着和你亲热。

这过程中,还真的遇到几位类似的人才。第一次大面积筛选时问过的问题,再次提及时,依然是知之不详,这让人很迷惑,再次赴约为的什么呢?耽误了双方的时间,最后落得个不成器的“下场”。既然是奔着工作和未来的前途来的,多少是该认真点儿,这不由得让人对新生代的同志们刮目相看了。

此君说到东家的事儿,娓娓道来,要命的是,她对岗位职责的了解与理解让人咂舌。她直奔主题,切中要害,直接给出了设计方案。确实,这就是工作内容之一,而且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受看重的。她结合东家的特长、受众诉求、客户要求、宣传要点,一网打尽,基本就是-爱华网-一个可执行的版本,似乎在她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活动实施的影像。于是,我们也就是象征性的对一些细节提出了意见请她作答,但是作为一个外来者,能周全考虑这样的一个“成熟”方案,不是跳槽的“墙脚”,而是应届研究生,这样的人即使没有机会在我们的平台上展示才华,她的未来也一定会很精彩吧。

 球坛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与“准备主义者”

大家都在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却鲜有人意识到其中利害。我们能想到更多的是在岗位上尽一份职责,做好本分的工作,往往在论及个人职业操守时都会提到主人翁意识问题,主人翁意识和“有准备”似乎还是两个话题,但是剖析其中逻辑,仿佛有些内在联系。主人翁意识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成为一家之主,但至少是要时刻准备着为家做出奉献和牺牲。所谓牺牲应该指的是多出所得的那一部分努力,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事物的发展总需要“量”的叠加,如果只是一元复始“涛声依旧”,没有余量的贡献,发展是无从谈起的。奉献无论大小,超出常量,那就是功德,未来的功德碑上就该镌刻名姓流芳百世。

“准备主义者”是我发明的新词,单从字面上论断,带有点儿投机成份,似乎就是为了准备而准备,试图篡权夺位。其实不然,作为与“机会主义者”相提并论的概念,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职业理念,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千古英雄人物,多有苟且养晦之人。必须是立足自身,蓄势而为,且能够高瞻远瞩,跳出城外审视城中事,方能给自己广阔的视野和更远大的追求。那位研究生君,不易之处还在于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我相信她在其他的场合也会做得一样的好,而这背后,她要付出的是更加繁重的辛劳。就在这样的一次次的履历中,她该有很快的成长,她该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挑战性,只要有一丁点的需要,她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借用英语词法概念,机会主义者是个瞬间词汇,而“准备主义者”是个持续词汇。意思是,机会主义者会有一时的得胜与自得,而“准备主义者”恰恰是可持续性的优势资源,伯乐遭遇千里马是美事,见证成长与发展、雄才“辈”出亦是美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0960.html

更多阅读

创意与市场机会 创意与创业机会

创意与市场机会一个创业者即使有了十分吸引人的创意,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可以说,一个好的创意只是创建新的企业的一个火花,它可能满足也可能不满足机会的标准,当创意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时,它会导致令人失望的结果。一个创意未必就是

球坛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与“准备主义者”

那天在面试一位研究生的时候,很是惊讶,原因是看到了一股很让我钦佩的动力与追求。此人其貌不扬,在众多人中很难一眼挑出来,但是她发言的时候,一下子就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顺着自己的思路一股脑儿地说了想法,当然,这些内容在她简历的附件中

球坛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沈南鹏

 6月下旬,出现在北京霄云路红杉中国24层办公室的沈南鹏,依然是那副在媒体视野里定格了多年的形象——西装革履,发型油光发亮,衬衫袖口绣着名字的缩写。当记者问及前段时间美国一个科技博客Techcrunch关于他被解雇的谣传,他笑着说那也太

刘永好:抓住机会,做好准备

  曾有人这样评价中国民营企业——“只会生不会长,只会老不会大”,2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淘汰率极高,像刘永好的新希望这样伴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屹立近20年不倒的民营集团实属少见。难怪会被戏称为民营

声明:《球坛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与“准备主义者”》为网友我姓周我心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