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 由流程下手“先理后管”(4)



文/崔金生,网名雾满拦江,知名财经作家

长期以来,任正非一直在干着摧毁企业管理中层的勾当,这么个搞法最近有了个新名堂,叫做“一线呼唤炮火”。

那么,“一线呼唤炮火”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现代公司管理体制,是基于小阿尔法弗雷德的大公司兵法而形成的,而这一事业部模式的体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的被采用,只是因为这种体制暗合了组织管理学的基本法则。

组织管理学中有这样一条法则:管理跨距与劳动的智力层次成反比。简单说来,表现在一家企业中,车间里的一个领班可以同时指挥数百名员工,而在高层的管理中,董事长最多只管到总裁和几个副总裁。董事长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商业理念表达清晰,然后由总裁带领管理班子将这一理念具象化,拆解成明确的技术指标,交由各事业部。事业部再将项目拆分,设计精确的控制点,继续下推,最后落实到车间的工人头上,只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流水线操作。这其中工作职能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大概只有运输工了,运输工只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的产品运到,就算是完活了。

单从这个流程看起来,其中融合了管理学上的四个最基本的法则:计划,组织,控制和实施。领导班子负责完成计划,经营班子负责组织并控制,基层的操作者负责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中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如此,何以包括任正非在内的几乎所有老板,都对中层颇有微词,甚至不惜辣手摧毁而后快呢?

这是因为中层有病。

什么病?

中层染上的痼疾,有两种:一个叫中梗阻,一个叫无终端。这两种疾病导致了企业必须要对中层开膛破肚动手术,否则企业就会散板完蛋。

中层之病,病入膏肓

企业的中层,指的就是诸事业部,部门的主管及白领员工们。

汇聚在企业中的高级白领,都是业界的精英人士,是为了一个最崇高的目的,走到一起来的。这个目的就是发展企业,壮大企业,与企业同成长,与企业共荣辱。企业兴旺他们才有高薪可拿,企业壮大他们才会发财。单从这个目的来看,中层不应该有什么病症。不仅不应该有病,而且中层是企业中最忠诚的组成部分,又是如何染上痼疾的呢?

这个原因,同样是组织管理学的隐密规律在起作用。当一群人构成一个组织的时候,起主导作用的就不再是人们的美好主观愿望,规律比人强。

主导企业中层的,有一个隐秘的规律:所有的主管都在渴望着扩张自己的权力,无限制的增加部属,而回避竞争——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中的天花板现象出现。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常规,那就意味着吐故纳新,淘汰不称职的员工,诚邀更优秀的人才加盟。而这对企业的中层构成了强力的威胁——没有人愿意在无私无怨的奉献之后,被企业赶出门去,落魄潦倒。而且能力越差,知识越陈旧的主管员工,在这方面的危机感就越强,他们必须要牢牢抓住企业这班车,避免将自己抛下。

于是企业管理中的天花板现象就出现了,没有哪个主管愿意聘请能力强于自己的人,而更糟糕的是,这些主管由于缺乏竞争,个人能力还在不断衰减之中。于是官僚病就会在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内部发作,各事业部都会将他们的手伸向执行层,设计过多的不合理控制点,同时拒绝授权,以此来强调自己的重要性。

于是,中层原本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却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市场的信息被中层阻挡,形成了中梗阻,让高层经营班子远离市场。另一方面,高层所贯彻的管理理念,因为与中层的利益诉求不符,所以遭受到隐性的抵制,执行力度消失在管理的黑洞之中。

杀机顿起,高层的目光转向了中层,甚至有咨询专家建议干脆砍掉中层。

那么,中层到底应该不应该砍掉呢?

挑战人性的堂吉诃德

企业的中层,应该砍掉的是暮气与官僚习气,应该留下来的,是中层最基本的管理职能。

但许多老板都曾有过惨痛的记忆,你一刀切下去,砍掉的恰恰是中层的管理职能,留下来的,却是让人痛恨入骨的官僚习气。脏水没有泼掉,反倒把孩子扔出去了,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这是因为,官僚习气的形成,是暗合了人性的规律,是人性的表现。任何时候你也无法切除人性,所以官僚习气,从古代到现在,从中国到外国,数千年以来始终存在着。组织会死亡,但官僚习气却永葆青春,与天同寿。

人性是千秋万代的,没人能够对抗人性——除了任正非。

华为的“辞职门”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不明就里的人,很难明白任正非在折腾些什么。但我们现在知道了,任正非犹如向风车挑战的堂吉诃德,始终是坚持不懈地和人性作斗争。他要求华为的员工每年集体大辞职,然后重新竞聘上岗,目的只是为了切除企业中的官僚习气,而确保中层的管理职能正常运行。

任正非说: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这表明了他发誓要与人性血战到底的勇气和决绝。

比之于任正非的决绝,发达国家的企业却对人性的习性表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欧美企业最多不过是推出了即时响应系统,通过信息的手段,达成于对供应链条末端的迅速应对。但是国内管理业界对此一系统的理解,仍然是停留在超市实时供货之上,显然,我们的文化有足够的力量让这一系统的运行陷入空循环。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市场的角逐,与企业的中层无关,谁最后夺得了市场,谁就获得了生存的条件。所以,为了打破企业管理中层的困扰,所有的管理者都在致力于将管理重心下移,以便达成高层与执行层的实时对接。

史上最成功的终端控制

解放战争时,国共双方于淮海战场上集结了数以百万计的大军,战火初起,双方就彼此陷入了相互的包围之中。激烈的绞杀一旦展开,战场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的军队相互穿插,相互分割,相互包抄,所有的战争编制全部被打乱,指挥系统彻底失灵。

国共双方的指挥官,都对战场上的局势一无所知,彻底失去了控制。此时是胜是败,是输是赢,已经全无道理可讲。但是这种混乱局面,相对于国民党的军队而言,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更为强烈,于是战场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国民党的三十万大军,因为恐慌而弃战,立即掉头飞逃,而共产党的三十万大军,则在后面拼命地追赶,追赶到最后,共产党这边的部队已经不足敷用,只好把俘虏们组织起来,让俘虏去追……

为什么国军面对乱局就彻底丧失了战斗力?为什么我军面对乱局反而更为亢奋呢?

这是因为,双方在管理终端的战斗单元不同。

国军的战斗单元,是非常规范而符合军事法则的,班长听从排长的命令,排长听从连长的命令,连长服从营长的命令……就这样一级听从一级。而排长绝对不可能对班长授权,班长有了权,排长岂不是被架空了?同样的道理,连长也不会给排长授权,营长也不会给连长授权……就这样一级死死的抓住一级,导致了任何一个战斗单元,一旦和上层管理中断了联系,就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

而我军的战斗单元,同样也是架构于班排连营的战斗编制之上的。但是,我军没有国民党军队管理体制中的官僚习气,更不存在“天花板效应”。也就是说,我军的部属授权比较宽松,上级希望下级能够表现得更优秀。而在国民党的军队里,下级优秀的表现,对上级来说就意味着灭顶之灾。

因此,虽然国共双方在战场的实力对比不差上下,但是我军的终端拥有着更多的权力,更多的机动性,与上级失去联系并不会让他们惊慌失措,相反,他们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作战单元。而国民党的军队必须要得到上司的命令才能行动,自然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商场如战场,决战于市场的终端之上,哪家企业分布于市场上的战斗单元最具战斗力,哪家企业就会脱颖而出。相反,如果哪一家的企业终端战斗单元丧失了战斗力,那么,这家企业的存在就已经缺乏市场依据了。

所以任正非说:一线呼唤炮火。他的意思就是强化管理终端的战斗力,削弱管理中层对公司策略的不利影响。

授权比率的最终解决

 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 由流程下手“先理后管”(4)
就组织管理学而言,企业从高层经由中层,再到市场的管理终端,这一组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贯彻企业的市场战略。但正如我们所知,信息在这种组织流程中有着衰减的必然,不管多么完美的市场战略,临到市场执行的终端,总免不了要大打折扣。

所以,企业要想强化自己的市场存活能力,就必须要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层次的变革,解决终端战斗单元缺乏活力的问题,以化解未来的市场危机。

要强化终端管理层的活性,就必须遵循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重新明确各事业部的职能定位,强化其经营功能,弱化其管理功能。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经营单元,官僚习气的滋生,对企业而言将导致致命的后果。而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在事业部设置之初,就将功能局限于经营上。部门的管理理念必须以绩效为主,而不能以权力为主。

第二:制定明确的权力流程,避免管理中层将理应归属于终端管理的权力“贪污”。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企业高管的脑子里,都有一个线性的权力分布图,分配给管理终端的自由空间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终端的职能越来越重,权力却悄然消失,而高层管理者为了避免与中层发生冲突,缺乏改善与修正的勇气,只能眼看着管理机能因扭曲而失去活力。除非能将授权体系明确下来,否则这种状况不会改变。

第三:制定明确的权力配比率,以量化的测量手段保持管理终端的活力。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个对一线授权的概念,但应该授多少,一线人员与管理中层的权力比率是多少,这却没有研究,放多则滥,放少则死,让企业无法选择。实际上,企业对于管理终端授权的顾虑,主要是担心成本失控,而管理中层的设置,正是为了防范这一点。所以这个数字比率,只要由管理中层提出一个点,作为授权比率的底线。再由一线人员提出一个点,作为授权比率的高线,只要权配比率介于二者之间,那么企业就是安全的。

从理念形成流程,再由中层与一线人员自行完成权力配比率,企业就可以进入试运行阶段,可以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形与市场的变化,根据不同销售季节乃至不同员工的性格,选择适用的配权系数。而这相对宽松的自主权力,也就是任正非所说的炮火,当一线得到炮火支援,就意味着企业赢得了市场。

将一线管理者花在行政事务上的时间减少一半:他们再也不用填写冗长的每周销售报告,销售报表充分简化,仅保留几个重要指标,不用应付突如其来的公司指令,也不用接待区域销售经理过于频繁的视察。这样可使他们每天将60%~70%的时间用在辅导员工和与顾客互动等活动上;在销售现场花更多的时间,与员工在一起讨论经营策略和绩效指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7385.html

更多阅读

《欲望之血4》详细流程攻略 欲望之血4 攻略

  在DB4中,战斗的主要方式就是“GUN-SHOOTING”枪击,类似《监禁》。不过,《监禁》与DB4比较起来,只能算是一个标准的小品级游戏。体现在“枪击”这一部分也是很明显。而且这里的敌人可不像 《监禁》中一枪就可以撂倒喔!每类敌人都有不

期房购买全流程 期房首付后贷款流程

详解期房付款流程 购买期房应注意合同合法性2014-03-06 13:40搜房网综合整理期房如何付款,小编为您搜罗了11条期房付款流程以供参考。付款过程中,购房者应当注意按照约定及时支付,而约定过程中应该尽量明确买卖双方的权益,主要在时间、

快递公司运作流程 加盟快递公司后运作成本是多少?

系列专题:快递业观察  一个大公司通过加盟的方式出现了各个网点,也就是淘友们每个城市的门市部,其利益是各有所需。大公司(行业内也称网管)的利益主要来自往返于各个网点的网络费(快递网络)和中转(到其他地方配航班)的费用。以江浙沪为例,

围手术期处理流程 由流程下手“先理后管”(6)

文/周仲庚,新加坡华点通顾问集团董事会主席 我个人在中国大陆参与、观察、执行企业管理已经有17年。从中关村[8.71 0.11%]的小商窜流、进出口批文的倒买倒卖,一直看到联想的壮大以及各行各业的企业崛起;从北方的国有机构改制一直观察

声明:《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 由流程下手“先理后管”(4)》为网友雾里看小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